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100万用户,我们和沈鹏又聊了聊互助保障那些事儿

2016-08-25 10:47
作者:老扎
来源:36氪

互助保障获得广泛关注,起因便是水滴互助在5月获得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作为目前业内融资最多的公司,水滴互助在产品上线100天之际,交出了100万用户的成绩单。

互助保障业务的门槛并不高,在水滴获得融资之后,同类的公司也是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几乎可以预见,未来在互助保障行业也会出现一轮类似当年团购“百团大战”的激烈竞争。作为美团第10号员工、美团外卖的联合创始人,水滴互助的创始人沈鹏当年恰好完整的经历了这一过程。

“创业者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首先应该想清楚未来行业的格局,”沈鹏说,“我认为互助保障最终会是一个寡头的市场,集中度比团购市场721的格局会低一些,但是因为互助保障不涉及到线下的商户端,行业集中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市场需要被培育,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反而是好事,沈鹏说他甚至期待大型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推出更多的互助产品。

互助保障最终是品牌的竞争,相比创业公司来说,保险公司在品牌上无疑更有优势,未来互助保障成为保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推出互助产品必然会对商业保险形成冲击,因此保险公司参与互助,也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来。

“规模对于互助保障来说很重要,”沈鹏说,“规模越大每次援助平摊到所有用户的金额就越低,而且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按照年龄等因素细分互助组,这样才更加公平合理,如果不同年龄的用户都在一个互助组,就是年轻人给老年人做慈善了。”

谈到获取用户的经验,沈鹏表示水滴目前三分之一的用户来自口碑传播,互助保障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水滴也会不定期推出一些邀请用户送保费的活动,来鼓励社交传播。此外,异业合作是水滴另一个主要的获客方式,大姨吗、Keep都是水滴的合作伙伴,这类产品的用户本身十分关心健康,对互助保障来说是相对精准的渠道。

保险是一个很低频,和用户接触很轻的产品,这一方面给互助保障的续费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未来商业化的潜力。水滴目前也把提高用户活跃度作为主要工作,通过健康类的内容推送和社区来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互助保障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会设置半年的观察期,这一期间将不会进行赔付。因此对互助保障公司来说,成立前半年是非常关键的积累用户、教育市场的过程。如果水滴能够在赔付前积累300万用户,按照一次赔付30万计算,平均每位用户的支出是1毛钱,9元的保费可以完成90次赔付,按照精算的估计,大约可以维持一个月。

赔付并不是坏事情,沈鹏甚至认为水滴用户量的下一次爆发式增长,就出现在赔付发生后。因为互助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每一次的赔付都是在救助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恰当的进行传播,很容易激发人们的爱心。

商业化是互助保障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互助保障不是不能赚钱,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互助项目普遍不从用户保费中提取费用,水滴也不例外。沈鹏表示水滴会在年底开始正式的商业化探索,而“在运动战中找感觉”,是他对水滴商业化的指导思想。

保险市场足够大,好的团队总能找到自己的活法,前期做好用户的运营是关键,”沈鹏说,“卖东西是商业化最简单的办法,我们之前接触过一款体检类的产品,只需要1滴血、十分钟,就可以进行癌症检测,可以为用户节约不少时间。我们甚至可以学罗辑思维,卖健康类的书籍,但是核心是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

互助保障涉及金融和健康两个大行业,可拓展的空间很大。沈鹏透露,虽然上一轮的融资还没怎么花,但是水滴已经开始准备下一轮融资,主要的用途是医疗健康相关的基础建设,例如签约一批医生,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以及病后恢复辅导等服务,“社区和内容的门槛还是太浅了,不能形成强壁垒,我们会逐渐的增加服务的深度。”

在沈鹏看来,互助保障应该成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之外的第三类保障体系,而且互助保障可以解决一些无法通过商业保险解决的问题。举例来说,肝炎患者无法向保险公司购买肝癌类保险,青光眼患者也不能购买失明类保险,但是这类用户反而是更需要保障的群体。互助保障的原则是只要成员之间患病的概率大致相同即可,因此这类用户完全可以在同类患者间通过互助的形式得到保障。

“抛开商业不谈,互助保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沈鹏说,“我们为水滴定义的使命是保障亿万家庭,所以与成为第一家有牌照的相互保险公司相比,水滴更希望成为第一家为用户所熟知的互助保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