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任性挑战保险 水滴互助顶风亮相

2016-05-16 09:32
作者:
来源:慧保天下

       互联网+,+互联网,忙忙叨叨的,到底是个什么鬼?如果互联网人要来改变一个行业,会怎么样?在保险业,没有互联网概念的保险公司仍在走老路拼抢手续费;半土半洋的一些互联网试水者在试图创新分割保险业的蛋糕,但仍比较尊重保险业的方式;纯互联网人则是直接另起炉灶,根本不愿意走保险的老路子,保险业的一切规则都得颠覆,比如搞一个互联网互助平台。

  说到互联网互助平台,夸克联盟、E互助、壁虎互助、同伴互助、蚂蚁互保、抗癌公社、互助家、斑马社等林林总总,尤其夸克联盟是绝对绕不过去的,竟然动起了车险的奶酪,被保监会专门发布风险提示,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也算是独树一帜了。如同E租宝是P2P走上自我毁灭道路的引爆器一样,夸克联盟也堪称是引爆互联网保险创业的炸弹,监管原本可以容忍的一些创新,直接被夸克联盟的车险互助逼到了墙角。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夸克联盟”等互助计划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直接说“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任何主体未经保监会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

  关于这个车险互助计划,慧小保此前在《夸克联盟对保险业发动“偷袭珍珠港”》披露了夸克联盟的运作手法。当时统计的是,截至4月14日,会员人数31600多人,互助金额363762元。时隔近一个月之后,互助人数已经增长到了41944人,互助金额增长到490110元。能够扛着互联网金融整肃顶风而上,确实够硬气。

  硬气的不仅是夸克联盟,小巫见大巫,市面上刚刚又推出了一个水滴互助计划,上来就以N多互联网投资界大佬加持,先声夺人。两者有着近乎一致的创业模式和操作手法,头顶互联网金融整肃,一个继续推进,一个则是平地起高楼,大张旗鼓开搞。勇气可嘉之余,有几点,慧小保也是不吐不快。

  第一个就是,有大佬加持造势玩的好,但却有点曲高和寡。

  夸克联盟是一篇文章走红,《夸克联盟首推车辆风险保障计划——互联网+保险是否迎来战略突破口?》发自2016年3月23日的某保险类报纸,被网易新闻、21CN手机网、和讯网、光明网、搜狐、中国青年网等广泛转载,一炮而红。大佬雷军控制的顺为资本投入1000万加持。

  水滴互助则是明星创业者、知名投资者、高额投资款交相辉映,创始人沈鹏曾是美团十号员工、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投资方包括腾讯、新美大、IDG、高榕资本、点亮基金、真格基金和 30 多位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破天荒天使轮就获得 5000 万,可谓逼格满满。一封公开信刷爆网络,虎嗅网《天使轮就融5000万元,腾讯新美大抢着投,水滴互助干嘛的?》,36氪《疾病互助社群水滴互助获投5000万元天使基金,为美团第10号员工沈鹏创办》,亿欧网《美团10号员工沈鹏创业,“水滴互助社群”敲定天使投资5000万》竞相高调报道。

  夸克联盟的创始人翟亮,从事传统保险公司的软件研发多年,保保集10余名工作人员均为IT及互联网从业背景。这个沈鹏更是不容小觑,美团的10号员工,但凡大互联网公司排前的员工总是光环笼罩,颇有市场号召力。这不,据说已经组建了一支 17 人规模的精英团队,来自美团、腾讯、Google、奇虎360、回家吃饭等数家公司。

  “一个英雄,去挑战传统保险恶龙”,这所谓的勇气担当,自然会具有史诗般的号召力。但是互联网界崇拜大佬、言必称用户、流量、生态的嗜好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和行业。中国人寿请姚明代言、中国平安请胡歌代言、泰康人寿请李娜代言,利用的是其名人的形象效应,绝少见宣传姚明、胡歌购买了哪款产品之类的口径,无他,这些人面对哪怕几百万的资金需求时,也根本不需要仰仗保险手段。据宣传,熊晓鸽、徐小平、王兴、毛大庆等大佬都已加入水滴互助计划,这些江湖大佬们,真的需要这些重疾互助吗?让众多互助参与者给江湖大佬凑齐30万互助金,会有被互联网大佬宠幸若惊的感觉吗?听着就有点滑稽。真不如让普通的老百姓表达需求,普通人才能感同身受,更加真实自然。

