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家车险份额逐年上升 中小险企下一站非车险?

2018-05-22 10:00
作者:慧保天下
来源:慧保天下

商车费改激起了车险经营的千层浪,原本平静的水面,不止起了涟漪更是有点汹涌。财险行业多了凛冬的味道,进入了“年年都很难,今年特别难”的循环,各类主体纷纷探寻救赎之路。

车险作为“吃饭业务”,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虽然举步维艰,但出于分摊固定成本等的考虑,依然不可或缺;而非车险,则成为财产险企锻造差异化经营能力以及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守住车险阵营,加码非车险业务似乎已是业内共识,甚至有公司主动收缩了车险业务。

交流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行业全险种增速17%,其中车险增速仅为7%,非车险业务增速却高达37%,大有加速起飞之势,其中,农业保险和健康险的业务增速更是超过了50%。

非车险快速发展,似乎带给中小险企无限生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背水一战中,中小险企又能否顺利上演车险“大逃杀”?

车险 : 等不来的救赎

车险作为占据财产险市场七成份额的第一大险种,一向是财产险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但随着商车费改的逐步深入,龙头险企效益进一步显现,中小险企则越发举步维艰。

从市场份额来看,2016年至2018年一季度,老三家的车险市场份额从65.9%变为66.9%,呈逐步上升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小公司市场份额的节节败退。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近几年,老三家的车险承保利润一般为行业承保利润的两倍,其它主体对行业利润的贡献均为负。车险市场上,中小险企“赔本赚吆喝”已经是常态。

非车险:异军突起

车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类主体在坚守车险业务同时,纷纷将目光投向非车险领域。2017年,财产险行业全险种保费增速14%,其中,车险业务增速仅为10%,而非车险则以29%的市场份额拉动全险种增速提升近4个百分点,整体增速更是超过24%。非车险,俨然已经成为财产险企最重要的保费增长极。

2017年车险、非车险增速差异巨大

不过并非所有的非车险都在高歌猛进,从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来看,非车财产险内部的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意外险、健康险、责任险、保证险都有较快发展,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其中,保证险增速最快,高达106%;意健险次之,增速也达到了30%;责任险、特险增速均达到到了25%;家财险以及其他险种增速也均达到了20%以上;农险以及工程险也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不过,传统的财产险业务,尤其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险种,如企财险、船货险、信用险等发展速度偏慢,份额连年下降。

2017年财产险各险种保费增速与市场份额

这些快速增长的非车险就是在车险市场中愈发边缘化的广大中小财产险公司的下一站?慧保天下选择其中规模较大,同时增速较快的非车险种一一分析之。

保证保险:大象集体舞

保证保险已然成为行业保费增速最高的险种,2018年一季度,保费收入近160亿元,同比增速达96%,不过,对于不同的险企而言,该险种的经营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方面,大中型险企高歌猛进:大象们都嗅到了普惠金融蓝海市场的味道,纷纷出手布局,前八家中仅有国寿财险和中华联合脚步偏慢。平安产险和大地保险承保利润丰厚,尤其是大地保险的保证保险赔付率极低;阳光产险和太平财险处于承保亏损的状况,但是依旧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坚守不让。

另一方面,中小型保险公司望而却步。保证保险与传统的保险业务经营思路迥异,对风控能力要求极高,属于非0即1非生即死的选择题,偿二代中对保证保险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因子0.37~0.47也充分反映了险种的风险,加之浙商财险的大赔案一出,更使得中小型保险公司踟蹰不前。

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在保证保险市场寻求突围显然相当困难。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老三家保证保险集中度为73%,老八家集中度更高达96%,留给市场其他主体的仅有6亿元的份额,大部分又被众安在线和中银保险瓜分。

意健险:新增长点

意外险2017年保费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速27%,成为非车险业务中的一大亮点。不过昔日的盈利险种已是明日黄花蝶也愁,综合成本率高达104%,老八家中仅有平安、太保和中华联合实现了承保盈利。

不过在2017年意外险保费规模前十大公司中,我们还发现了众安在线和泰康在线,两家公司的意外险业务占比分别为25%和58%,增速均翻倍。同为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易安财险意外险保费收入3.2亿元,业务占比也近四成。

不过,意外险的赔付率和费用率倒挂更甚车险,费用率为6、赔付率为4,论不道德产品,还有谁?从目前来看,意外险的费用率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互联网业务推高的结果。部分大流量的场景平台,狮子大开口,费用率从95%一路奔100%而去,需要思考的是,没有流量的保险公司一味追求互联网大平台引流到底是饮鸩止渴还是抢占先机?

