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上市险企上半年业绩解读,增速集体放缓背后有何玄机?

2018-07-23 11:07
作者:保险文化
来源:保险文化

7月18日,随着中国太保发布2018年1-6月保费数据,A股四大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保费成绩单全部出炉,四大险企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速放缓。

在增速放缓的背后,最值得思考的是: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之下,如何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个险渠道作为增长支撑点,如何加快转型适应新形势。

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中国人寿增速仅4.0%

对比去年高增的态势,四大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的保费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A股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10271.88亿元,同比增长12.7%。而去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9117亿元,同比增长21.3%。

1.png

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602亿元,估算较去年同期的3462亿元增长4.0%,去年同期保费增速为18.3%。

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79.98亿元,同比增长19.6%,去年同期保费增速为32.9%。平安人寿2745.25亿元、平安财险1188.78亿元、平安健康128.44亿元、平安养老17.51亿元。

中国太保合计实现保费1911.2亿元,同比增长17.2%,去年同期增速为20.4%。太平洋人寿1300.23亿元、太平洋财险610.97亿元。

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678.7亿元,同比增长10.8%,去年同期为-13.8%。

寿险增速有差异,个险新单保费迎拐点

寿险业务中,增长最快的仍是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达21.2%;紧随其后的,是太保寿险,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达17.6%;值得关注的是,转型收官的新华保险,在甩掉趸交“包袱”后,增速实现“节节高”,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8%;而排在四大上市险企增速末位的,则是中国人寿,增速为个位数,仅为4.0%。

从业务增长支撑点来看,都在个险。公告数据显示,平安人寿个人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2780.95亿元原保费收入,占比达到96.2%,其中新业务保费收入为925.41亿元,续期业务原保费为1855.54亿元。太保寿险个人业务原保费收入为1251.03亿元,占比达到96.2%。

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上,上市险企1月至6月的数据也迎来明显拐点。前4月,行业寿险新单下滑42.1%,从大公司到中小公司情况都不乐观。其中平安寿险个人业务新单保费下滑11.2%。而进入6月,平安个险新单保费为111.5亿元,同比增速为19.6%,好于此前市场预期。其余3家上市险企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也同步改善。

车险占比下滑,健康、养老成重要增长点

财险方面,太保财险上半年同比增长16.3%,平安财险同比增幅为14.9%,从两家公司的财险业务构成来看,两家公司车险业务占比均超70%,太保财险车险业务占比达71.8%,平安财险车险业务占比达71.3%。对比去年前半年数据,两家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占比均有所下滑,分别下滑3.3%和6.3%。

在商车费改的持续推进下,车险市场的马太效应依旧。虽然太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两家的车险业务占比下降,但在车险领域,“老三家”在保费与利润方面都占比较大。一些中小财险公司在业务压力之下,不得不压缩车险业务,转而发展非车业务。当然,车险业务由于相对标准化,因此在互联网渠道上具有较大优势,在商车费改之下依然是很多险企的“必争之地”。

此外,健康、养老业务方面,平安健康上半年增幅最为明显,今年前6月实现17.75亿元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8.3%。平安养老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8.44万元,同比增幅达到25.8%。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助力养老体系实现突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落地,四大上市险企积极响应,并纷纷签单“落地”。

健康、养老领域市场空间巨大,近来取得较好发展,值得持续关注。近期《我不是药神》的热播成为了保险意识宣传的,也推动了今年医疗健康方面保险产品的消费热潮。而在养老领域,税延养老险要成为养老三大支柱的其中之一的重要推手,所承载的市场空间也在万亿级别。而凭借在养老、医疗产业链上的布局,泰康保险集团也在今年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利润稳增长,市值表现却振荡

根据当前已经披露的相关数据,分析师预计: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为470亿元,同比增长7.7%;中国人寿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53.6%;中国太保半年度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增长72.3%;新华保险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80%。

2.png

值得关注的是,与四大上市险企前六月保费收入同比均上涨不同的是,二季度保险业务持续向好并未在股市得到体现。开年至今,整体来看,四家险企股价均呈震荡下滑态势。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区间跌幅为25.2%,中国平安为17.924%,中国太保为24%,新华保险为39.522%。其中新华保险已经退出财富世界500强。

险企投价振荡下滑,除受最近股市本身振荡的影响外,也有险企内部业务结构问题。分析师认为,目前制约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新单保费增速为负,及新业务价值增速下降。分析师预计,2018年上半年国寿、太保、平安和新华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的区间分别为-25%~-15%、-25%~-15%、-10%~0%和-30%~-20%。

3.png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聚焦长期保障型业务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四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放缓也代表了行业的一个方向。分析师认为,“保险公司2017年在代理人扩张和价值转型的基础上,实现了保费和价值的高增长。而2018年‘开门红’受到‘134号文’政策影响,整体新单保费规模承压。”

从基本面来看,保险行业受监管政策收紧和利率水平较高影响,负债端保费增速普遍下滑,“新单保费出现较大负增长”。同时,利率的下滑,也给投资端带来压力。受此影响,2018年出现了罕见“开门不红”现象,成为了透视行业发展趋势的窗口。面对保险业转型期,扩大期交业务,加大保障功能,是险企一致的改革方向。行业期交保费占比也出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身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幅压缩趸交业务和银邮渠道业务,更加注重发展长期储蓄型和保障型产品较多的期交业务和个人代理业务。从新单缴费结构看,前4月,新单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45.9%,同比上升15.1%。

平安人寿CEO丁当最近出席活动时指出,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已成为行业共识,险企进入业务结构调整期,将聚焦长期保障型业务,“保险姓保”是保险公司坚守信念之一。

中国人寿也在稳步推进银保渠道转型,加强内部控制和代理人队伍管理,并与京东、百度等科技巨头开展合作,加强自身科技建设。

当然,资管新规的落地也给保险业务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变量。有投行人士分析,资管新规的核心是打破刚兑,这样一来,保险业的年金、分红险等刚兑型险种的竞争对象就仅剩存款一类,而相对预定收益率而言,年金、分红险完胜存款利率。因此,保险行业或将受益于资管新规后的资金挤出效应,有望推动2019年负债端保费收入高速增长。

个险依旧是上市险企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四大险企个人业务占比情况来看,个险渠道依旧是寿险业务支撑点。在个险业务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不少险企通过刷新“基本法”推动营销员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四大上市险企业营销员总数接近419万人,在全行业806.94万个险营销员中占比达51.9%。

从各上市险企披露的数据来看,新华、平安代理人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5798元、7821元提升至5801元、8373元,而在计算口径下2017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分别为5428元、9158元、4718元、5770元,较2016年同比分别-2.1%、+6.6%、-1.1%、-1.7%,在代理人队伍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新单增速不及代理人增速,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未来提质将会持续受到各家险企的重视。

个险渠道是支撑点,也是阿喀琉斯之踵。面对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保险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营销员产能问题日渐突显。随着对营销员素质要求的相关讨论逐渐深入,今年以来,保险营销员数量也出现了罕见的“出清”节奏。2018年一季度,有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代理人数量下降约2%。分析认为,上半年营销员人数下滑带来的压力或也将延续,“人均件数带动产能提升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