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否认出售传闻:风停之后还能剩下哪些公司

2022-06-29 09:41
作者:张恒
来源:保观

雄辩出胜,不如事实说话。


近日,我们注意到网络上有关于轻松出售的传闻,报道称,轻松集团正在市场上寻求公司整体出售,此前已与几家保险机构方多次接洽,但最终未达成收购事宜。


随后,我们和轻松方面进行了确认,对方否认了这一传闻,称消息不属实,轻松集团发展良好,目前无任何计划。


抛开各种满天飞不实消息且不谈,轻松出售传闻是假,但互联网保险面临发展挑战是真。


窥一斑而知全豹,或许我们从轻松集团入手,可对整个互联网保险面临挑战有更深的启发。


1

轻松集团并不“轻松”


其实,不管是出售还是独立经营,每种选择都不算意外。


众所周知,轻松是较早开始互联网保险探索的创业公司之一,从早期做主打“社交众筹”和“轻众筹”概念的众筹平台,到而后转型为国内最早的大病筹款平台,再到取得保险经纪牌照,推出了健康保险产品轻松e保,一直备受市场的关注。


然而,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不断变化,轻松集团也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融资方面。


截至目前,轻松集团共经历了4轮融资。2014年12月,获得IDG100万美元A轮投资;2015年12月,获1000万美元B轮融资,新增投资者德同资本;2016年5月,轻松筹再获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腾讯投资和同道资本为新增投资方。轻松集团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2017年1月,其获得2800万美元的C轮投资,IDG旗下成长基金、德同资本、腾讯投资、同道资本为投资方。


微信图片_20220629092837

 轻松集团融资历程


然而,此后五年轻松集团都没有公开的融资信息,虽也被传出上市传闻,但最终都未落地。而反观同赛道的竞争对手水滴,早已经过多轮融资于2021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接近50亿美元。


虽然以融资单一方面来衡量轻松集团发展步伐受限,显然有失公允。但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想要在资本市场走的更长久的企业,融资注入新动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很多人看来,轻松集团整体进入较稳定发展期,这对其市场融资来说可能也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其次,互助行业按下静止键、众筹行业面临的一些话题争议也带来了一些压力。


本来轻松也有众筹、互助和保险这“三级火箭”。


去年保险行业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互助项目的关停,出于种种原因,美团互助、百度灯塔互助、轻松互助等等纷纷开始了大撤退。互助计划的退出让一些公司失去了一个流量入口。


微信图片_20220629092842


对“三级火箭”的另外一级--众筹来说,目前市场对众筹业务的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使用水滴筹、轻松筹等筹款平台的用户被第三方组织或个人收取高额佣金和推广费,有的甚至拿走捐款的70%作为“服务费”,水滴筹和轻松筹随后发布了联合声明,表示要肃清乱象。


市场总是希望看到企业持续的高增长,但在内外部压力的夹击下,很多公司都陷入了“成长的烦恼”。


2

挑战的另一面:轻松迭代升级之路从未停止


诚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短板和存在的问题。


但如果我们从互联网保险产品迭代升级这一维度来看,轻松集团在过去几年发展道路上的表现其实不算差,甚至有那么一点励志。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被红海湮没,那就去创造新的蓝海。


众所周知,近些年随着经济下行叠加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作用下,整个保险业市场环境并不乐观,但挑战下也一定蕴含机遇。


微信图片_20220629092846


而那些能抓住机遇的,一定是以创新产品开发为基础,真正洞悉用户的需求。我们发现,这几年的轻松集团就是其中典型案例,其基于保险市场的三件创新大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一件,再次创新升维保险产品。


具体来看,轻松集团在过去几年已经基于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创新迭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仅对产品、平台、科技等进行了迭代,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顺便加强黏合用户的能力。


比如,轻松集团持续加强了旗下轻松保严选获客及运营管理的创新。不仅采用不同的算法科技进行平台维护,同时利用企业微信中全新的智能化系统,达到保险智能化分发的目的,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千人千面定制,给不同的用户匹配到不同的产品。


