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遇瓶颈,慢病次标体及创新或成为健康险新的蓝海市场

2022-05-19 09:14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好人生科技:

好人生科技创新运用“三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健康管理)”数字科技能力和专业健康险业务能力,持续驱动健康险价值链升级,专注为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平台提供从产品定制、数字风控、两核智化、到系统健康管理等的健康险科技服务闭环,具备健康险人工智能一站式运营整包能力。旗下“健保云”AI健康险风控系统凭借独特技术沉淀领先优势,创新健康险“全量承保”产品运营模式,获得过半数保险机构、保险行业信息化平台、保险行业要素交易平台、知名互联网平台等权威机构签约认可与深入合作,覆盖20多个省市、600多保险产品。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约8447亿元,相比于2020年的8173亿元同比仅增长3.4%,增速大幅下滑。


图片1


健康险市场前期的高速增长导致其需方、供方、支付方三方风控手段滞后,智能化程度低,同时整个行业缺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产品设计,产品同质化严重,泛寿险化经营,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面对这些困境,增长遇到瓶颈的健康险的下一步在哪里呢?


近期我们邀请了好人生科技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金融博士的汤子欧,一起深度探讨了健康险发展的挑战与机会,汤博士对健康险的创新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同时还分享了好人生科技的创新理念,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来自该场直播。


1

健康险发展受限,“获得感”或激发慢病市场


对于健康险增长乏力的现象,我们通过数据发现,寿险公司最大的承保利润来源重疾险在2021年保费收入约4574.6亿元,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同比下滑了6.7%,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的情况。


图片2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代理人数量急剧降低,人口红利消失,无法保证能接触到足够多的新客;第二是疫情的持续让代理人线下展业受阻;第三是疫情让经济发展变得更不确定,客户对于长期保障性产品的需求受到了短期抑制,对于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产品的获得感变得更加关注。各地推出的惠民保等一些短期的医疗险对长期的重疾险形成了替代效应,医疗险开始反超重疾险,但由于医疗险体量没有重疾大,整个保险业健康险的总保费自然增长缓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健康险保费增速大幅度放缓,但其赔付支出高达4029亿元,相比于2020年的2921亿元,同比增长了37.93%。保费乏力,赔付增高,可以看出续保的人大部分都是“用得上”保险的人,有较强烈的获得感,那么健康险行业能否据此找到新的蓝海市场呢?


汤博士提出从目前大的统计数据来讲,几亿慢病患者恰恰对于获得感是非常趋之若鹜的。慢病患者会规律性用药,但是他们并不期望获得药的赔付,而是想知道用药是否正确,药的副作用,长期会对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影响等。


比如二型糖尿病有两种药,它们是不一样的,从血糖浓度的角度来看,一种药吃完之后血药浓度会迅速上升到一个高峰后再慢慢下降;一种药通过控制技术,使血药浓度吃完之后进入较长的平台期。当暴饮暴食的患者餐前服用第一种药,其饮食习惯就会很好地与该药药性相匹配,但如果能保持自律,坚持少食多餐的患者服用第一种药,那么患者在服药之后就会有低血糖的症状。当药性的症状与生活的习惯不匹配时,轻则头晕,重则血糖猛降晕厥,十分危险。所以实际生活中药与饮食习惯之间,是存在着许多商机的。


图片3

来源:网络


当前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慢病管理相关的保险产品以及医疗服务的创业公司,但是据了解,国内还没有较为成功的产品,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承保年龄窄、报销项目有缺失、免赔额共享、不支持保证续保等。


那么慢病管理相关的产品开发及推广有哪些难点呢?汤博士提出了他的想法:首先,需要基数大且对事物接受度相对较高的用户;其次,需要公司对不同的能力有长期的积累,不断地通过借助外力或购买外力来强大自身;最后,利用AI大数据为产品赋能,在以解决保险风险问题为主的前提下合理运用AI大数据。


