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旅APP中勾选分期和保险,你已经撑起了OTA巨头们的金融梦

2017-03-06 11:31
作者:周天
来源:36氪

商旅类互联网巨头近年来在金融业务上,表现出非常进取的一面。

尽管追逐金融牌照的代价非常大,但商旅类互联网公司个个都很拼。近期,36氪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知,手握保理经纪、保险销售及基金销售三块金融牌照的途牛,已于近期收获一张支付牌照,这是一种行情价动辄数以亿元计的牌照,而途牛在2016年刚刚巨亏了24亿人民币。

相比途牛,去年净利润达到21亿元人民币的携程,在金融领域更有野心,早在2013年,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就曾立下flag,计划涉足移动支付等业务,同时还会涉足消费者的小额信贷。果然,携程于2015年9月在上海成立小贷公司。同时,携程目前也被业内认为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强烈需求方。

但携程率先斩获了一张稀缺的消费金融牌照,2016年11月,携程作为发起股东之一的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银监会批复筹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上海银行持股38%。

“贪婪”的保险渠道

不过,目前携程最赚钱的一项业务是保险产品。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告诉36氪,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是,如果携程上的航空意外险能卖到20元,那么仅有1.5元是分给持牌保险公司作为贴牌生产费的——携程作为渠道,会吞掉18.5元。

实际上,携程在金融上的布局始于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刚刚诞生之时,携程网成立金融事业部,负责支付结算、预付卡、旅行支票等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 到了2016年,携程成立携程金服业务板块,其高级副总裁汤澜透露,旅游金融是携程的方向,将针对中国游客跨境消费,开通外汇、退税等服务。

携程还是“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保险的股东之一,占股约为4%,通过携程这一渠道所销售的意外伤害保险去年给众安保险贡献了12%的保费收入,约合2.83亿元。

不仅仅是携程,OTA公司通常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在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代销其产品,因此OTA公司拥有几张保险相关的牌照常常是标配。

去哪儿也把保险作为一大战略布局。2013年,去哪儿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时任CEO庄辰超透露,获得牌照后,将探索与旅游相关的金融业务,正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产品。“去哪儿过去只能作保险产品的代销(即保险销售渠道),而拿到了保险牌照,就可以研发保险类产品。”

去哪儿将不负责承保,而是采取和其他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但是去哪儿作为渠道会控制产品的政策和销售形态。庄辰超认为,去哪儿的优势是掌握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大量案例,并有个人行为数据,产品定价及风险评估可更加准确。

除了保险,各家商旅类巨头的重头戏还有消费金融,最典型的是基于消费场景的分期业务。无论是入住酒店、购买机票还是其他旅行开支,年轻人的分期习惯已经被激活。

分期业务能帮助OTA巨头获取增量用户。比如途牛的“首付出发”产品,按途牛CEO于敦德的设想,能将途牛的消费人群向前延伸,让在校学生和刚毕业的白领也能成为途牛用户。余陈是重庆市的一位年轻蓝领,月收入不足四千元,他就在途牛上选择了用分期来负担他不久前的一趟海南旅行开支。

飞猪则依托于阿里和蚂蚁生态内的数据和用户来做金融生意,比如,消费者的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程度,还可免押金租用出境WiFi、减免签证手续费等等,这还只是开始,一旦数据和信用体系的优势确立,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消费分期。

具体来说,飞猪给一千多万用户提供授信额度,最高达30万,芝麻分越高的用户额度越高,将来在酒店的用餐、游泳、购物等各消费环节,都可实现信用消费:飞猪先担保,用户离店后再从支付宝里扣款。

将来,阿里商旅还会整合飞猪的酒店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信用商旅服务。这样一来,企业客户可通过阿里商旅预订企业信用住酒店,不仅可享受免押金、免查房、免排队的酒店服务,还可体验到免垫款、免报销、免发票的商旅出行。

旅游公司=金融公司?

看到这些商旅类互联网公司推出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他们在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机构?会不会干脆都变成金融企业?

其实,旅游公司和金融业务的渊源向来是很深的。

庄辰超曾谈到,一切的创新全都在历史中:花旗银行(Citibank) 快破产的时候,被Travelers Group收购,后者就是一家旅行公司,做旅行保险业务起家; 如今,花旗银行已经是全球最大银行之一,至今其非常大的一块业务都跟旅游业相关。

OTA企业的特点是拥有大量的用户规模和现金流。一方面,金融服务与旅游主业发展协同效应比较强,比如分期能促进用户购买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平台把保险这类产品嵌入在订单页面,让用户勾选即可购买,或者进行强制搭售(虽然遭到大量用户抱怨),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旅游业本身利润并不丰厚,而金融服务可以提升利润率,是一种高效的流量变现方式。

梁建章心目中的对标公司则是美国运通,这是一家旅游和金融“两手都硬”的公司,“美国运通第一个产品是旅行支票,这就是旅行跟金融的关系”,其市值七百多亿美金,2016年营收达到321亿美金,净利润达到54亿美元,以信用卡业务最负盛名。

美国运通旗下包括三大分支机构——即美国运通旅游服务、运通财务顾问和运通银行。其中,旅游业务和携程类似,同样提供酒店和机票预订服务,但这仅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以美国运通2014年二季度的收入结构为例,其中商户收费占其总营收的57%,持卡用户的利息和收费占23%,其余来自旅行手续费等。

正因此,梁建章把运通设定为携程的对标公司,显然意有所指——把携程做成一家支付和信贷企业,接下来,开一家银行、发放信用卡很可能已经提上了携程的日程。

美国运通对中国OTA巨头的启发意义在于,其通过发卡获取高净值客户,然后通过收单集结商户资源,来给予前者可观的优惠和促销,促使其高消费,这些客户的消费能力反过来又成为美国运通与商户议价谈判时的筹码,最终让美国运通获得更高的销售返点。

问题的核心,是在两端同时聚集高净值用户和优质商家,让二者互相强化,看起来,美国运通是一家信用卡公司,但实际上,它首先是一家聚集了高端人群的支付公司,这也难怪OTA巨头们都想用支付来串起商旅人群和酒店餐馆等商家,因此不惜血本去收购支付牌照。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成为下一个美国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