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 五问保险科技,变革之钥何在?

2019-03-12 11:54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科技会如何改变保险?未来几年,保险业对科技有哪些期待?变革的钥匙究竟在哪儿?

为了寻找答案,咨询公司韦莱韬悦的两位保险专家进行了一次对话。

Alice Underwood – 韦莱韬悦保险咨询和科技部全球负责人

Dave Ovenden – 韦莱韬悦定价承保部全球总监

第一问

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对保险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Dave: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些技术的概念,以及圈定具体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目前就有被滥用的情况存在。不是说光一台训练有素的电脑就是AI了,AI还包括了深度预测模型以及认知学习等领域。现在已经有大量资本进入了这两个领域,未来AI系统的认知学习能力会持续增长。

再说大数据,我们的观点一直以来没有变——变革的钥匙就躺在保险公司的大后方,这把钥匙就是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保险公司拥有的海量数据,能将AI预测模型打造得无比强大。懂得如何运用现存数据的保险公司,将在转型之路上占得先机。

此外,我认为大数据和AI在人身险领域财产险领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人身险领域,产品条款可以很简单,定价模型也较为成熟,数据积累的增长速度快;而财险领域,风险和产品较为复杂,定价模型不够成熟,数据也较少。

Alice:我同意Dave的观点,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科技名词背后的含义。自动化技术是指让计算机系统运行一套既定流程的任务,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在大量互动学习后,完成几乎所有任务。两者的存在和运用并不互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可以搭配运用,比如自动化系统在处理复杂条件判断时,可以调用AI来获取下一步指示,该指示既可以是继续自动化操作,也可以是要求人工介入。

第二问

保险公司如何利用科技提高产能和利润?

Dave:已经有保险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智能营销,比如通过分析潜在用户的需求,将产品的保额、除外责任、免赔额等条款直接搭配好,再推送到客户眼前,从而确保转化率最大化。

现在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运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定价和承保阶段,还包括了销售和运营等阶段。

我觉得,当中介渠道也开始借助技术的力量来选择和判断产品好坏时,中介渠道和保险公司的关系或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改变

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定价,而中介渠道则会制定自动决策规则,并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保险产品的选择过程。

Alice:保险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利润有时会很矛盾。你可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前提是你愿意烧钱……而在控制规模的情况下,大部分公司也能实现盈利,但这是以牺牲快速增长为代价的。

科技可以帮保险公司平衡增长和盈利,让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收益曲线的正确坐标上。同样的,科技也能扩展保险公司的产品线和用户圈。

第三问

保险科技的发展会对监管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Dave:科技从业者必须对监管保持高度敏感。全球不同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差别很大,有的监管者完全把控着费率变动,有的监管者要求保险公司报备条款和价格,也有的监管者较为开放,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英国,就属于最后一类,保险公司的主观能动性较强,条条框框较少。

就科技从业者来说,你必须要适应不同监管力度的市场。

在监管环境宽松的市场,科技能让你更深刻地认识业务。还是以英国为例,在英国,车联网设备较发达,当地的年轻司机,在真正开车上路前,就已经用上了车联网设备,为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保险公司的数据库得以扩充。

Alice:在不同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若在费率较为灵活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可以将技术应用的重点放在定价上;若在费率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可以考虑以承保和理赔为技术应用重点

第四问

保险科技会如何影响普通消费者?

Dave:分险种来看,在人身险领域,产品定价的透明度已经很高了,消费者的投保体验较以前大幅上升。在财险领域,特别是企业财险,保障的范围越来越全面,中小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整体来看,未来保险科技将会带来越来越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保险产品

Alice:个险和企业险产品的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的选择范围也变大了。但这样一来,也会造成另一个烦恼——我到底该买哪个保险?这正是自动化的智能保险顾问的价值所在。

第五问

下一个十年,保险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Dave:我认为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技术,将是未来十年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有大量数据是以纸质化保单和纸质文档形式存在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保险业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将大增。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会在接下来几年发展到能吸收处理各类报告(理赔报告、医疗报告、工程报告)中的数据,并结合人工智能,为保险公司提供可立即使用的指导意见。

Alice:我认为“连接”将是未来的关键词,以前的竞争对手将会在某些领域开展合作,公司的整合不仅将发生在纵向的供应商层面,横向的同类公司整合也将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