  第二个就是,在模式设计上高度雷同,但又无法避开非法经营保险之嫌。

  水滴互助一口气推出了三个计划,针对18至50岁普及型“关心自己抗癌互助计划”,针对51至65周岁的高发人群“孝敬父母抗癌互助计划”,针对出生满30天至17周岁的青少儿“关爱子女大病互助计划”。对比两个互助平台,触发责任、互助金额、每次单笔金额、疾病定义、借助大量保险概念和手法等,可谓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盈利模式上,提供社群服务,精准营销,收取管理费,资金投资回报等,水滴互助也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无论字面意思如何理解,互助平台还是没有逃出监管所说的,“有的互助计划假借保险名义进行宣传,以所谓‘超低价保障’和产品创新为噱头开展营销,将两者进行不客观地比较和挂钩;有的网站将互助计划和保险产品混搭销售,极力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容易使消费者误以为互助计划是保险产品或所谓‘互联网+保险’的新型产品”这个评价。互联网投资大佬们投资时难道不考虑政策风险吗?尤其是国务院亲自抓整顿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真让人看不懂。

  第三个就是,都使用了雷同的增信手段,但仍缺少说服力。

  平台都说自己安全、真实、透明,水滴互助提供的论据是三点,一是互助资金由招商银行全程托管,专款专用;二是第三方公估团队全程鉴定确保患癌事件真实性,三是资金去向患癌事件全程公示会员监督。

  其实,这几类措施都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把想象中的网上环节不断挪到线下,多挪一次,就多一次管控漏洞。公估公司的利益没办法绑定,监督公示也不能避免前置造假,资金监管还是由委托方说了算。E互助平台不断加速上升的互助案例不就是前车之鉴?

  假设一种情形,当医疗大数据或者区块链技术充分而可用的时候,一旦某位会员在医院被确认为某种疾病,则可以自动触发程序告知所有互助成员,并直接触发资金划拨。如此,才能说是真正的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互助平台。

  当前互助平台门槛并不高,一个得到投资,就会激发类似的平台大量涌现,导致竞争白热化,一方面争夺客户的成本会大幅攀升、补助增加,另一方面发病率提高、互助金支出处于随机不可控地步,不可避免带来平台极大的运营风险。投资大佬们集体加持一家,就是图个快刀斩乱麻,迅速形成规模,达到安全边际。理想很美,现实很鬼。

  第四个就是,对公众大谈情怀,却丝毫不提背后的理性科学。

  水滴互助宣称是诚信友爱的互助社群,保保集说让每个人的幸福不再裸奔,真正回归人性本善,说“救命钱,不该被盈利”。情怀足够,但不科学。

  所有保险本质都是一个概率模型,不然要高薪聘请精算师干什么。一定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发病率,纯线上操作更可能增加了逆选择风险。以保险公司来看,至少50%以上是纯赔付额度,就算是互助平台不要利润,使劲压缩运营成本,实际保费等价也必须达到保险公司的一半,想靠几块钱解决问题或是一年最高100-300块封顶并不现实。赔付金额之大,导致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猪肯定不会出。大佬们的投资款可以作为互助金吗?互助平台不敢说清楚这个,就是故意模糊概念。

  互助平台还需要不断进化。如果能通过社群的方式,让参与的人洗心革面,积极锻炼,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年轻人的疾病发生率是有可能下降的,加之以基因检测,基因修正等方式,则会有更大的突破。当然,想抗拒年龄导致的发病率还需要时日。互助平台能做的,仅仅是降低掉保险公司传统的募集客户的成本和预期利润留存。以为有了情怀,就会降低发病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环境的恶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民众面临患癌风险,而低门槛、高保障的互助模式肯定是万众期盼,大家对商业保险又爱又恨太久了。

  坦率讲,互联网人很任性,看准了一个市场,觉得没有效率,就想加以解决,经世济用的态度值得点赞。对中国重大疾病发生率提高、青年人群发病率增加的判断大致无误,对中国社保医疗体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重疾治疗费用的观点较为客观,对保险公司目前难以提供该领域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产品价格超出大多数人购买力的判断也没多大问题。但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互联网人士的绝对自信,一味认为依靠互联网技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他们将网络互助视之为“一种传统的保险形态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物,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实现类似于交互保险制度的交换风险协议”,解决芸芸众生的问题是靠技术还是人性,用术还是用道?互联网技术试图解决房地产销售方面是失败了,比如爱屋及乌,可见互联网不是万能的。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于颠覆传统,聚集客户,撑起流量,提高估值。这些招用在传统保险业身上,总是有一股不协调。互联网思维花枝招展的来了,不断试图攻破保险公司高筑的防线,一次、两次……尽管现在看进展不大,募到手里的资金不过百万,比之万亿保费九牛一毛。但互联网在进化、在学习、在适用保险业的路数,这才是可怕的,无数的传统都是不经意间被突破和颠覆的。

  作为一个保险人,不希望看到传统保险被互联网颠覆的那一天,即便是有,也希望是融合创新,而不是颠覆。保险人,该主动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