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葵:重视中长期投资 推动保险资管稳健持续发展

2016-02-28 14:12
作者:
来源:

  近年来,伴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壮大和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已经成为资产管理领域重要的力量,保险业也逐渐由“负债驱动”,逐步转变为“负债、资产双轮驱动”,保险资管业在资管市场异军突起。2015年4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10万亿元,并且按照保险“新国十条”规划,在2020年将预计达到20万亿元规模。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是整个保险资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刘传葵着重强调了中长期资产配置对于险资投资的重要性,并倡导整个保险资管业要持续关注中长期投资、把握中长期资产的投资价值,积极推动整个保险资管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记者:首先能请您阐述一下您提出险资要尤其重视中长期资产配置的背景和逻辑吗?

  刘传葵:提出中长期资产投资源于险资的特征。一般来说,短期市场具有较大波动性,虽然说有些投资标的可能也存在高收益的可能,但往往同时承载了高风险性,并且对流动性要求也很高,这些与险资的特征并不相匹配。中长期资产配置有效平滑了短期资产价格波动,并且可以有效配置大资金,而且往往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的资产一般也比较优质,这些符合险资的保值增值需要。提出看重中长期资产的投资也符合当前国家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例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这些战略中的具体项目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进行对接,这也正好为险资中长期配置提供了机会,做到险资投资商业性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性的双赢。

  记者:目前保险资管业对中长期资产配置进行研究和开展投资业务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您认为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进?

  刘传葵:随着近年来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包括监管政策的有序开放和投资类别的逐步增多,资产配置在险资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对于中长期资产配置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在体制建设方面,中长期资产的投资环境有待改进,保险投资机构自身的制度安排也不够完善,激励、考核等机制都偏向于短期性,使得投资经理更追求短期投资收益,容易关注风险收益都更高的短期资产。在业务发展方面,行业目前投资和研究能力不能满足保险资管的高速发展,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受制于现实情况,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正向反馈。在资金特性方面,中长期资产配置要求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匹配,但是目前保险负债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流动性、收益性双高的互相矛盾的投资要求,为匹配负债端,资产端不得不在投资上进行一些短期资产投资来满足流动性,甚至为满足收益性而可能投资匹配了较大风险的短期资产。在人才队伍上,同时具有资产配置视野和细分领域研究的人才极度匮乏;研究人员数量配备和管理资产规模也不够匹配。这些对培育行业的中长期资产投资是严峻的考验。

  相应地,从行业整体角度看,我们应该更明确中长期配置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推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机构自身也要有的放矢地去做一些改进,从“人、财、物”三方面齐头并进,培养擅长长期资产配置、熟悉全球投资配置的专业人才。此外,行业还应着手创新更好满足资金特征的业务模式等。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国际上险资大类资产配置的情况吗?对我国有何启示?

  刘传葵:保险资管领域三个比较重要的市场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各有特点。美国险资配置最能体现其账户的差异性,不同来源的险资属性不同,配置差异很大,并且显著受到投资时期的影响。英国险资由于其宽松的监管环境,配置非常多样化,并且由于英国本土的经济活动总量较为有限,因而较多地进行海外投资。日本由于之前受到一些风险事件的影响,所以对险资配置非常强调风险管理,这对其资产配置也有明显的改变。

  分析国际经验,我认为我国险资的资产配置首先要在充分满足资金来源主体对于投资收益和风险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商业化管理,以营利为目的,在一定的安全性要求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资金来源主体谋求经济利益和风险保障。其次,要满足风险管理要求,险资的负债属性要求在资金配置时要充分考虑风险以及应对方法。再次,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险资配置变化,并且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然后要满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配置要与投资者成熟度、投资品范围、投资市场资金饱和度和健康水平等方面相适应。最后,配置要满足监管政策要求,监管机构会充分考虑宏观和微观环境做出或宽松或严格的监管政策,配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记者:近两年来,险资在二级市场上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先有安邦保险成为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第一大股东,后有前海人寿联手钜盛华一度跃居万科第一大股东,还有富德生命人寿持有浦发银行(600000,股吧)10%股份。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刘传葵:这几笔交易表面上看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我个人更愿意从险资在中长期资产投资上的尝试和实践的角度去看待,这样可能更有利于险资参与公司治理,甚至通过控制公司来获得分红或者控制权。需要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上,只有选择优质资产才可以长期持有,大规模资产才有承载量,最终以保证中长期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样是权益类资产,是选择短期投资博高风险收益,还是基于中长期投资的视角,导致了这笔资产投资性质的不同,我们倡导中长期投资的意义恰恰就在于此。

  记者:协会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做了哪些相关工作来引导、推动保险资管业关注中长期资产投资?未来还会有什么规划安排?

  刘传葵:协会成立以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投研方面缺少统筹力量,协会的成立则使得整个保险资管行业有了自律组织,能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对全行业的研究、投资业务进行统筹。一年以来,协会开展了多项针对保险资管业资产配置的调研活动,撰写了一系列研究行业发展的工作报告,我们通过内参或课题等形式提供给监管部门参考,以推动出台有利于中长期投资的政策,拓宽险资投资范围,促进行业更广泛的大类资产配置。协会还长期举办“IAMAC专家论坛”,对各大资产类别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引导行业中长期资产投资的理念。同时,协会还成立了投研负责人联席会,便于整个行业在研究、投资业务上形成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业务共识、做法和机制安排。在行业与外部合作方面,协会和券商建立了“IAMAC研究合作单位”工作机制,还设立每年一届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最受欢迎卖方分析师IAMAC奖”,引导券商研究机构针对险资运用特点,站在险资的角度研究大类资产、中长期资产配置,逐步改变以往把符合公募、私募基金相对短期化投资目的的研究报告提供给险资的状况。此外,协会还组织多对多、一对多等形式的“投资沙龙”,为保险资管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机构搭建外部研究服务平台。凡此种种,协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中长期资产的高效投资,也通过整合行业投研力量增强对大资管市场的影响力。

  未来,协会还将探索推动行业建立符合险资特征的研究、投资机制,更加有利于行业进行中长期资产投资管理;同时,协会也将在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大数据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而对整个行业加强中长期资产投资起到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