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受宠”:警惕中长期的配置压力

2016-02-28 14:54
作者:
来源:

  本报记者 杨泥娃报道

  保险市场近日又迎来一名新成员。百度、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在上海同时宣布,三方将联合发起设立百安保险公司。未来合作中三方将立志于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短期健康险等方面设计创新险种,并且计划在将来进军车险市场。

  百安保险的横空出世意味着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已齐聚互联网保险业。在互联网保险行业,BAT“大佬”中的另外两位,阿里巴巴和腾讯早在百度之前就已布局进入保险业。

  从地产系与保险业高调牵手后,除了BAT纷纷布局到保险市场中来,各路资本似乎也都跃跃欲试进入保险业各显神通。就在近日,又有两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即将发起设立保险公司,以探路互联网保险市场。

  随着保险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捧”,社会资本通过直接开设保险公司、强强联手、收购股份等方式介入保险业务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各路资本抢滩保险业务,意欲为何?站在当前“互联网+”风口之上,这些拥有强势股东资源和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各路新锐力量,又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资本热捧保险业

  入冬以来,保险界却依然时值盛夏,围绕着保险“新锐”的话题源源不断。先是恒大跨界保险业,地产与保险实现再度牵手;日前BAT中的百度又携手安联保险、高瓴资本联合成立了互联网保险公司。

  实际上,11月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达要设立保险公司的意愿。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26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而从10月至今,就有10余家上市公司以公告形式表达出资意愿。

  而无论是地产资本还是互联网大亨“联姻”保险业,都并非新鲜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5家上市地产公司拟设立4家保险公司,包括寿险、财险、再保险及互联网保险公司。而在包括合众人寿、珠江人寿、前海人寿等险企在内的34家保险公司中,有地产背景股东的已占到18%。

  与此同时,BAT大佬也早已迈开进军保险业的步伐,国内目前已经开业的两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则分别是由阿里、腾讯联合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成立的“三马保险”众安和泰康在线财险公司。近期又有相关信息表示,阿里、腾讯和平安将再度牵手设立众安在线寿险公司。

  早在9月14日,蚂蚁金服就曾以增资扩股方式控股国泰产险,同时向保监会申请新设一家寿险公司;据悉,腾讯也将联手中信集团子公司中信国安(000839,股吧),在山东发起设立寿险公司,占股比例为15%;而京东也不甘落后,计划在四川设立互联网产险公司。

  除此之外,从年初至今,来自银行、IT、通信设备、网络传媒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尝试通过设立、收购等方式介入保险业,从而扩展金融布局版图。

  奥马电器(002668,股吧)在12月7日发布公告称,将与建新矿业(000688,股吧)等共同投资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试水互联网保险。就在前一日,银江股份(300020,股吧)也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将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认可与支持下参与发起设立大爱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人寿保险业内一家以特殊人群、特殊需求为基本市场导向的保险企业。

  现阶段,将触手伸向保险市场的各路资本主营业务布局也越发广泛,包括医疗、健康行业、地产、能源行业、电商等。而上市公司拟参与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类型也逐渐增多,包括寿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及互联网保险公司。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互联网保险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互联网保险也迎来行业的拐点。

  而通过梳理各路资本布局保险业的路径,中国社科院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指出,目前社会资本设立或控股保险公司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行业受到冲击,控股保险公司以投资型产品为主,现金流充足;另外一类则是控股公司为布局多元金融,以发展较快的中小保险公司为目的,达到集团化效应等。

  利润驱动是根本动机

  对于各类产业逐渐布局保险行业的动机,郭金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看好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看好保险业长期的良好发展前景。“一方面,保险行业和银行、证券相比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结合国际发展态势以及保险行业特点来看,保险行业前景良好。同时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阶段,并且获得多项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投资保险行业的过程中还将带来较好的效益,通过投资保险行业可以获得规模比较大的资金,由此可以进行一些再投资。”

