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风口上的互助保障,嫁接区块链技术能再次腾飞?

2016-10-17 12:48
作者:陆阳平
来源:猎云网

近日,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众托帮”推出区块链浏览器以公示平台数据,用户预存的互助金及平台的总账本均在公有区块链中可查询,这也使得众托帮成为首家落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互助保障平台。

而此前,水滴互助与易安保险、宜信保险等机构共同成立了“区块链保险实验室”,91金融旗下人人互助、区块链创业公司阿博茨推出的同心互助均对外宣称将在区块链领域进行更多探索。

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已经突破金融领域,成为各行业争相研究应用的对象;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则在今年成为资本寒冬中的逆势黑马,异军突起成为创投领域新的风口:众托帮获得中科招商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水滴互助获得IDG、高榕资本、腾讯等联合投资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17互助两个月内接连获得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千万级天使投资及执一资本领投的3000万Pre-A轮融资……至2016年底,国内互联网互助平台数量将达到近300家。

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缘何能够在今年获得众多资本的认可?多家平台宣称用户已跨过百万大关,积累用户之后互助保障又将走向何方?平台纷纷加码区块链技术,是炒作还是未来趋势?

互助保障不是保险,更适合作为社保、商保补充

互联网互助保障又称互助计划,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以会员之间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提供的是健康风险保障。

目前,众托帮、水滴互助等用户量过百万的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模式较为近似,产品主要是“青少年抗癌计划”、“中青年抗癌计划”、“中老年抗癌计划”加上“意外保障计划”。

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然后缴纳数元互助金即可成为互助会员,经过180天观察期之后可以开始正式享受保额为30万元的互助保障。此后,会员中有出现重病需要互助保障时,费用由所有会员均摊,单笔互助金额最高3元/人。

互助保障虽然可以在发生重大疾病风险时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互助保障并非保险,也不能替代社保、商保的作用。

以众托帮为例,平台共有5款互助计划,分别为抗癌互助医疗(中青版)、抗癌互助医疗(爸妈版)、抗癌互助医疗(少儿版)、女性健康互助、出行互助保障,所覆盖的保障范围与社保、商保相比更为集中,在日常中遭遇的疾病、工伤等各类意外均需由社保、商保来提供保障,互助保障并非万能。

那是不是互助保障就没有必要了呢?也不尽然。数据显示,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费用不断上升,平均治疗费用达到15万至50万元。在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病致贫或看不起病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因此,尽管不少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补充一份抗癌保障依旧必要,但是参与互助保障的用户应该明确互助保障并不能替代社保、商业保险,而是互为补充。

水滴互助创始人兼CEO沈鹏将保障体系比作金字塔:“上面是商业保险,底层是社保,中间是互助保障。”

互助保障崛起皆因顺势,但健康发展有待考验

互助保障并非新事物,最早可追溯到中华总工会1993年建立的“职工互助会”,由原劳动部,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最早的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抗癌公社在2011年就已经成立,但发展至今会员仍未突破百万“生死线”,发展前景不明。

互联网互助保障能够在今年爆发,猎云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保+商保”模式仍有不足

截止6月底,我国社保已经覆盖66.9%的人口,达到9.19亿人,但个人社保支付已经占据个人收入很大一部分——企业与个人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进口药物、康复治疗等未被纳入社保范围;商保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动辄数千上万的保费使得大量有需求的平民百姓被拒之门外。

多家互助保障平台预测加入互助保障平均每年的费用在一二百元,这个价位对于大多数普通群众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范围,数十万的保障金额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从今年以来各家平台快速吸引数十万数百万用户的情况来看,大众对于互助保障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

(2)政策破冰:首批相互保险公司牌照下发

近年来,我国相互保险市场逐渐破冰。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2015年1月,《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正式出台,初步确立了相互保险发展和监管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则;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开展相互保险社试点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批准信美相互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筹建(以下分别简称众惠财产、汇友建工、信美人寿),包括两家财产险机构和一家寿险机构。此外还有超过30家组织正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

第一批相互保险公司牌照下发表明了政策明朗化,虽然互助保障并非等同于相互保险,保监会对涉及车辆风险的夸克联盟也做出点名批评,但相互保险牌照开闸后,这一市场逐步规范、有序发展也是可期,资本市场自然不会错过新兴市场的发展红利期。

互助保障与相互保险,两者并不等价

相互保险名称与互助保障的名称经常被混淆,根据保监会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相互保险是一种国际传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发展历史悠久。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份额的27.1%,覆盖人群超过9亿人,特别是在高风险领域和中低收入人群风险保障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主任何肖锋强调了相互保险的公益性:“相互保险是没有股东的,没有股份制企业那样的回报,不会有上市、分红等等,大家应该理解相互保险是公益性的保险组织。”

从概念上看,相互保险和互助保障两者比较相似,那差别又有哪些呢?下面将信美相互和众托帮从发起人、产品、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

从性质上看,相互保险已经是国家认可的保险形式,而互助保障目前定位尚不明确,从国家对夸克联盟的点名批评及后续言论上看,并不想把互助保障归类为保险,而各家平台对于保险概念也十分谨慎。

