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从数据开放到数据市场化,我们需要做对哪几件事?

2020-08-28 18:16
作者:
来源:

原文来自于数据观



导语

日前,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蓬勃发展,我国“开放数据、蔚然成林”的愿景已经初步实现。而在市场端,数据资源蕴含的巨大价值似乎并未随之充分释放。对此,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与数据专家一道接受《数据观》采访,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下一步发展献言献策。



1


正文


今年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国际智能城市峰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正式发布《2020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根据指数排名,上海、纽约、首尔、北京、芝加哥、贵阳、深圳、广州、洛杉矶和巴黎位列前十。
2
据了解,该报告旨在关注和推动公共部门利用有限资源持续开放高质量数据,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促进开放数据应用,影响和刺激数据应用产品持续释放价值。据报告显示,除首尔和巴黎外,排名前10的城市全部被中国大陆和美国城市占据。这说明,继美、英之后,中国城市已经逐步跻身全球城市数据开放领导者地位。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欣欣向荣
数据是赋能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继今年4月份“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纳入中央文件后,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完善数据权属界定等重要问题纳入到“顶层设计”中,这一系列的举措也正是对数据重要性的肯定以及进一步表明中国在推动数据开放方面的决心。
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者,可以在每一个领域发挥治理功能从而收集数据。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基础性、关键性的数据资源,涉及政府运行、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这些数据的开放程度及范围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开放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而且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更能把不同主体吸引到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来。另外,通过数据的共享、开放,可以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数据壁垒,使得数据利用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近年来,中国在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3
据《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显示,目前,我国54.83%的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73.33%的副省级和32.08%的地级行政区已推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从2017年的18个,到2018年的56个,到2019年的102个,再到2020上半年的130个,从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扩散发展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的省级平台已经基本相连成片。可以说,我国“开放数据,蔚然成林”的愿景已初步实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日渐成为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和公共数据治理的标配。
4
窥一斑而知全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由点到面,遍地开花,代表着我国数据开放共享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公共数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观全局,我国各省市的数据开放量都没有迎来井喷式增长,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数据开放共享之路道阻且长
工业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区块链主管相里朋接受采访时分析道:“在对数据资源价值充分认可情况下所产生的‘数据饥渴’与庞大的数据资源宝库之间,横亘着数据市场发育迟缓的巨大鸿沟,它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大数据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此外,由于受法规、市场机制、技术和能力失配等诸多因素影响,数据市场发展迟缓。”
贵阳市数据共享开放专家刘军表示,目前数据共享开放的整体需求、共享的使用量都是在逐步大幅提升,数据共享开放逐步走向常态化,但是现阶段数据尚未充分流通,数据价值的挖掘还处在初级阶段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事实。数据要升级为资产,数据价值要极大化释放,在技术、应用模式、监管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5
“将数据转变为生产要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数据难以确权、数据整合应用与数据产权分散存在矛盾、数据整合应用与人们越来越强烈的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观念之间存在矛盾等。鉴于上述问题,从实际可供获取和使用的数据来看,我国当前的数据开放实效与发达国家之前尚存一定差距,开放数据、让数据流通起来并产生价值仍迫在眉睫。”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在受访中谈到,从企业的角度感知,励讯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可以从1万多个数据源获取数据,其中包括政府公开数据(破产记录、法院判决记录、交通违章记录等)、第三方授权(购买)数据(征信公司数据、电话号码、水电煤气缴费记录等等)、共享型数据库(电脑电话设备信息、邮件和移动电话信息、保险承保理赔数据等)和自有数据(长期积累或通过设备访问产生的数据),然而当前在国内获取这样规模和质量的可供挖掘的数据仍然非常困难。
6
张玉国还强调,目前,国内在数据开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国内很多数据拥有方并不愿意把数据开放给第三方数据公司,似乎只有开放给数据的最终使用方(如银行、保险公司、电商平台),数据安全才有保证。事实上任何行业都有第三方服务,分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就目前来看,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励讯集团这样每年营收规模达数百亿的专门提供数据和信息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数据公司,张玉国认为,这与数据开放过程中的误区不无关联。
促进开放数据的可持续释放
关于数据开放的后续发展,张玉国认为,对比国外,国内数据开放应该从三方面着力:
第一方面,多一些“自下而上”。在数据领域,中国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布局良好,政策方针明确,现在数据市场缺的是“自下而上”的反应,下一步应重点调动各部门、各机构开放数据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企业利用数据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方面,要重“质”而不是“量”。目前各省市共享开放的数据主要是一般性的行政公共事业信息,这些严格讲只能叫一般信息,不能叫数据,在大数据生态下用处很有限。下一步各平台应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放共享与“人”有关的数据,进而实现数据使用价值最大化。
第三方面,要“引领”而不是“跟随”。张玉国强调,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跟跑”状态,现在中国已经到了“领跑”的时候,在人工智能、5G等某些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世界。因此,中国数据开放共享在政策设计、产业规划、立法立规等方面就应该大胆探索,梳理“中国思路”,把握数据开放共享的主动权。
7
促进开放数据的可持续释放,除了制度上的革新和思想上的解放,相里朋认为技术上的推动也必不可少。相里朋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有效解决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安全、数据增值与数据协作的问题,同时还能促进新型数据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型数据流通市场运行机制,创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联盟操作、多方共治的崭新市场机制。
刘军表示,现阶段的数据共享开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据流通,数据价值的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后续要实现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共享,还需打破数据部门权属的分割,构建跨区域、跨境的数据交易体系,同时加大政企、政商数据共享开放和融合创新力度。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塑造欧洲数字未来》的战略规划,该文件强调“数据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欧洲已经为未来的数据经济做好了准备”,并计划拿出22亿美元打造欧盟云计算平台;据腾讯研究院统计,仅1998-2018年间,美国商务部就颁布过13份与数字化相关的文件;最近,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基建”规划,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张玉国指出:“未来的大趋势肯定是开放。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能不能利用好大数据,关系到是否能够抓住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
8
据统计,全球黑客和网络罪犯攻击的次数每天达到800亿次,每年造成的损失达6000亿美元,全球有20亿消费者还无法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务。张玉国认为,只有开放数据,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利用数据,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可做的事还有很多,要促进开放数据的可持续释放。比如,继续完善政策法规框架;以需求为导向,营造多方参与的生态圈;加强对开放数据在政治和社会影响的关注度等。与此同时,实行付费开放,提高数据质量,或许是推动开放数据价值释放的良好途径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丁波涛曾在采访中如是说。
9
在“互联网+”深入推进和各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拉动下,数据这座巨大“矿藏”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人民日报评论称,顺应潮流用好数据新生产要素和算力新生产力,让数据要素充分流动、数据活力得到激发,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蓝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