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江湖地位下降:险企六年十倍增长 新大佬正崛起

2016-04-05 10:18
作者:
来源:

  伴随着公募基金2015年报的公布,可以发现,公募基金已经不再是中国股市的江湖老大,他们所管理的资产一半以上都是货币基金,偏股型基金仅有19%。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以及产业基金正成为市场新的大佬。其动向和市场偏好将较公募基金影响力更甚。申万宏源(000166,股吧)首席战略研究员蒋健蓉日前在一份专业报告中揭露出这一重要趋势变化。

  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下降

  被市场屡次暴跌血洗的小散户数量应该越来越少了吧?恰恰相反,当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在下降!国内股票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所持股票交易账户数量占99%以上的绝对优势。

  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份,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账户数量共有10161.08万,其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为10132.09万,占比99.71%,机构投资者账户数量为28.99万,占比为0.29%。

  从投资者持有上市A股流通市值来看,机构投资者所持上市A股流通市值分布较为均匀,无占绝对优势类别。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结构较多元化,各个层次较平均。个人投资者主要以小散户为主,截至2016年2月份,个人投资者本期末上市A股流通市值在10万以下的有38677900,占个人投资者总数的76.73%,为绝对多数;50万以上的仅有2431038,占比4.83%。

  一般法人背后的产业资本崛起

  如果细分从市值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在机构投资者中,一般法人的持股市值占比显著提升到一半左右。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个人投资者和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占比均呈明显下降,一般法人的持股市值占比显著提升到一半左右。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一般法人、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流通市值占比例分别为41.58%、51.71%、6.71%,相较2006年,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占比已分别下降2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一般法人占比上升了47个百分点。

  对此,蒋健蓉分析——导致一般法人占比从2006年开始加快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限售股解禁。由于限售股解禁一般采取承诺3-5年逐步解禁的方式,因此到2009年之后占比基本趋于稳定在全流通市值一半略多的水平。

  一般法人所代表的产业资本的崛起,有存量和增量方面的因素,蒋健蓉表示:从存量角度来看,A股解禁限售股规模上升带动了产业资本持股占比的上升。自2006年大小非解禁以来,市场共释放了24.33万亿的流通市值,尤其是2008-2010年间,解禁市值迭创高峰。与此同时,一般法人持股比例亦从21.22%增加到49.84%。截至2015年三季末,一般法人持股规模约为12万亿元,持股比例占全市场的41.12%。

  从增量的角度来看,增发占据了近几年股票发行的主要规模,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定向增发。A股市场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截至2015年,市场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共13452.34亿元,占增发规模的100%,占一级市场融资规模比重为89.25%。近几年,市场增量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从定向增发的配售对象进一步分析,企业是定向增发的主要配售方,因此一般法人的持股市值得以进一步提高。以2015年为例,A股增发配售中有34.09%流向企业,超过三分之一。另外有31.58%流向其他金融机构,这里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指财务公司、创业投资公司、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并非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证券、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投资者。

  保险公司六年十倍增长

  保险公司的市值占比从2009年的4.08%快速上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41.38%,成为超越公募基金的又一重要力量。这也是机构持股结构的巨大变化之一。而曾经占比超过80%的公募基金的占比从2010年以来呈现快速下降态势,

  “ 目前上市公司频频被举牌,可以发现背后多是产业资本或者保险公司。”蒋健蓉介绍说,从机构持股来看,当前 公募基金占比已低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将是未来影响市场走向的重要机构。而得益于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投资管制的逐步放开,保险机构开始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地位。

  去年以来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背后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蒋健蓉分析:金融资产在会计记账里一共有四种记账方式,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可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买卖的股票一般要记入可交易的金融资产,要按公允价值(即市值)记账,这个波动很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果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的占比到20%了,就可以不记入可交易的金融资产,而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这是可以按历史成本计入的。而且按权益法,该上市公司20%的利润可以并到保险公司的报表里。保监会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是蓝筹股的话,最高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可以达到30%。所以对于利润好、资金吸纳能力大的蓝筹上市公司保险公司最喜欢,这也是保险公司为什么现在最喜欢银行、地产的蓝筹股原因。一旦计入了长期股权投资,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其短期业绩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谁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不言而喻。

  公募基金影响力大幅降低

  公募基金规模显然已经增长乏力,从近年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一点。

  蒋健蓉统计的2009-2011年间的数据显示,其间基金管理规模出现了持续的萎缩,资产管理规模由2009年的2.67万亿减少到2011年的2.13万亿。在2012年后,受益于泛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增长较快,到2015年底达到7.2万亿(不含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但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相比发展明显缓慢。同期,信托、保险、券商管理规模分别为16.3万亿、12.36万亿、11.89万亿。尤其与起步较晚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相比,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乏力。

  不仅是管理规模增速放缓,其偏股型产品的占比也明显萎缩。统计显示,即使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到2015年底达到了7.2万亿,但货币基金占比在一半以上,成为公募基金产品的主力;股票型基金产品占比仅为8.39%,在整体基金规模中占比相对较小。若再计入其他基金产品中的偏股类产品规模,总体而言,截至2015年,偏股型基金规模约为1.61万亿元。回顾2007-2015年的市场发展来看,这一比例呈现持续下降,从2007年最高时的84%下降到2015年的19%,降幅高达65%。

  市场波动期间,公募基金的仓位变化往往受到关注,但是否具有领先指导意义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例如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公募基金所持股票仓位也发生了重大波动。据申万宏源研究金融工程部对基金公司市场平均仓位的测算,2015年4月20日市场平均仓位达到87.84%的高点,至2015年8月4日锐降至65.96%,降幅达21.88%,预计与股指连续下跌导致基金赎回有关。

  蒋健蓉分析:理论上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机构应该是市场的稳定力量,但中国的公募基金也难逃追涨杀跌,并没有发展成为中长期投资者,这背后也有很多客观原因。一是公募基金净值每周都有排名,对于投资模式趋同的公募基金竞争压力很大;二是我们的金融衍生工具很匮乏,单边市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对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难度是很大的,追涨杀跌是不得已的投资风险管理措施;三是公募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国外公募基金的主要持有人是养老险、企业年金等,所以当市场快速下跌时,我国的公募基金就会面临比国外更大的赎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