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经纬、晨兴等数千万投资,十年阿里人创办互助保障平台“17互助”

2016-06-13 09:16
作者:人人酱
来源:36氪

今日,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17 互助”向 36 氪首家透露:公司已在近期获得了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的数千万天使轮投资。创始人高竞 03 年入职阿里巴巴,在阿里的十年半做过许多创新项目,包括阿里网商银行的前身——阿里金融。11年 离开阿里后,他加入挖财担任信贷事业部总经理,带领团队一起把挖财个人借贷业务做了起来。

而 “17 互助” 这个项目最早是由团队另一位创始人吴云昌提出的。吴云昌也是阿里金融的创始员工,后被阿里集团外派至众安保险,作为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一手建立起众安的主流业务线。吴云昌考察互助保障的项目已近一年,几个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离职创业:

第一、刚需存在。国人需要医疗保障,现在人均的保险额度太低,许多人除了社保没有其他的保障,难以支付种疾等医疗费。第二、时机到了。互联网大数据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已到了可以一试的地步。第三,互联网社群是未来的方向,人们会以更细分、垂直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17 互助(谐音 “一起互助”)作为一个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其操作并不复杂。用户提交真实信息资料通过审核后,需要 180 天观察期以确认是否健康,通过后即可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赔付的资金由平台的用户平摊,单人单次分摊不超过 3 元。

高竞表示,17 互助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具有相似风险的人们通过互联网组成互助社群,各自预交非常低的入会费,社群之间的会员互相分摊风险、互帮互助。一旦有人罹患重大疾病,经过专业保险公估公司的核实确认后,每个会员缴纳的会费中扣除最高不超过 3 元钱,一起帮助那个不幸的人。

以 789 重疾互助为例,专为出生于 70、80、90 的年轻人提供保障,25 种重大疾病均可保障,罹患重疾的人可以获得最高 30 万元互助金。如果社群有 30 万人,每人均摊仅需一元。如果有 100 万会员,每人只需均摊三角钱。这就是互助的原理。

在互助计划上,平台按照不同年龄段区分人群风险,目前共有六种互助计划:为都市白领提供的 “789 重疾互助计划”、为 1 岁以上的少儿定制的 “大病、意外互助计划”、针对中老年人群的 “大病意外互助计划”、以及针为孕妇胎儿的 “孕妈婴宝互助保障”,等等。其保障年龄段从 1 岁至 70 岁,按照不同的风险特征设计相应会费,从 3 元到 39 元不等。

【首发】获经纬、晨兴等数千万投资,十年阿里人创办互助保障平台“17互助”

此外,在上线之初,17 互助一次性买断了 700 个公立医院的专家预约号,免费提供给互助会员。高竞认为,这算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尝试,通过提供稀缺的专家挂号资源,帮助会员减少疾病医疗的成本,进而收集健康数据,未来更可能通过集采等方式,把中高端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下来,提供给互助的会员。 

在他看来,互保社群起到了包括营销、风控、粘性和共享四个方面的作用。社群即意味着同质化的人群,他们通常在地域、职业、爱好等方面有着某些相同的特征,通过社群发起互助保险,能够让平台对一个人的风险有更好的认知。另外,互联网模式把互助变为了高频行为,用户粘性会变高,后续若适当地推荐相应的健康管理产品,会有较高转化率。

“我们希望将来的社群能够共享,但是是 ‘有偿共享’。如果是无偿共享,更多是偏向公益或者献爱心;但如果能像滴滴顺风车一样,做成有偿的共享经济,说不定是更加可持续的。因为在这个模式下没有输家、乘客、车主、社会都是收益的。保障互助就是其中一种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尝试方向。”

谈及和传统商业保险的区别,高竞强调,互联网互助保障,绝对不是保险。虽然会采取保险业务的精算原则对风险进行计算和定价,也会用保险的核保理赔原则进行互助审核、索赔核实,但是在业务经营上,和商业保险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几项保险业务,是 17 互助宣布不愿意触碰的:其中包括车险及车险周边的互助保障、大宗财产、长期保障以及投资理财类保障。

至于背后的原因,高竞向 36 氪解释道:这几块保险业务都有共同的特点,一、它们均是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二、互联网在这些领域目前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大,还有待考察验证。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只是充当分销渠道的角色,没必要冲进去搅乱价格体系。

“在金融领域的创新需要平衡式价值创造,并不是一昧压低价格、讨好消费者就是创造了价值。风险管理其实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打破了价值体系的平衡点,对风险的管理就会失控,保障的意义将会缺失。那就无从保起了。” 高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