车险的幻象

2018-08-30 11:37
作者:刘扬
来源:分子实验室

“乱象”不能简单和“市场”划等号,市场化不是胡来,有序的市场是有管理的市场,管理是按照规律出牌,最重要的是遵守游戏规则,裁判员、运动员都如是。而且要“一碗水端平”。

然而,我们都清楚,这碗水是端不平的,完全指责裁判员也是不客观的。

通过破坏市场秩序进行补贴,挤出竞争者获得垄断地位后再抬高价格,本质是不正当竞争,某出行平台的案例最终证明这种发展模式不但不利于市场繁荣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消费者。

无视规则的市场,越大的公司违规成本越低,收益和经营压力的双重刺激激发更频繁和更广泛的违规违法事件,这也导致了市场整体向着“恶”的深渊不断滑落。

就像我们厌恶的贸易战,已完全超出成本线的高额车险佣金,再次丢尽了保险业的颜面。无论保费10年增长了N倍,也难以掩饰车险行业还处在非常原始的蛮荒时代,经营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更淡薄。

维护市场游戏规则的“一碗水端平”换成了产品、费率、折扣、费用“一刀切”的向后转,好的好不了,坏的死不了,一潭污水只是短暂平静下来而已。

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因为,乱象的本质是“幻象”,虽然现实貌似拼得血光四溅,但它实质是虚幻的,你的恐惧、焦虑、不安都是幻象牵引下的假象。

十几年前的那次费改各方面基础太不成熟,中国的车险市场实际上还未经历过大国们真正残酷的市场洗礼,我们大多数人更熟悉传统体制的味道,还不适应市场的力量。

进化,不仅仅是技能的切换,还是基因的适应性演化,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更难以忍受的是,你要长期忍受蜕变过程的痛苦和孤独。

十几年前,没有多少人瞧得起阿里和腾讯,而当年很多不可一世的人物和公司已经销声匿迹,土崩瓦解。

向外求的往往都是“幻象”,而向内自省才能看到“本质”。

乱象不乱,危局不危。所有乱象都是行业盲目向外追求交织出的幻象,一个全行业追求规模扩张,负增长就“斩立决”的考核机制,会把所有人都变成嗑药的怪物。

那么,保险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两个字,三句话。

两个字就是“利他”(利他既是利己),三句话是:

第一,研究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精算定价是保险业的核心技术,是看家本领。可笑的(可怕的)是,我们大多数保险公司像炒股一样对待保险经营,无视风险。很多年薪百万的精算师成了“调表”、“签字”的傀儡,收入成了职业风险对价,而不再是专业技术价值。

这年头,精算师拼的是胆量,不是技术。

成本和效率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市场改革的动荡阶段,市场发展不确定因素激增,更加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一家企业在竞争中活下来,往往就是效率高一点点,成本比别人低一点点。

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就是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忽视风险或低估风险,盲目强化销售能力只能让企业加速走向深渊。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时代,新技术和大数据为保险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用户画像越清晰,风险识别能力越强,风险管理手段越有效率,企业的成本就会更低。

对于全行业来说,风险意识转变迫在眉睫,意识转了,能力的打造仍然旷日持久,而且投入不菲,但早总比晚好,进化的最佳做法就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快速展开行动

保险公司和创业公司中均不乏信仰、专注风险管理的杰出案例,但让然我忍不住再次分享的是周其仁教授在《从佛山7个企业案例看中国制造业创新趋势》文中的一个精彩案例:

还讲一个故事,是精艺金属加工股份有限公司,精艺金属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我很佩服该公司的老总。他是属于珠三角那批文凭不高但文化很高的企业家,非常有见识,从一开始做任何东西都能做到有过人之处,他的一个理念是“不行就改进”。

家电都需要用到铜管,他在铜加工上带头做研发。他给我展示过一个零部件,是一个铝和铜合成的产品,用于空调机中,该产品好处是成本较低,但是没有办法回收利用。因为在回收过程中,需要把产品切开,铝归铝,铜归铜进行回收。精艺金属通过创新研发,以全铜产品替代此前合成品,使该零件可以回收、再利用,环保符合要求。

精艺金属每次开发新产品都要用到新的设备上,但是制造商满足不了,精艺金属就自己研发设备。这还没有完,他们还把自己研发生产出来的新设备再卖给对手,卖给其他制铜企业。

我曾经问过公司老总,我说你卖给对手,他们岂不是可以在生产效率和成本上跟你竞赛,你岂不更吃力吗?他们的回答是我就要这个吃力,因为有对手追赶,我才能在前头再往前走,而且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们相信我们总能研究出新产品和新设备。

