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公司3年减少6万人,保险业还能留住人才吗?

2024-04-12 10:12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随着国内上市保险公司陆续公布2023年年报,更多的行业细节也随着披露。其中代理人规模一直是行业内部关注的核心数据之一,因为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个险渠道依旧是大部分保司的“保费主力军”,代理人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会直接关系到保费的产出。

 

从最新数据看,保险代理人队伍规模基本已经稳住了,如业内代理人规模目前排名行业第一的国寿去年代理人数量仅下滑5.09%,远低于过去几年动辄双位数的下滑幅度,而类似于平安这类公司,尽管代理人规模下滑幅度超过20%,但下降主要出现在2023年上半年,下半年的下滑速度都较为有限。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基本给出预判,行业的代理人规模确实要企稳了。

 

相较于如此受人关注的外勤队伍,保险公司的内勤队伍获得的关注度却要小得多,实际上,过去几年保险公司的内勤队伍也出现了相当的规模下滑,迎来了一波持续时间不短的“离职潮”,一定程度体现出了行业收缩期的特征。

 

而作为外勤队伍的“管理者、支持者、服务者”,内勤队伍的规模和发展同样深刻的影响着保险行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险行业的内勤团队。


1

员工下降数量、下降比例,平安均为行业第一

 

从绝对数量来看,目前国内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员工数量规模最大的是中国人保,2023年员工数量为17.58万人;中国平安排名第二,员工数量15.15万人;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列三四五位,分别为10万人、9.87万人、3.07万人。

 

微信图片_20240412100825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上市保险公司的员工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且持续的下跌。其中中国平安是下跌速度最快的保险公司,其员工数量从2021年的18.93万人跌至目前的15.15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0.6%,相当于平安近两年每年的员工数量都要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打九折。而2021年时,平安是国内员工数量最多的保险公司。

 

在高基数和高下跌速率的影响下,平安也成为了员工数量下降绝对值最多的那家公司,近两年员工减少接近3.8万人。

 

而近两年员工规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中国人寿,在较高的员工规模下,国寿两年间员工数量下降3262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6%。此外,人保、太保、新华保险的员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4.1%、-5.7%。

 

为何平安是其中下降幅度和下降绝对值最大的公司?我们认为除了行业收缩的因素外,还与平安的公司所有制有关。如人保、国寿这类保司属于国有控股金融集团,员工的流动性会相对较小,而平安作为一家民营保险集团,员工的流动性则会相对比较大。

 

在员工具体岗位的人数变化上,以人保为例。过去两年,人保的管理人员、营销和推销人员经历了连续下跌,专业技术人员则出现了连续增长。


微信图片_20240412100846


这也说明了在过去几年行业负债端相对低迷的阶段,保险公司在销售端还是做了一些收缩,包括销售端的上下链路都出现了一些人员的减少,但在技术侧,人保还是不遗余力地发展保险科技,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实现了连续的增长。这也体现了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还是非常重视保险科技这一块业务。


2

老员工面临“被离职”,新员工留不住,

保司员工体系怎么了?

 

在小红书和脉脉等社交平台上,过去两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从保险行业员工的离职动态。

 

微信图片_20240412100905

图片来源:小红书

 

从此条动态的内容来看,该员工此前就职于某家央国企保司,在保险行业内从事十余年时间,也在多个岗位任职过,但还是在35岁+的年纪“被优化”。

 

微信图片_20240412100925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条动态则反映的是应届生当下在保险行业任职的现状,该名应届生在任职央企保险内勤后仅一个半月就选择了离职。

 

这两条动态其实非常好的反应了目前保险行业内两类员工目前的状态,即从业时间较长的员工面临“被优化”的可能性,而应届生则不愿意在行业待下去,保险行业留不住这些年轻的血液。

 

前者“被优化”主要的原因在于近两年行业确实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艰难的时间段,代理人队伍规模的迅速下降意味着保险公司的内勤队伍有可能会出现冗余,从数据上来看,业内多家保司的代理人队伍规模几近腰斩,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对内勤队伍进行优化也基本在行业的预期之内。

 

其次则是在宏观经济走势的环境下,保险公司也有“降本增效”的压力,同时随着国资委对于央企业绩的考核越来越严格,后续保险公司在业绩端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后续行业未能够如预期般企稳,那么保险公司就有可能会采取更多的方式来进行“降本增效”。

 

而留不住年轻人则是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据前程无忧在去年7月发布的《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新一代年轻人往往更青睐于更有意义的工作、灵活的工作环境以及更个性化职业发展,企业与年轻一代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具挑战。而保险公司作为比较传统的金融企业,内部工作环境较为严谨,不同职级有严格的界定,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确实有限。此外,随着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升高,年轻人也愿意“进厂”,并有机会成为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


此外,保险行业留不住年轻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保险公司的薪资待遇相较于券商、银行行业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统计,去年国内上市保险公司员工人均薪酬最高的为中国平安,达到29.99万元,整体的收入区间在20-30万的区间内。

 

微信图片_20240412100947

 

我们再以券商行业为例,国内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去年的员工人均薪酬为79.73万元,中金公司和申万宏源则是达到了69.72万元和65.45万元。尽管我们也要认识到保险行业和证券行业有着天然的极大区别,业务模式、盈利方式差别很大,但即便是考虑了这些因素,薪资待遇方面的差距依旧明显,所以一些高层次人才和年轻人在职业初期如果考虑薪资的因素较多,那么保险行业自然不会成为其第一选择。

所以尽管我们在过去经常提到保险代理人队伍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需要更多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但如今看来,保险内勤队伍又何尝不是呢?

 

3

科技型人才需求大增,保司还需拿出更大诚意

 

整体来看,国内保险行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缺口同样很大。在谈及保险行业高层次人才缺失这一现象时,北美精算师协会国际部董事总经理皮特森在2023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保险行业里,普通的运营和销售人才是充足的。但类似像精算师这样高质量、高技术层次的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以精算师为例,中国大概只有2000~3000名精算师,经过北美精算师协会认证的精算师约1400人,对应中国14亿人口而言,还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他估计,和美国2.5万名精算师服务3亿多人口相比,中国至少需要数万名精算师。


不过通过观察行业变化,我们依旧还是看到了一些积极的点。如近两年行业在不断加大对于科技型人才的招聘,并且愿意给出更高的薪资待遇。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今年以来,各大险企纷纷侧重金融科技类、健康管理类人才的招募,特别是“科技人才热”依然延续,部分险企甚至专门开辟科技类岗位招聘快速通道或专场。

 

如中国平安互联网科技类岗位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前端后台、运维测试、产品运营等;泰康保险信息科技类岗位覆盖研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技术开发工程师、数据开发分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

 

此外,监管也在不停的鼓励行业大力推进科技发展。如中保协“十四五”期间保险科技发展规划方案显示,“十四五”期间,在科技投入方面,要推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投入占比超过1%、信息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的目标;在创新应用方面,提出推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2万个的目标。同时,规划鼓励不同规模的险企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

 

AI时代的到来同样也加大了保险行业对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如国寿“其他专业和技术人员”、人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员工数量已经实现了连续的增长。我们预期未来各大保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占比也会有持续的提升。

 

在未来,保险公司除了要致力于提升员工待遇以外,还要加大对技术型人才的扶持,建设适合新时期劳动者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以及技术类人才,撑起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