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时代 你的健康保险,你做主

2017-10-11 16:57
作者:钱林浩
来源:金融时报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基因检测……保险业迎来了“黑科技”时代。借助这些“黑科技”的力量,保险业界的业务创新“渐欲迷人眼”。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保险是保险业内的一对新“CP”。保险公司想借助可穿戴设备来促进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你的健康险,由你来做主。

如果你是一名“果粉”,因为不菲的价格而对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望而却步,“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那么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也许能够以极大的优惠甚至免费得到心仪已久的苹果智能手表!

先不要急着拿出手机,也不必打开电脑,你在京东、亚马逊以及各类购物网站上都不会找到这则优惠信息,因为送出这份“福利”的,是一家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推销苹果智能手表,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可穿戴设备成“新宠”

已经蠢蠢欲动的“果粉”不妨先移步CNBC网站。这家美国财经媒体率先爆料称,苹果公司正在和美国安泰保险公司洽谈一项合作,将苹果智能手表以十分可观的折扣卖给安泰保险的客户。可能更令你想不到的是,这其实已经是双方第二次合作了。去年,安泰保险就为旗下近5万名员工免费发放了苹果智能手表,鼓励员工借助苹果智能手表的健康数据监测功能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安泰还专门开发了一款适用于苹果智能手表的应用程序,以便用户在苹果智能手表上了解用药情况、联系医生、查询保单或是支付保费。这一次,双方盯上了安泰旗下的2300万名客户。

利用可穿戴设备更深度地介入客户的健康管理,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握投保客户的健康状况,促进客户践行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客户的患病概率,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实现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的双赢,安泰的算盘打得着实精明。但安泰并非业内第一家“吃螃蟹”的保险公司。

2015年,美国恒康保险公司就通过提供价格优惠的方式,鼓励投保客户佩戴由其提供的Fitbit手环。借助这款智能手环,恒康保险公司能够获取客户的健康数据。客户还可以通过定期去健身房等方式来获取一定的点数,点数越高,获得的保费优惠力度也就越大。

作为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保险公司行动更早。早在2013年,联合健康就利用可穿戴心脏检测医疗设备对用户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情况监测与数据分析。2016年,联合健康推出UnitedHealthcare Motion项目。这个项目为参保人员免费提供可穿戴设备,然后根据用户的运动量、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如果你每天步行1万步,那么就可以得到1.25美元的奖励;如果你每天进行6次运动、每次时长不少于5分钟,就会获得1.5美元的奖励。如果你一直坚持锻炼,每年最多可以获得1460美元的奖励。

国内险企追风“会玩”

如果你觉得国外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上如此“大动干戈”是因为国外医疗费用高企,那么不妨看一看下面这个数据。据统计,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7%,而慢性病的发生与你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作为慢性疾病的“重灾区”,国内保险公司也没少在健康管理上花心思。

鉴于国内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手机APP成为很多保险公司介入用户健康管理的第一站。

如果你参与了阳光保险的“阳光星运动健康管理计划”,就可以使用“阳光星运动”APP来记录每日运动数据。阳光保险会根据用户一年的运动达标天数返还保费来加以奖励。

异军突起的可穿戴设备让国内保险公司看到了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设备市场,保险公司也有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花样频出的“玩法”让人不禁感慨“城会玩”。

众安保险在20015年推出的“步步保”是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借助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历史数据,系统会为不同情况的用户推荐不同保额档位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保单生效后,用户每天运动的步数越多,下个月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少。可穿戴设备在保险公司手里的玩法可不止于此。借助“步步保”的成功,众安宣布如果用户在过去30内累计20天完成每天8000步的目标,即可以折扣优惠购买尊享e生·医疗险(运动版)。

热情拥抱可穿戴设备的还有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大特保就通过与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合作,获取来自智能手环、血压仪、血糖仪、体脂称、体温计等超过300款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健康数据,意图实现产品定制化和精准定价。

数据背后的个性关注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健身房,越多越多的亲朋好友购买了健康险,很容易给你一个错觉,健康险太好挣钱。但是,想象并不代表现实。与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不相协调的是,健康险公司仍然难以摆脱盈利困难的尴尬境地。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5.19%,增速较去年同期的94.05%,大幅下降88.86个百分点。曾有业内人士感慨,“健康险的钱实在是太难挣了。”

为何越来越多的健康险公司将目光投向可穿戴设备?因为在保险公司眼里,可穿戴设备或许能够成为破除行业固有难题的一把“利器”。

健康保险需要应对的是客户罹患疾病的风险,而疾病的形成及发生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保险公司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最大动力就是降低客户患病的风险,从而降低承保的风险,减少赔付。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形影不离,24小时不停地记录和更新着用户的健康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保险公司能够了解到客户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风险作出区分,更能够深度介入客户日常的健康管理,促进用户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吸烟的你和身边吸烟的同事按同样的费率缴纳保费,或是热衷健身的你和熬夜死宅的朋友支付同样的健康保险费用,那么你一定会觉得不公平,甚至拒绝投保。同样地,保险公司也不满意以同样地成本去承担不同的风险。保险公司想实现保费的差异化、个性化定制,更精准地为客户的健康险定价,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健康数据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每一位客户所佩戴的设备所检测记录的数据,保险公司才能勾勒出客户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当千千万万的用户数据汇集在一起,保险公司就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区分不同特性群体的承保风险,从而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定价。

如果目光放得更为长远,那么试验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看作是保险公司涉足大健康产业而迈出的一小步。可穿戴设备所链接的用户以及记录的用户数据是保险公司打造以客户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生态圈,开展健康险创新业务的宝贵资源。在健康险业务中引入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保险公司使用技术来破解固有难题、推动业务变革的创新尝试,更是在大数据时代抢占发展先机的战略眼光。

当然,眼下跨界合作的红红火火也离不开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成长。这些都为健康险公司借助可穿戴设备来开展业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仍需通过诸多考验

是不是已经准备戴上智能手环,“迈开腿,降保费”啦?保险公司和投保消费者双赢的前景着实令人期待,但招来可穿戴设备这个“帮手”,保险公司也需要面临一些考验。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用户惰性。用激励的方式来鼓励用户养成更好生活习惯的计划,很容易因用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而泡汤。有限的、重复的激励很快就会让用户失去兴趣。想要牢牢吸引住用户,保险公司要花的心思可不少。比较成功的“步步保”,推出了线上马拉松等一系列趣味活动,想用一款“更好玩”的健康险来增加用户黏性。

把手机绑在狗身上、绑在车轮上、绑在摇摆器上……为了占领“微信运动”封面,网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健康险投保客户会不会也在自己的健康数据上弄虚作假呢?保险公司又如何能够及时发现来避免损失呢?

更关键的是,目前可穿戴设备收集的健康数据层次还比较浅。市面上热销的可穿戴设备,大多只能记录用户的心跳、步数、睡眠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虽然很有用,但对于实现健康险的更精细化定制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目前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量还远远不够“大”,完成数据的积累尚需时日。同时,大量的数据对保险公司的数据计算与分析能力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