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成为国内第五家A+H上市险企,还有哪些险企值得期待?

2018-09-30 15:34
作者:枫韵
来源:保险文化

9月2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中国人保集团的首发申请。人保集团及其承销商将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随后人保集团H股公告,A股发行股数不超过23亿股,有效期为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


过会后三个多月拿到批文


中国人保9月28日拿到IPO批文,这较其6月5日过会时各方预期的获得批文时间,要晚一些。


在等待批文的这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行情发生显著变化,上证指数从3100点附近震荡下行,最低到了2644.3点。不过9月下旬,行情出现好转,大盘呈现企稳态势,指数回升至2800点以上。


顺利的话,中国人保国庆假期之后即有望刊登招股文件,成为国内第五家A+H上市险企。目前,已实现A+H股的上市险企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4家,而且自2011年新华保险上市后,A股已有7年没有保险公司IPO上市。


此前,中国人保于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从2017年5月16日公告拟登陆上交所,到9月28日拿到IPO批文,历时一年4个月。期间的重要时点包括:


2017年5月16日,公告拟登陆上交所,A股上市事项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17年7月31日,A股上市事项经股东大会通过;2017年9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上市申请受理通知书;2017年9月29日,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A股招股书;2017年12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受理反馈意见;2018年1月13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反馈意见回复材料;2018年4月9日,更新预先披露;2018年6月5日,通过发审会;2018年9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的批文。


发行股数“打对折”后仍创三年来新高


数据显示,此次中国人保集团的发行股数已创下近三年来A股市场发行量新高,仅次于2015年6月中国核电的38.91亿股。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保集团此前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相比,其最终发行股数缩水一半。4月9日,人保集团在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45.99亿股、每股面值为1元的A股(即不超过本次发行上市后总股本的9.78%)。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


有报道显示,就估值而言,作为一家国有金融机构,影响人保集团估值的因素较多,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发行价格不得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3.24元/股)。若以其每股净资产3.24元/股保守估算,此次融资额将超74亿元。


不过,对于估值的变化,中国人保集团早有准备。有关A股估值问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会秘书局副总经理胡悦欣在8月2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保集团是以财产险为主的保险集团,但市场上大部分保险集团则是以人身险为主,“由于人身险业务今年受到开门红等情况变化的不利影响,对公司估值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集团合并净利润为人民币143.48亿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0.45亿元,同比增长14%;集团总保费收入2861.6亿元,同比增长2.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4%和320%;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巨无霸IPO为何越来越频繁?


随着中国人保的成功发行,实际上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又迎来了一家A+H股的上市险企,同时也是继此前新华保险之后的又一家大型险企。


实际上,就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经迎来了多家巨无霸企业,其中有包括获IPO绿色通道的巨无霸独角兽企业,如工业富联、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又有包括通过借壳回归的三六零等。而如今,更是迎来了一家颇具规模级别的上市险企,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募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


站在市场角度思考,巨无霸IPO的频繁发行,或存在一定的战略性意图,或意在进一步提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变相减缓间接融资的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往的大市值企业IPO,基本上是建立在持续活跃乃至牛市的市场环境之上,而如今的高速IPO发行状态,却建立在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上,而这一举动的发生,并非意味着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断提升,而是市场被动接受高速IPO的模式,而加速了存量资金的逃离速度。


为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对于高速IPO的发行模式,尤其是对巨无霸IPO的发行,更需要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要过早透支掉股市的投资信心,并用股市艰难修复起来的投资信心来换取更多的融资需求。退一步来说,如果市场过快透支掉股市的投资信心,并加剧股市投融资功能的失衡局面,那么最终还是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更多的时间来重新修复股市的投资信心,甚至还会因此大幅削弱股市的融资功能,得不偿失。或许,从某种角度思考,中国股市长期牛短熊长的走势命运也并非没有原因的。


泰康、华泰等一众险企谋划上市


相较于A股市场的20多家上市银行,目前保险股仅有4只。


对于如此大的反差,专业人士研究所认为,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业务的复杂性,以及盈利周期较长,决定了保险公司在上市周期上要长于其他金融类公司。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偿二代”监管体系实施后,因在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含金量、承保风险等维度上的差异,致使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保险公司在融资诉求和融资条件上出现两极分化趋势。


而中国人保的登场,开了个好头。据了解,目前有上市融资打算的保险公司不下10家。那么,未来还有哪些潜在的保险公司的值得期待呢?


最可能排在前面也备受业界期待的是泰康保险、华泰保险。据悉,这两家保险集团早在数年前就有了IPO的计划,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在“待上市险企热搜榜”。但因股权、上市时间窗口等问题,截至目前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此外,合众人寿、天安财险、中融人寿等中小保险公司,近年来也喊出了上市的口号。中融人寿此前曾宣称,力争3年后启动IPO,实现公开上市;锦泰财险表示,力争5年内实现IPO。


保险公司上市预热潮势头凶猛,资本市场上保险板块的壮大或许指日可待。市场人士认为,这有利于保险股估值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扩大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当然,上市之路并非坦途。在目前已喊出上市口号的保险公司中,且不论有多少家公司符合连续盈利等硬指标,仅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等“软实力”来看,或许也离上市要求相差甚远。


就算软硬实力全都达标,上市也只是保险公司发展征程中的一个“加油站”,远不是“终点站”。分析人士称,保险类上市公司不仅应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壮大自身实力,还要带动整个保险业做大做强,驶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