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观察今日必读|1月22日 2016
| 杨慧晶:互联网时代的风险与保险产品创新
新浪财经讯 1月15日,2016金融理财发展与创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金融理财“金貔貅奖”颁奖盛典举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精算部/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助理兼深圳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副主任杨慧晶发表演讲。她总结道:网络来势迅猛,新兴风险也层出不穷,但是希望我们保险业还是立足风险本质,把握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未来的发展(阅读原文)
| 严防案件高发领域风险 保监部门展开地毯式排查
作为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与行业违法违规风险因素交织形成的一种综合风险,案件风险正逐步被纳入监管的“法眼”。保监部门已加强了案件高发领域的监管工作。近期保监会及一些地方保监局正在展开地毯式排查行动,严防非法集资或传销跨行业传递等风险。(阅读原文)
保险资金2015年举牌多家上市公司后,在2016年1月的股市波动中出现部分浮亏,但并未停止继续举牌的尝试。近日,百年人寿举牌胜利精密,成为新一年险资在二级市场的“卷首语”。分析人士表示,险资看重长期投资收益,关注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会寻求合适的介入时机。未来银行、房地产等多个板块的符合保险资金投资需要的标的或受到钟爱。(阅读原文)
保险监管再出重拳。昨日,保监会下发新年首份监管函,而此次列明中邮人寿八项违规,要求限期于3月31日前上报整改报告。监管函显示,中邮人寿公司治理、费用管控、客户回访、信息披露、客户真实性、 银保新规执行不力、团险监管制度落实方面及内控缺陷八项不合规。(阅读原文)
| 保险业首次迎来外部专项审计大军
保险机构今年首次需要提交保险资金运用专项审计报告,且距离4月30日的大限只有3个多月。随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开始,一批审计机构已经陆续进入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专项审计也排上日程。《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指引》去年底发布后,保险公司面临着细化内控指引、明确标准和梳理风险点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到最多的回复。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内控管理上的制度体系差异巨大。保监会相关部门人士曾表示,第一年审计会给予一定容忍度,为充分暴露资金运用内部控制问题留出时间窗口。这意味着,首年审计结果可能不会和监管处罚挂钩。(阅读原文)
| 迷思|经济越下滑,寿险越发达,为什么?
辽宁、山西、大连、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GDP增速后几位的地区,人身险同比增速为33.48%,超越全国人身险平均增速约9个百分点,大大领先于重庆、贵州、天津、福建、江西、湖北等GDP增速前几位的地区,也几乎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这些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最强区域人身险平均增速的两倍。难道真的是“经济越下滑、寿险越发达”?严重背离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保费增长对地方经济带来虹吸效应吗?(阅读原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保监会于20日召开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定修定座谈会,拟修订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则。其中,明确规定自通知下发之日起,不得销售存续期间1年以内(不含1年)的产品。这意味着,让中小险企迅速做大保费规模的万能险短期限产品将停止销售。业内人士表示已看到相关规则,并称相关规定将影响保险市场数千亿保费经营。(阅读原文)
昨日,来自中国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中国保监会召开防范化解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工作会议,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会议并讲话。黄洪充分肯定并总结了人身保险业防范化解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工作的经验成绩,深入分析了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部署了2016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求。(阅读原文)
| 保监会为高现价“刹车”预留充分时间 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1月21日,保监会于近日举行了防范化解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工作会议,并在此前一天召开了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定修订座谈会。“目前,监管对高现价产品的规范发展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并且将会为保险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预留出充分时间,不必过于担心。”与此同时,多位受访者表示,上市公司业务结构不以高现价产品为主,因此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此前频频举牌的保险公司亦不会出现过度抛售的情况。(阅读原文)
近日保监会在行业内部下发《关于成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组的通知》,正式宣告去年11月末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同意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通知》还披露,经研究,保监会决定成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组,保监会发展改革部、财产保险监管部、人身保险监管部、保险中介监管部、上海保监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与此同时,曾于瑾出任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组组长,其为现任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