意外险之外,健康险2017年也实现保费收入近400亿元,同比增速34%。不过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已是多年常态,前八家中,也只有大地保险和阳光产险实现了承保盈利。

对于有更多政府背景的险企而言,健康险或许是不错的业务增长点。典型当如国元农险,2017年,其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1亿元,是其仅此于农业保险的第二大险种,体现了目前健康险业务的政策属性明显。

农险:竞争升级

2017年,车险和农险成为财产险行业承保盈利的两个支柱,总保费规模接近480亿元,同比增速也达到了15%,高于行业整体水平,而6个点的承保利润率更是让各主体垂涎三尺。

八大家中,人保和中华联合的地位自然不可撼动,二者各自市场份额合计超过60%,但追赶者的脚步也令人生畏,太保产险和国寿财险2017年农险业务增速都接近50%,大地保险的农险业务更近乎翻倍。

2018年一季度,农险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态势,行业农险保费收入增幅达42%,连人保老大哥的增幅都达到56%。在大公司拼抢农险经营资格和业务的背景下,农险专业公司的处境并不乐观,国元农业、安华农业和安信农业的保费增幅都跌至个位数以下。以北部湾财险、泰山财险和紫金财险为代表的地方系保险公司则利用区域优势,纷纷发力农险业务。

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保险总体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2014年全球平均水平为1.20%,而中国农险仅为0.32%,其预测“市场规模5年内有望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市场前景诱人,但显然也并非所有险企都可摘得果实。

2018年一季度农险前十大公司及其增速

责任险:空间可期

近年来,责任险一直在快速发展,2017年,实现保费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5%,不过同样处于承保亏损状态,2017年综合成本率达到102%。其中,责任险保费收入超过5亿元的公司中,除了八大家外,还有国泰财险、英大财险和美亚财险。

国泰财险2017年责任保险保费收入7.9亿元,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超过六成,同期,车险业务增速为-33%,属于主动收缩车险业务的典型公司。蚂蚁金服入主之后,为公司注入了互联网和科技的能力,以账户安全险为主力产品的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大幅增长,场景保险的渗透彻底转变了该公司的基因。

美亚财险是传统的非车险公司,刀枪棍棒都耍得有模有样。2017年公司责任险保费收入2.8亿元,实现了承保盈利。美亚的经营模式是打通各业务条线,以行业为对象提供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如制造业、零售业、建筑工程业、能源业、物流运输业等,方案中提供产品责任、雇主责任、财产保险、信用保险、意外险等多个险种。纵向切割行业,横向组合险种,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参考国际财产险行业的发展轨迹,治理类保险的崛起是必然趋势,从我国目前责任保险的占比来看,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5月,《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已审议通过,各地陆续开展试点,预计未来责任险领域的需求将蓬勃发展,有可能成为财产险市场的一大蓝海。

可惜,非车险也是巨头的天下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诸多非车险种发展快速,但其对于中小险企也并不“友好”,非车险市场正如同车险市场一样走向寡头垄占格局。

2018年一季度,前八家公司全险种的集中度已高达83%,留给其余七十余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17%,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险,三大家、八大家都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更悲催的是,即便是非车险领域,无论三大家和八大家,对市场份额的攫取力度也在明显提速。

对于广大中小险企而言,为逃避车险领域龙头险企的绞杀,简单转向非车险领域显然并不足取,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险领域,龙头险企的规模优势都不容小觑。那些在政策型业务或股东业务中占得一定优势的险企之外,更广大的中小险企要想立足,必须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

以非车险为例,非车险经营讲究的是沉稳、准确、凶狠,任何细微的失误将导致满盘皆输,车险的大赔案和非车险的大赔案必须差了N个数量级,需要核保判断、风控能力、防损防损、再保支持等多环节的技术沉淀。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借力优于养力,考验拉力的时候到了,尤其是核保环节,或许一只共享的、专业的核保核赔队伍不失为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