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揭秘上海保交所

2016-06-13 09:06
作者:保观
来源:

昨日,上海保险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保交所)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交所的筹备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但是也有不少人搞不明白所谓的“保交所”究竟是什么鬼?如果你是其中一员,那么这篇文章或许值得一读。

如何定义?

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获国务院批准)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听起来可能有点难以理解。通俗点说,上海保交所其实就是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一个保单交易的场所。借鉴海外保险交易所的定义,可以描述为:

保险交易所是为保险人、再保险人、经纪人、投资者等进行原保险、再保险、保单转让、保险衍生品等交易提供一个完善高效的交易平台。

现实中,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保险交易所只有三所:英国的劳合社、美国的纽约保险交易所以及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

上海保交所对以上保险交易所,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

业务布局

按照相关规划,上海保交所初期主要搭建国际再保险平台、国际航运保险平台以及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平台;

中期将把特种风险分散及保险资管产品交易功能纳入其中;

此外,还计划为保险衍生品、保险资管产品、保单融资、“陆港通”、互联网保险等业务设计相应的专项交易平台或机制,打造保险要素交易市场超级“航空母舰”。

股东背景

上海保交所的股权较为分散,共有91家股东参与设立,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

9家股东名单中,集中了包括中国平安、中再、太平、上海人寿等多家险企,近3/4股东来自保险业。同时还有大型投资类、科技类公司身影,比如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亦有爱建集团、银之杰、恒生电子等上市公司进入,非保险股东占25%。

领导班子

在不久前的创立大会上,董事会选举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为保交所首任董事长;

选举曾于瑾、朱仲群、张泓、万放、张维功、任生俊、华生、尹田、熊焰为保交所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其中曾于瑾、朱仲群为执行董事,华生、尹田、熊焰为独立董事;

选举徐敬惠、王和为保交所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监事。

意义何在? 

上海已经形成了股票、债券、黄金、外汇和期货等金融要素市场,上海保交所的成立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和功能;

有利于吸引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主体,包括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上海的积聚;

有利于探索保险创新。特别是保险业和交易所模式的结合,从全球来看都属于新兴事物。

通过保险相关资产的交易转让、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等盘活保险存量,改善行业流动性;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电子保单等技术,为增量保险的新渠道、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基础运营平台。

国外保险交易所简介

英国劳合社: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劳合社本身是个社团,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保险市场,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相似,但只向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的服务,本身并不承保业务。劳合社由其社员选举产生的一个理事会来管理,该社为其所属承保人制订保险单、保险证书等标准格式,此外还出版有关海上运输、商船动态、保险海事等方面的期刊和杂志,向世界各地发行。

纽约保险交易所: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 由于种种原因,该交易所在开业七年后于1987年末宣告停业解散。 

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1997年成立,是一个专门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用户能调整他们的风险分布形态,用来交易的有效风险可以在电子系统上“公告”,交易也能在电子系统中商议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