  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规模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9%。其中,互联网保险领域增长潜力巨大,我国互联网保费收入2014年为870亿元,在我国全年保费收入中占比为4%,而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美国,同期数字为16283亿元和15%,足见我国保险行业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实际上,根据社会资本的不同“实力”,布局保险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郭金龙指出,社会资本布局保险业务最为直接的模式为收购保险公司股份,但也不乏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直接出资成立保险公司。在保险牌照紧缺的现状下,不少资本更希望获得可以控股的险企股权,而除部分合资保险公司有出售大比例股权的意向外,目前能够通过股权交易市场获得控股股权的保险公司并不多。

  “资金实力相对较小的往往会考虑入股保险中介曲线入局,同时,因为二级市场价格较低,也有通过二级市场进入保险业的途径。而采取这些方式主要是从股权角度入手,实现对保险公司的参股、入股。”郭金龙说。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无论以何种模式进军保险业,追逐利益都是其根本目的,由于当前国内产业资本过剩,缺乏投资渠道,资本在追求利润的驱使下选择进入了收益比较高的金融行业。

  对此,万联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古振华认为,“现在国内很多已在某一行业获得较为成功的社会资本都想学习巴菲特模式,通过控股保险公司以获得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再把这些资金拿去购买本行业或其他行业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资产或企业,以形成跨领域跨行业的扩展。”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也指出,在金融牌照里面,相对容易拿的是保险牌照。“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存款,不需要给客户利息。譬如客户买意外险,结果没有发生意外,那么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个停滞期拿着保险资金去做别的事情,这个特点使保险业吸引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兴趣。”

  也有资本方坦言,进军保险业的目的,一方面是可以借着控股保险牌照延伸公司业务链,使原有主业与保险牌照形成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利润的多元化和持续稳定性;二是看中保险公司的融资杠杆,将其视为低成本吸金通道,再利用保险资金去投资或收购,在获取利差益的同时,实现投资反哺实业的转身。

  考验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不仅如此,各路资本齐聚保险业,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一场对传统保险公司的“围剿战”。有分析人士指出,就传统保险业竞争来看,随着社会资本陆续加入,体现在保险公司股东呈现出一定的类别化,但是就目前保险公司产品看来,还并未出现分化。不过,一些由新锐资本应运而生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则受到各方期待。

  “保险与互联网的融合真正产生化学反应,是场景下的跨界共创,即互联网保险和其他行业结合下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一位互联网保险领域人士直言,只有在供给端推动改革,才能推动互联网保险快速持续发展,而推动保险市场供给端改革的关键,在于互联网保险公司对大数据的精准运用。

  相较于传统保险基于历史数据的静态精算模型的定价模式,互联网保险公司所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精算模型,会否颠覆传统的定价模式?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马韬则表示,“的确会有冲击传统定价的可能,因为传统保险公司在用户行为数据方面没有办法像互联网公司那么快掌握。”

  诚然,马韬表示,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公司的影响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互联网公司做得更多的是互联网产品,有一个特点是小额且具特色,这与传统保险产品有本质区别。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互联网保险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互联网保险正在迎来行业拐点,但保险业的经营模式具有特殊性,长期负债经营将对股东提出较高的要求,企业应当具备持续出资能力。

  “长期趋势虽然向好,并不代表短期无压力。”分析人士也指出,现阶段国内正经历的低利率周期是把“双刃剑”,对保险业来说,这一方面可以提升保险产品的相对吸引力,另一方面却加大了保险资金中长期的配置压力,考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能力。“虽然在偿付能力监管之下,保险行业短期不存在利差损风险,但仍需要保险公司做好产品结构转型、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以及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郭金龙也表示,“在出资之前,对于资本方的股东来说要充分了解他所要入股或控股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机构的特点,市场定位以及所面向的群体都需要进行研究。因为保险经营是个长期的理念,如果想短期获利的话是比较困难的。”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