在并非完全规范发展之前,选择合适的互助保障平台对用户来说尤为重要,由于互助保障平台均有180天观察期,在此期间无需赔付互助保障事件,因此很难判断平台优劣。根据权威专家预测用户数100万是平台存活发展的“生死线”,用户数过少会导致互助保障金分摊过多,平台难以长久运营,因此,目前对互助保障平台最好的判断方式即平台用户数量。

市场格局分化明显 

《中国互助保障行业2016年8月市场报告》中将整个互助保障行业分为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众托帮、水滴互助、保保集—夸克联盟、e互助;

第二梯队:抗癌公社、壁虎互助、17互助;

第三梯队:同心互助、蚂蚁互助、斑马社等。

第一梯队成员均已成为“百万会员”级平台,与其他平台已经形成不小的领先优势,在获得海量用户之后,第一梯队平台如何突破同质化的产品运营,尝试探索更为科学的发展模式是接下来的首要任务。

与第一梯队欣欣向荣发展不同的是,行业同样出现运营艰难的情形。处于第二梯队、已经运营5年的老牌互助组织“抗癌公社”在8月份宣布停止公开注册用户,并在之后发起了一次试图融资200万元的股权众活动,活动目的是设立一个保险团购平台,外界解读可能是要转型进入保险行业的信号;同月,全民保镖的服务公众号也停止了服务,处于僵尸状态,更早之前在7月,未来互助公众号发布公告“因加入会员人数不足”,宣布停止运营,其会员全部加入众托帮平台。

扎堆重症疾病是目前成规模互助保障平台较为明显的迹象,处于第一梯队的4家互助保障平台产品也极为相似,抗癌公社、全民保镖、未来互助等案例也说明继续火拼重症疾病市场很难再有所突破。

一些新入场的互助平台开始另辟蹊径,例如“校友互助”试图按照解决方案的方式,为每个大学定制互助服务;“九行互助”、“蜂巢互助”则开始尝试车主之间的互助计划,这些尝试对于寻找并满足用户需求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否会触及监管红线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除了在服务方向上的探索外,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来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也成为各个互助保障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向,众托帮、同心互助等加码区块链也就顺理成章了。

“去中心化”和“自证公正性”成为加码区块链技术两大核心

今年以来,区块链在保险业的声音就不断传出:今年4月,平安集团加入了区块链国际联盟组织R3;众安保险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和数据存储技术,结合智能合约开发框架,应用于保单、理赔等信息存储;阳光保险推出国内首款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价格为每份60元,可使用20人次,每次可获得高达200万元的航空意外保障。

区块链本身是一种分布式记账底层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无法篡改、安全稳定等特点,其中分布式存储技术与智能合约应用是保险业最为需要的两个技术特点,保险本身即是一份契约。

信天创投合伙人蒋宇捷认为,无论是传统保险还是新型的相互保险,都要基于信任的连接,从本质上出发,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保险行业最关键的信任问题。从技术方面来讲,区块链可以用于解决关键性数据例如保单信息、客户信息、理赔信息的泄漏和丢失;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也能实现自动化的核保和理赔,从而降低人工参与的部分,减少理赔处理的成本,增加客户体验。

传统互助保障平台通常通过公示、银行托管、第三方审计、机构信用背书等方式进行增信,但由于仍存在第三方,信任问题上依旧存疑。同时,还面临着系统组织者作弊、黑客篡改数据作弊等潜在信用风险。

众托帮创始人兼CEO乔克表示,众托帮落地区块链应用技术推出区块链浏览器,用户加入互助保障计划的数据被记录在不可修改的区块链中,因为无法修改,公正性和用户信任问题可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区块链浏览器让区块链技术可视化,在网页上用户能够随时查看写入区块链的数据。众托帮希望把互助平台上拥有相似属性的社群成员的经济关系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起来。

此前在“区块链—提前催熟的风口,正在步上P2P的后尘”一文中提到过,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与缺陷极为明显,区块链的“时间戳”机制能完整记录保险交易和流转过程,且记录不可伪造和篡改,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互助保障平台最关键的信任问题, 客户信息、理赔信息等数据保存与安全也能从技术方面得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但区块链技术目前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有效地监管,在具体应用上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验证。

蒋宇捷表示,从区块链的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炒作的嫌疑。许多公司仅仅是为了进行市场PR或者包装而引入区块链技术。从长远来看,区块链和保险的结合一定是行业趋势,但是这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赖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行业自治组织以及第三方评价或者监管机构的出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用区块链以及应用的实际情况才能有一个公正可信的评价。

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在探索区块链应用产品和服务时,仍然存在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智能合约的应用中规则和模型的设计,用户达到和触发哪些条件和要求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互助保障金的赔付?数据存储在没有统一标准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区块链技术背后是否存在灰色的地带或者漏洞?仅从用户本身是远远无法判断的。

以众托帮、水滴互助为代表的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探索区块链应用方向必然是行业趋势,但就目前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从成立初期就游走在商业和公益的边缘,从目前的参赛成员来看,最终会倒向商业化,如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出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保障的公益性是每个平台需要考虑清楚的,尤其是涉及到老百姓医疗保障资金安全问题,倘若出现恶性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