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大增股价却崩盘,保险公司该“市值管理”吗?

2021-09-06 14:34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到本周为止,国内五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报都已披露,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580.05亿元,同比下降15.5%;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409.75亿元,同比增长34.2%;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约169亿元,同比增长34%;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长28.3%;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173.04亿元,同比增长21.5%。


1

上市险企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统计表


净利润呈现一降四升的局面,而平安如果剔除华夏幸福投资计提减值的部分,净利润同样可以录得正增长。

 

但与利润正增长背离的是,保险公司的股价却崩溃了,中国平安今年年初的股价为85元,而现在最低已经向下击穿50元,中国太保年内高点为今年3月的45元,如今已跌至28元附近,人保则是从6.4元跌至5.3元附近,新华保险从57元跌至43元附近,中国人寿从38元跌至31元。


2

平安今年以来股价走势,来源:同花顺

 

股价和利润形成了巨大的背离,尽管目前业内对于保险股的下跌形成了基本面的共识,即保费端的持续乏力,人力队伍的持续缩减给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有那么多的利空和不确定性,保险股跌的也实在太惨了一些。

 

而在各大保司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投资者纷纷表示:股价都跌成这样了,完全脱离了公司的基本运营面,公司难道真的无动于衷么?

 

那么,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进行市值管理?是否应该要更在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感受?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3

市值管理究竟是好是坏?

 

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市值管理并不是一个新鲜或者冷门的词语。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而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的包括各类公募、私募基金以及散户,交易者的多样化使得二级市场对于公司股价的定价往往各方会产生分歧,导致股价没有办法完全反应公司的经营情况。同时,公司的股价往往会跟随着大盘的波动而波动,所以有时股价和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产生大的背离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公司往往就需要进行一个相应的市值管理,让股价能够尽量真实的反应公司的经营情况。

 

市值管理本是一件好事,但在今年,随着私募大V叶飞的持续爆料,多家上市公司及机构被卷入“伪市值管理、真操纵股价”风波,事件发酵后,一条伪市值管理的产业链浮出水面,上市公司、券商、公募机构及各色掮客联手操纵股价、割韭菜的戏码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这场丑陋的金融圈大戏,在震惊市场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4


证监会迅速表态,对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并依法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中源家居等股票行为立案调查。上交所也启动了账户排查,并向相关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进行自查,并如实披露相关情况。

 

不过对于市值动辄上千亿的保险公司来说,这样的问题显然不会存在,但在今年股价如此暴跌,明显背离公司发展基本面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否有必要进行市值管理?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

 

高杠杆行业,例如银行、地产和保险业一直以来市场都给了比较低的估值,就是因为市场觉得挣钱并不是公司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有钱,挣得仅仅是利差而已。

 

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市场现在给的保险股的估值也实在太低了,几乎已经到了近十年的最低点。作为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资本市场最大的鲸鱼,保司的估值过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的金融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随着外资越来越多的进入国内市场,如果这部分廉价的资产被外资过多的掌握,确实对金融安全会带来一定的隐患。


5

保险公司为什么不市值管理?

 

事实上,保险公司对于市值管理重视程度一直没有那么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国内的上市保险公司大多以国企为主,管理层对于业绩或者市值的考核并不像其他上市公司那么严格。

 

在上市公司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股权激励的计划,即公司为了激励公司员工干出更好的业绩,会分配给员工一些锁定的股权,而股权行权的前提就是业绩达到事前约定的增速。但在保险公司,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激励计划。

 

换言之,保司对自身的利润和市值情况并不像别的行业的上市公司那么在意。

 

其次是保司自身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沟通不够顺畅,缺乏发声的渠道。一直以来,保司的形象就相对来说比较神秘。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包括国企在营销上监管的要求会更高,发声所需要经过的流程更长,以及保司本身就保持着一个相对神秘的形象。


6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司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就会极大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心态。例如平安今年面临了华夏幸福的投资踩雷,在一二季度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估值调整及其他权益调整金额为359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208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61亿元。

 

以上数字看起来确实非常庞大,但是实际上这笔投资相较于平安超过3万亿的投资规模来说并不算大,对平安上半年的利润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但并非是致命的打击。

 

而这样的消息在二级市场就演变成了部分投资者对平安投资板块的全盘否定,情绪的演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平安股价的大幅下跌。

 

在这个时候,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及时的安抚投资者,将事态的真实面貌及时与投资者沟通,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挽救股价的下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应该不会比现在更惨。

 

对此,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CEO谢永林在几天前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股价不好评价,我能评价的是我们该如何干活。我坚信,把业务做好了,将来(股价)该上去就会上去,业务没干好,该上不去它还是上不去。”

 

怀有踏实肯干的老牛精神一定没错,但在适当的时候发声,让市场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会有错,并且二者也并不冲突。


7

保险公司市值管理三大要素:

清晰战略,加强沟通,适时回购

 

有关于保司的市值管理,其实在2019年11月人保集团的投资者见面会上,时任董事长缪建民坦言,“国企管理人员都偏低调,但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不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不做好市值管理是不行的。”

 

那么保司应该怎么做市值管理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更为清晰的战略、与二级市场进行更为及时的沟通以及股份的回购等。

 

首先是更为清晰的战略,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都被外界诟病过于复杂,甚至有很多人都觉得保险公司就是靠“这也不赔,那也不赔”挣钱的,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一点都不复杂,负债端获取保费,投资端将保费进行投资,其中获得利差。之所以外界说保险公司业务复杂,实质上还是保险公司的投资面相对较广,投了一家公司就被外界认为这回是保司自己的业务,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8


不过外界误解归误解,保险公司依旧要对自己的投资和负债两端有更为清晰的版图规划。在负债端,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寿险改革,总体来看各家保司的改革内容基本类似,精简队伍、提高代理人单人产出,用更少的人产出更多的业绩,从估值角度来看,更高的效率势必有利于估值的修复,但寿险改革实在不易,依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成果。

 

投资端,由于今年发生了不少的暴雷事件,也让行业蒙受了很多外界的误解,所以接下来保司在投资端势必也需要更加谨慎,聚焦主业,找寻医疗健康、保险科技赛道的投融资可能会成为保司接下来的发力重点。

 

此外,与二级市场进行更为及时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公司管理层在适当的时候将真实的经营情况向外界及时的透露,这并不是说明公司过于在意维护股价,而是减少信息差,让投资者能够更为理性的看待问题。

 

由此衍生的问题,实质上是保司需要重塑自身的IP,不论是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对普通的消费者,一个更接地气,更亲民的保司形象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正面反馈。

 

最后就是当股价的下跌明显偏离企业基本面的时候,公司可以使用如股份回购等措施来提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平安在上月28号发布完半年报后,同时宣布了50-100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目前平安的股价也暂时止住了跌势,开始在50块左右震荡。股份回购显示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能够比较好的稳定市场情绪。

 

在现阶段保险公司明显被低估的环境下,我们也希望保司管理层能够拿出更多的手段,让股价能够尽量真实的反应公司经营状况,避免过度悲观的情绪让股价进一步不合理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