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保障是个风口?芝麻互助认为“借力”进入B端市场更不错

2016-08-24 17:47
作者:克里斯唐
来源:36氪

在企业管理中,给员工发放福利可能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有限的预算内,既要满足员工众口难调的需求,又要获得员工对企业福利的长久感知。发钱发月饼可能是个“无底洞”,但企业出部分钱,给你和你的家人发放一份长久享受的额外互助保障,看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

如果阿里的“蒲公英计划”,算是少数大公司开出的互助保障福利的话,那芝麻互助做就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员工,获得企业定制版的互助保障福利。

网络互助保障近两年逐渐升温,涌入的玩家不少。比如36氪曾经报道过的水滴互助、17互助、e互助、抗癌公社等等,这些大部分从C端切入。从B端切入的也有,比如36氪早先报道的斑马社,以及壁虎互助的 to B 业务。

36氪今天聊到的芝麻互助,切入的也是 to B 的互助保障业务。但跟上述产品不同的是,芝麻互助做的是帮助企业完善互助保障的服务。比如,互助保障基金的管理、做好企业互助审核和风控的流程管理、员工受保事件在企业内部的内容运营等等,以此确保员工受到实际帮助的同时,感受到企业的福利。而企业互助保障只是芝麻互动的一个切入点,其目标是拓展到类似企业金融等其它品类业务。”

“其它互联网互助保障企业是产品思路,目标是拓展用户规模,未来可能会进入到价格竞争和补贴竞争的路子。而芝麻互助是平台思路,做的是企业职工的存量市场,本身是非盈利的。”芝麻互动创始人兼CEO胡赟向36氪表示。

因此,通过芝麻互动,员工可以获得额外的互助保障,员工受保事件的内部传播,也让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福利和文化有更直观感知。在企业层面,使得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连接,同时建立更好的员工忠诚度,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芝麻互助来说,则希望通过企业和员工的这种连接,拓展后续的企业金融等业务。

网络互助保障是个风口?芝麻互助认为“借力”进入B端市场更不错

在产品设计上,芝麻互助推出了爱互助、爱心筹和爱心捐三个产品。

首先,爱互助作为企业互助保障基金的主要产品,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之外的第三层保障。企业和员工可以按照对半比例筹建互助基金,资金有企业自行管理。

平台在事前根据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其它信息,进行风险控制,定制保障金额。当有员工发生受保事件后,芝麻互助平台对员工的事件真实性进行审核。同时,对于受保后的事件内容,则设有“感谢企业”、“感谢员工”和评论等的内容,通过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重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对企业福利的感知,丰富企业文化,同时增强企业凝聚力。

其次,爱心筹是爱互助之后的另一个补充。当爱互助无法完全解决员工的需求时。爱心筹提供了员工面相社会的一个众筹平台,这类似于募捐版的轻松筹,但企业获得了曝光品牌的机会。

最后,爱心捐作为联络社会上NGO的一个通道,可以在上述两个渠道之外,为员工提供多种筹款渠道。当然,也为企业的品牌增加了一次通过NGO曝光的机会。

上述几种保障或者筹款渠道的所有记录,都将保留在同一个连接上。这一方面体现信息公开透明,也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便利。

对于B端用户的获取,出于风控的角度,芝麻互助针对的是500人以上的企业,并以劳动密集性的企业为主,比如基建和工业行业。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切入的是蓝领市场。对此,胡赟给出的解释是,蓝领群体的收入有限,加入企业的互助保障的需求更强烈。而在未来搭建的企业金融产品来说,蓝领群体的金融渠道也较为有限,芝麻互动可以在蓝领的消费贷方面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在互助保障的发生率来说,芝麻互助平台会通过保障范围的调整,来保证一年一定次数的发生率。比如扩大到配偶或者子女范围,甚至父母群体,保额在10万到20万不等,以此来保证互助保障基金起到作用。

而对于互助保障相对低频次的需求,平台方会在每一次的受保事件上进行重度运营,以此保障企业文化得到很好的构建。在后面的嫁接的企业金融服务上,比如对优质员工的贷款,一方面是企业的一个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激励优秀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目前,芝麻互助已经通过网页和微信端开通了类似系统和服务。已经签约的企业包括华夏金服和中建工等,未来也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传统企业拓展。盈利上,则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收取6到12个点的技术服务费。

团队上,公司有20人左右的规模,大部分在研发领域。创始人胡赟曾经在百度和阿里多年从业经验,风控负责人也有太平洋保险的从业背景,目前公司在天使轮阶段,也在寻求新的融资。

切入企业市场的角度有不少,比如从HR SaaS角度切入的金柚网和北森等,钉钉或者teambiton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而在蓝领消费领域,买单侠和钱到到也都早已站位。芝麻互动认为,互助保障作为一个企业插件,切入的更深。

在我看来,互助保障作为一个切入角度仍然等待验证。但后期接入的企业金融等服务,瓜分的也是碎片化市场。在技术和C 端蓝领获客上,也将对公司形成挑战。目前的B端获客,相对很难实现线上完成,获客成本的控制上,也会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