第二件,深耕大健康服务。


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战争,早已经不再是单一业务及产品的单方面较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单一业务的拓展一直都有短板,而轻松集团也早意识到这点,一直积极开拓大健康业务。


比如在疫情反复的当下,轻松率先在行业中提出新冠赠险,并把新冠与保险相结合,在产品的创新方面,轻松推出了首月一元等产品,并把更多的产品用月缴、银行合作等方式来减轻用户的压力。


再比如获客数量超480万的新冠肺炎赠险、轻松自身打造的关注女性三大癌症的“321粉红三叶草”、针对肝病的单病种保险等等。


第三件,更精细化赋能客户。


如果说产品端的创新是轻松集团应对市场机遇挑战的压舱石,那么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则是其另一把利剑。


比如针对一些在线问诊服务的创新化不高,服务使用过程的感知度也并不好的实际问题上,轻松旗下的“轻松健康”品牌,不仅为用户提供了较为丰富且全面的服务,而且在产品布局方面,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健康板块,还代理了几家健康产品的独家线上运营及线上服务,利用健康化、智能化信息平台不断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健康服务。


所以综合来看,尽管近年来轻松没有公开的新融资信息,但是基于强劲的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用户基础,能够为轻松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红利期抓住一波机会,逐渐进入持续发展的周期打好了坚实基础。


3

保险科技不能只靠风口“活着”


过去一年,保险科技企业融资交易明显减少,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很明显现在并不是企业估值高涨的时期,很多企业不会像轻松这样幸运,要积累发展的资本都很难。


轻松可以说是互联网保险的代表性企业,这次的传闻也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当风口过去时,哪些企业能留下来?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变化,行业应该做哪些调整?


微信图片_20220629092853


对此,我们对目前行业有几个基本的认知。


一是,整体估值模式要改变。


原来保险科技赛道的估值都在于高速的用户增长,保费增长, 当然这个前提是政策红利、流量红利, 包括整体大环境红利相互作用下的结果。但上述因素这两年都变了,现阶段的保险科技,包括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在经营层面。


之前很多互联网保险科技企业拿到融资后,由于认知有限,亦或是对市场把控不足,导致很多资金并没有用在关键业务上,各种因素推高了成交成本,以至于最后流量红利用完,一下子找不到新的增长动力,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在宏观经济市场及国家监管层面。


众所周知,疫情“黑天鹅”持续、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等因素对保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环境的变化给保险行业当头一棒。


更让其雪上加霜的是,国家日趋严格的监管措施让原本发展受阻的互联网保险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去年10月份银保监会正式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新规对险企经营互联网保险提出了多项新要求,并划出了多条红线。一时间近20家险企暂停相关业务,包括众多头部互联网保险企业产品也纷纷下架。


因此,估值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二是,寻求新的增长点。


对任何企业而言,要想在不确定的时代带来确定性的增长,第二曲线的寻找是必然。


那么,对于互联网保险新的增长点在哪?可能整个行业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但不管从何处寻求,这样的增长点,一定是基于市场,基于用户的创新战略打法,虽然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处于探寻摸索阶段, 但“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时间会给出最准确的答案。


三是,护城河不只是用户数,科技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也要被重视。


保险科技、保险中介、健康科技类公司, 都面临一样的问题, 除了投钱砸用户,怎么样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这里的护城河不是冷冰冰的城墙,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用户, 用钱和时间做的投票。正如轻松集团执行副总裁马孝武所表示,不管是从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说,判断一个企业能否走的长久,一定是回归到科技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底层逻辑上来。


结语


如果说在一个赛道的风口期涌现出来的公司是“顺势而为”的话,能够坚持下来的公司总是有些实力的。


但是“风口”不会一直存在,其实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也无所谓“风口”,因为“风口”总是夹杂了很多情绪,但企业家要做的是认准目标,排除干扰,想尽办法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所以,保险科技不应该只因为“风口”而兴奋,而应该把解决行业问题、提高行业效率作为基础追求。


对轻松集团如此,其他保险企业,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