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险企不必“单恋”养老社区

2021-07-13 11:25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在保险行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用户意识与需求的变化,一直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若是将目光聚焦于保险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抓住所谓的“主要用户群体”,就成了决胜的关键。


而现在,将消费者群体按年龄分类,老年人就成为不少险企的“重点发展对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了2.51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现状下,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必然将得到扩大,“银发经济”一时间成为热词,相关产业也进入迅飞速发展时期。根据艾瑞咨询给出的数据,预计到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到13万亿元


1

图片来源:

艾瑞咨询《养老服务:下一个十万亿级的朝阳产业》


险企扎堆,养老社区不是唯一出路


养老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作为养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市场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中,泰康于2012年介入养老市场,随后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也相继入场。


7月10日,大家保险、中国诚通、中国铁建、国药集团四家央企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被媒体称为“康养国家队”。其中,大家保险旗下的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中康投股权比例为31.58%。


据悉,中康投定位于康养产业投资,将着力构建康养产业母基金+地方引导基金的千亿级投资生态群。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在揭牌仪式中表示,大家保险将充分发挥在养老服务、养老保险保障等方面的独特资源禀赋,助力构建国内最大康养资源整合平台,推动国家养老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目前,大多数险企均选择在社区养老板块进行布局,这里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种是度假型的活力养老社区,中国人寿、中国太平都参与其中;一种是普惠型的高品质社区养老项目,例如国寿推出的颐康之家;最后一种则是泰康效仿美国太阳城的CCRC养老模式。


虽然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各家扎堆入局,但论及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目前险企在养老市场的布局只能算是皮毛。甚至对大部分参与者来说,相关发展仍处于概念先行的阶段。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努力提升产品品质之外,除了最近大火的养老社区,或许保险公司还可以在居家护理上寻求产业协同与突破。


保观
万亿市场除了养老,保险公司还能做什么?@微信派 @微信视频号创造营 @微信时刻 @微信课堂
视频号


被保险行业“忽视”的居家养老


实际上,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领域“厮杀”的如火如荼之时,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基础性位置的居家养老,拥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况且站在用户角度,大部分能够自理的老人一般都会选择居家养老。


6月底,国内最大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机构福寿康宣布完成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福寿康刚刚获得由启明创投领投,达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福寿康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其居家医护康养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的规模化推广、信息智能中台建设,以及创新服务体系搭建。


2


据介绍,福寿康成立于2011年,其引入国外先进护理理念、培训体系与服务流程,利用自主研发的社区养老服务交互系统,为社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互联网+医护康养”的全程服务。


具体而言,福寿康开创了“医疗护理站+日托”和“医疗护理站+长者照护之家”模式,既能服务社区托养机构,又能以托养机构为站点辐射周边社区,为老人提供医疗健康护理的上门服务,实现医养整合照护。目前,福寿康已成立医疗护理站、专业机构及子公司、分公司100余家,客户数12万余人,2019年度服务达640万人次。


另外在支付方面,福寿康作为上海长护险首批试点单位,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与性价比。在探索自身与长护险融合的过程中,福寿康也在积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包括对护理站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大专业人员储备、打造智慧养老体系等。


总的来看,福寿康凭借其在理念、培训体系以及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先行一步,较快树立了品牌,打开了局面。但展望未来发展,如何将在上海较为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全国范围,以及在业务壮大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服务品质等问题,都是福寿康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首先,各个省市表现出的用户需求很大可能会出现不同,之前成功的经验只能避免少走弯路,但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其次,业务的扩张过程中势必需要更多专业护理人员、管理人才的加入,而我国的养老人才严重不足,这对于福寿康相关的专业人员培训、储备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另外从与保险融合的角度来看,在居家养老领域,与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仍有一定的差距。不可否认,国外市场上该领域与保险行业的协同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成熟”的居家养老,该是什么样?


2021年3月,总部位于丹佛的家庭紧急护理提供商 DispatchHealth获得了2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到17亿美元。通过在家中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按需医疗保健,DispatchHealth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不必要的急诊室就诊和住院,同时改善了临床结果并降低了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


具体到服务流程,如果用户感到不适,通过电话、应用程序或是网站均能请求护理。首先DispatchHealth会询问一些有关症状的问题,并会立即派遣一组合格的医生,包括一名执业护士或医生助理和一名DispatchHealth 医疗技术人员到家中。其治疗范围包括急诊室可以治疗的几乎所有紧急但不危及生命或肢体的疾病,并帮助患者管理副作用。


在支付方层面,除了Medicare和Medicaid之外,保险公司也是DispatchHealth的重要合作伙伴,DispatchHealth可以为其用户提供高质量且负担得起的紧急护理。平均而言,除去保险支付,大多数患者需自行支付5至50美元不等,具体的百分比由相应的保险计划决定。


3

与DispatchHealth合作的保险公司


在用户需求下,与居家养老相关的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Heal为例,其开发了了一款应用程序,可帮助用户协调临床医生上门拜访和远程医疗访问,该平台已经发展到可以处理医生的后台管理工作并支持个人健康记录工具。


通过使用Heal,患者可以便捷的与医生进行交谈并预约服务。若是没有保险,用户需为远程医疗电话服务支付79美元;上门拜访则需159美元。而对于那些有私人保险的人,共付额因计划而异,但通常在0到30美元之间。2020年7 月,Heal与Humana合作,在家中为这家医疗保健巨头的成员提供初级保健服务,其中许多人年龄较大或患有多种慢性病。


另外针对无保险人群,其可以注册新服务,起价为每月 49美元。成年人可以将他们的家庭成员添加到自己的Heal Pass帐户中,每人每月仅需额外支付10美元,最多可以在该帐户中注册6人。Heal Pass虽然不是健康保险,但这让那些未投保的用户可以以固定的低费用获得所需的护理,从而避开之前需要自付的昂贵诊疗费用。


若是使用Heal Pass,一个四口之家最多可以进行36次预约,平均费用不到27美元,普通家庭每年最多可节省2,200美元。 除去包括初级保健、非紧急护理和慢性病管理等最常见的需求,Heal还可为用户免费送出医生开具的药物。


4


此外,在远程医疗方面,该公司还拥有一个Heal Hub,可以实时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率等关键生命体征,被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大量使用。据悉,自2014年以来,Heal为超过110,000名患者提供了超过250,000次家庭护理预约。


他山之石,养老市场险企还能怎么做?


实际上,从目前险企广泛布局的养老社区中也不难发现,相关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且多存在于一二线城市,这部分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是针对中高端人群开发。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险企切入养老市场,多是为了追求概念到位,与“不得不做”的健康管理一样,很多服务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含金量。


且目前险企切入养老市场,还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对保险公司来说,与居家养老相比,养老社区更好铺开,也能更快建立品牌。因此与国外相比,我国险企与类似福寿康这类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机构合作的机会并不多,也甚少在纯粹的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上布局。


5


而随着政策的加码,商业长护险将有可能成为险企布局居家养老的切入点。5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指出,保险行业借助自身在服务网络、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全面参与试点服务,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满足失能人员护理服务需求。同时为了规范保险公司经营服务行为,《通知》在保险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总结来看,作为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保险公司入局养老是有些天生优势的,但同样也面临挑战。一方面,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服务都是重中之重,与传统“重销售”的保险思维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想要跑的更快,融合与协同是险企的首要课题。相比起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根据自身业务审慎选择合适的方向与模式,或许更为重要。事实上对于保险机构来说,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都有很大的机遇可以被挖掘,若是纯粹为了追随热点而在一棵树上“吊死”,属实有点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