因此,现在精艺金属有“两手”,铜管卖得很好,铜管加工工艺卖的很好,制铜的设备也卖的很好。精艺金属现在在顺德还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公司,但是和他们交流是非常有意思。我们都是防着对手,但精艺金属是把对手当客户,把客户当做自己的潜在客户,所以进行商业活动时,他们永远会有更高的境界。这也说明,只要用心去研究和琢磨,是不会被那条成本曲线打垮。

更有意思(梦幻)的是,重视风险,成本和效率优势不但能提升用户体验,更能带来所有保险公司梦寐以求的规模增长。

内容来自BCG-如何应对费改后的车险市场,在价格战中生存

美国两家车险巨头GEICO(巴菲特投资的那家)和Progressive通过不断强化成本优势,在全美车险市场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在美国这个车险几乎没有增长的国家,居然分别实现了年化9.1%和7.8%的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

在英国,一家只做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Sabre却盈利不菲。保险自媒体“领新Lexins”文中描述:“纵观英国车险市场近年的整体表现,真是哀鸿遍野,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中,Sabre公司2015年总保费收入1.8亿英镑,税后利润3510万英镑,考虑到公司净资产仅有4620万英镑,ROE居然高达76%”。

事实再次证明了超凡的风险识别、定价和成本管理能力是这家公司取胜的关键。

所以,幻象终究是幻象,不要被它牵着走向“不归路”,赶紧回归到保险的本质来吧,多烂的市场,尊重本质和规律的企业有时候比大公司活得还滋润。

第二,爱你的员工,他们照顾好你的客户。

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最恨这家公司的往往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客户,而是这家公司的员工”。

市场费用水涨船高,而员工工资福利不变,工作量和压力却大幅上升,给员工发钱越来越捉襟见肘,最应该被呵护的人成了最优先被放弃的人。一家企业连你的员工都不关心,怎么可能去关心用户。

我们一致高呼保险的使命是服务。可是你搞错了逻辑关系,企业要服务好员工(包括管理和培训等),员工才会服务好用户。

最伟大的保险公司,

追求的不是市场份额和利润,

他们专注客户和员工,专注爱与服务。

第三,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FolkSam成立于1908年,是瑞典老牌的保险公司之一,承保了瑞典五分之一的汽车和400万个人客户,2013年数据显示,瑞典全国人口只有965.7万,也就是说,FolkSam承保了瑞典40%以上人口。其每隔两年发布一次的车辆安全报告已成为瑞典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参照。

FolkSam认为保险公司不能只卖保险,然后去理赔。“这样并不能减少人伤和财产损失”,“车险业应不断努力促使消费者购买安全性能更高的汽车,以降低汽车维修费用、减少人伤进而降低保险费用。”

比起市场竞争的痛苦,保险行业更可怕的是“麻木、不仁”。

记得大学毕业实习时,还是小白的我问某保险公司领导一个问题:“中国车险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承保利润,难道不应该回馈给客户么?”,领导的眼神像突然看见一个“白痴”,极有职业素养的为我作了一番政治工作,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我最终离开传统保险体制。

虽然我离开保险体制三年了,可我敢肯定体制内的大多数朋友们看到一个突发大案的第一反应还是“怎么能不赔”。一个依赖“信用”支撑的行业却毫无诚信,这也许能解释车险市场赔付率70%的上海为什么不受待见(德国常年车险赔付率85%以上),而一些赔付40几的车险“利润大省”总能披红挂彩。可你能向员工解释,因为我们这个月为了完成任务冲市场工资要延迟两个月发放?你能向客户解释,因为之前佣金给的太高,现在您的赔款无法立即支付?

那些坐着豪华轿车整日进出摩天大厦,歌舞升平的朋友们,面对这个经营惨状即将被国家列入扶贫对象的行业,你真心不亏心么。

员工骂是应该的,客户骂更是应该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

怎么办?

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改革或者创业本身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放弃舒适的体制内环境,去做车险风控创业?

答:因为科技反欺诈和风控能大幅降低整体成本从而降低全社会车险保费平均支出,系统管控能够约束引导从业者向善(不敢、不能作恶)。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离开已经走上正轨的风控企业,专注分子实验室。

答:因为分子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我们需要团结更多的力量,影响更多的同行推动行业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