但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的程度差距过大,同时受疫情的影响,线下展业进行推广相对困难;且国内的慢病管理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各企业积累不足,对于各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再加上AI技术不够成熟,所以国内相关的健康管理道阻且长。


除了产品开发,实际慢病次标体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风险:第一是成本问题,慢病次标体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有一定的手段,但做不下去通常是因为成本过高,一个是早期的建设投入,一个是服务成本,如果每一次的服务成本都很高,那么留给风险索赔的费用就会太低;第二是公司要选好上下游产品资源的次标体,因为次标体的入保条件恰恰表明公司是否在拥有低成本的生态下已经具备了服务、物料、风险管控等。


所以对于慢病管理相关的内容,企业需要聚焦,需要进入到深度开发阶段,清楚承担的慢病次标体,保证远期风险。以发展的较好的美国健康险市场为例,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一类健康管理方面能力较强且注重电子化,那么这一类的承保客户在这家公司投保将会是最便宜的,因为该公司已经接近到了成本边界,且能够不断发展做到规模效应最大化。


2

健康险的无效创新与有效创新


除了慢病次标体这片蓝海,近期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近年来的创新险种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尤其对赔付、利润情况十分关注,汤博士表示如果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现有的产品形态占有时间太长,将对健康险行业造成伤害。


图片4

来源:网络


保险是需要让用户有获得感的,同时又要确保它真正发生索赔的概率较低,这时就要用一系列的定价技巧,让极少的人才能真正碰到理赔的情况。这种定价原理会导致用户逐渐形成健康险永远是看得见、摸不着、买得着、赔不着的印象,就会带来长远的消费信心伤害。


健康险里面的风险是到了一定的场景才会立即爆发的,爆发后用户的选择结果,就是他们最终留下来且真正用得着的,这时保险的使用率就会远超原来预计的定价概率,这时如果涨价,很可能会失去用户,如果不涨价,就会亏损,所以此种产品形态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只能是一个过程性的产品,而企业需要做的是一些真正有创新的产品。


对于目前市场上健康险的创新,特别是健康险科技,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常有保险欺诈案件频发;篡改病例、伪造变造、冒用他人医疗保险证件、虚列、虚报、虚增医疗保险服务项目和金额事件频发;风控体系缺位,但也有将科技运用的较好的企业,比如好人生科技利用AI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传统“核保、核赔”的业务流程。


20220517-154601


以好人生科技的产品“健保云”为例,站在赋能保司的角度,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致力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整包式健康险风控服务。围绕数字风控、两核智化、产品定制、系统性健康管理,具体包括:保险运营风控-核保风控、理赔风控,创新健康险产品研发;实现风控主导整个创新流程,打造健康险科技服务闭环。

图片6


汤博士表示一个新的技术如果是迅速被行业接受,一定是让他获取到了他原来获取不了的客户。比如AI帮助风险测量、风险控制等,这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场景化的全量承保,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那么做人的生意是必然的,比如4亿的慢病患者就是一大片蓝海。


但人们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专家的认知过于表面,作为风险管理专家应该怎么办呢?对于承保的风险要有承保能力、了解次标体未来的风险在哪儿、完全健康优选体的风险在哪儿、甚至也知道重疾患者未来的高风险及低风险的情况等,通过AI技术进行精准的风险测量能力是全量承保的基础。这样未来保险公司就能够开发出全方位的保险产品,同时这个创新产品还能让用户很有获得感。


在健康险领域,国外发展相对成熟。汤博士表示我们需要学习国外永远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当一个新事物,一个新时代到来时,大多数人都不敢迈出那一步,心态较为封闭,但如果所有证据证明能做,就放心大胆地去尝试研究,之后再考虑时间、成本等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健康险行业的慢病次标体这一蓝海市场,任何一家险企都应该牢牢抓住,且对于创新产品的开发,无论是通过公司合作来借助外力或者直接收购买下所需的能力,都能够助力于自身地快速发展,拒绝无效创新,坚持有效创新,对于健康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