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2020-02-18 17:53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

2019年终岁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850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19例,累计死亡病例1665例。

这场疫情也让本身就面临转型压力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股市开盘暴跌,保险行业也不能置身事外,A股开盘第一天,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均录得6%以上跌幅;中国人保跌停。 

资料来源:wind

根据标准普尔全球评级机构 (S&P Global Ratings)的一份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可能会影响中国保险公司在2020年的收入和盈利状况。

这家全球评级机构预计,潜在的股市波动和持续的再投资挑战,会给国内保险公司的盈利带来压力。由于商业活动的放缓,代理人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保险业务量也将削减。

标普的分析师表示,预计受评险企的资本缓冲虽将有所削弱,但就其当前评级而言,仍将保持充裕。与此同时,在中国庞大的保险市场(主要由国内险企主导),如果没有强大集团的支持,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将更加显著。

寿险短期承压、长期受利


标普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的高风险,寿险公司在发展其传统代理分销渠道方面的努力可能会陷入困顿。代理人面销的减少将会影响保障型保险的销售。

预计2020年上半年新保单销量将收缩。需知,受冠状病毒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在国内寿险市场的保费规模位列前十,占2019年全国寿险毛保费收入的4.3%。面对严峻的市场投资环境和持续的低利率水平,2020年国内险企的盈利状况将再次面临挑战。

标普预期,低利率环境将推动寿险公司增加计提准备金,进而导致资本缓冲进一步下降。尽管得益于税收政策变化和投资收益提升,2019年成为保险公司的盈利“大年”,但风险偏好上升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更易遭到股市波动的冲击。

虽然与疫情相关的索赔支出尚未确定,但未来与治疗相关的医疗费用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负担。不过,标普估计,考虑到此次冠状病毒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低,最终的身故赔付金额不会过高。据了解,截至2月13日,各级财政疫情防控支出805.5亿元,中央财政支出172.9亿元。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此次疫情会提高中国的保险意识,并可能有助于中国寿险行业的长期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寿险市场,中国的增长潜力依然强劲。

停靠在横滨的“钻石公主号”邮轮

财险面临直接冲击


在财险领域,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明显的压力。

经济前景低迷和索赔数量增加,让财险公司本就拙荆见肘的钱袋子进一步吃紧。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商车费改削弱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经济放缓可能导致信用担保保险合同的违约率上升,担保代偿率也将持续上升。

疫情还将导致汽车销量下降,特别是在2020年的前几个月,这将对车险行业产生连锁反应。与此同时,交通、旅游、餐饮、制造等行业受到直接冲击,相应的旅游意外险、货运险等险种经营受阻。

多家研究机构也指出,财险中的航意险、货运险受疫情冲击最大。以“非典”时期的深圳市为例,2003年4月份的航意险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8.18%,货运险承保金额由339.52亿元降到137.9亿元,降幅达60%,保费收入从908.54万元降到705.76万元,降幅为22.3%。

不过,由于意外险和货运险保费占比较小(2019年财险行业保费收入中意外险占比仅为4%),这类小规模险种的负面影响对整体财险行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此外,通过此次疫情,企业规避人为和自然灾害的意愿将会增强,相应的业务中断、活动取消和责任险的需求或将增加。不过标普表示,中国险企在这方面的承保经验和定价能力存在不足,这会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障碍。

健康险有望实现逆势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将提高大众的健康风险保障意识,特别是健康险的投保意识。几乎每一次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投保率增长的现象。

回顾历史数据,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5至8月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间,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265%、158%、131%,疫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正常增速水平。

保险需求的提升也促使保险回归保障本源,这有助于健康险公司的转型或提速。在营销方面,线下渠道的限制也将推进险企的数字化,营销渠道的多样化。

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将会影响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增长,尤其是在车险、寿险、意外险等领域。从长远来看,此次疫情一方面将会促进国人保险意识的提高,以及保险行业形象的改善,另一方面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进一步加速,中国保险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