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保险大数据专家田立文:AI加速高频碎片化的场景保险落地

2018-12-14 11:14
作者:王晓坤 钱佳信
来源:猎云网

12月7日,“聚势谋远 创变未来——2018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聚盛会。大象保险大数据专家田立文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在《人工智能新场景与新机遇》的圆桌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田1.JPG

AI落地问题一直是创投圈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大数据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的金融,田立文介绍了大数据是如何在保险领域落地的。

AI和技术加持使得高频碎片化的场景保险落地成为可能

田立文首先用运费险作为案例,他认为,“这其实是传统的保险精算定价模式下无法完成的一个任务。”在他看来,AI和技术加持,使得像手机碎屏险、帐户安全险、意外险、甚至在现在的医疗健康领域,都开始出现很多性价比很高的保险产品。

这些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高频、碎片化并且并发率很高,因此它在承保,包括精算定价、理赔方面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只有AI和技术这类大数据技术的加持,才可以使这些场景保险落地成为可能。

AI和科技的加持,让市场上用户刚性保障需求被唤醒

田立文认为,保险现在正在朝着保障本原的方向在前进。

“一个以前传统买线下保险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保险保障和理财的属性是捆绑到一起的。这样可能花了比较多的成本,但在保障的杠杆率上不是特别合理的。”他认为,目前,业内出现的百万医疗险、重大疾病保险、慢病管理保险,有效改变了保险行业的产品布局,而在这背后,其实都是数据和科技在发挥着作用。

人工智能辅助保险行业,并没有进入标准化阶段

目前,保险行业为客户解决保险条款解读,产品对比,快速的核保,包括快速自动化理赔等等。目前,这些应用落地使用了大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包括一些大数据的技术。但是田立文认为,”从应用来讲,并不是非常标准化的。最后所有人都奔着要改造整个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目的去工作,最终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大数据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可能是一个慢周期的过程。

田立文认为,传统保险是非常低频的,用户的刚性需求并不是特别明显,这导致从传统市场到线上互联网市场,都是一个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基于这个市场所发生的所有技术投入,它看到的效果其实也是这么一个慢周期的过程。”

他认为,保险行业的痛点,其实更多也是用户体验问题。而恰恰这个方面,技术、AI能发挥绝对作用。但是由于这个周期,是伴随着这个保险产品的属性一起发展的,因此,大数据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周期长的过程。

最后,田立文表示,目前,所有保险行业的人都有过寒冬的准备,但随着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用户需求的逐渐唤醒崛起,随着国家政策在这方面倾斜,他认为,“在不太远的春天,科技的效果和2C效果终将会显现出来的。

本次猎云网CEO年度峰会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AI星球、企业管家、猎云财经、创头条协办。各行业创业者、投资人围绕“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时代坚韧的创业者”;“时至今日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创投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创业创新的版图和格局如何变革,商业世界里如何持续创新?”、“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创投走向”四大板块分享科技和产业前沿观点,探讨创新潮流趋势、把握未来新方向。

以下为演讲实录,猎云网整理删改:

互联网保险领域,其实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从科技这个角度来讲。我重点讲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AI和科技应用带来了保险的普惠。它加速催生了非常多保险保障的新需求。

这两年有一个保险非常有名,叫退运费险,就是电商购物时几毛钱成本,可以弥补因为退换货带来运费的损失,这其实就是一个AI和科技加持的典型应用,这是传统的保险精算定价模式下无法完成的一个任务。

另外,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手机碎屏险、帐户安全险,做网上信贷的时候,还有应用保证保险、O2O人员责任险、意外险、甚至现在的医疗健康领域都有很多性价比很高的保险产品。

上述这些场景中的产品一个大的特点是高频,碎片化并且并发率很高,是有大数据量的。这些保险产品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投入的。因为它有实时和准实时的技术要求,它在承保、精算定价、理赔方面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也正是因为AI和技术加持使得这些场景保险落地成为可能。

第二个方面,AI和科技的加持,导致了我们整个的市场上用户刚性保障需求被唤醒了,让保险现在正在朝着保障本原的方向在前进。

传统买线下保险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保险保障和理财的属性是捆绑到一起的,可能花了比较多的成本,一年可能花一两万块钱,最后只买了一个只有10万、20万的健康保障,它其实在保障的杠杆率上不是特别合理的。

其实,这几年国家政策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倾斜,要求人人险的产品要回归保障的本原。既然国家政策有倾斜,那么我们现在技术也到了这样的节点上。所以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了大量这样的产品,举个例子,像现在整个市场比较火的:百万医疗险。每个月只需要花几百块钱的成本,可以帮你报销掉社保之外在重大疾病上花费的比较高额的医疗费用。另外,还有重大疾病保险、慢病管理保险、甚至现在很多互助形式的保险产品,就是互助组织保险产品,或者可以说这种形式也在做这种保险保障概念的普及和传播。

其实,这些都是数据和科技在发挥着作用,保障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保险体系可以向着一个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另外,我想讲几个观点,第一,在人工智能辅助各个行业需求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进入标准化阶段,尤其我们从事的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保险领域。我们为客户解决保险条款解读,产品对比,快速的核保,包括快速自动化理赔等等,这些应用落地目前使用了大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包括一些大数据的技术。但是从应用来讲,是并不是非常标准化的。所有人其实都奔着要改造整个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目的去工作,最终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存在更多的是价格竞争。从目前整个行业角度来看,这个过程还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目前,还是一个共生的环境,所有从事AI和技术提供服务的角色,最终目的都是为所有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

最后,从投资寒冬这个角度来讲,现在有很多投资圈的人说看不懂互联网保险,就是不知道这个具体的模式情况,今后的发展出路在哪里?这是现状。但是这恰恰跟保险本质是相关的,我们知道传统保险是非常低频的,用户的刚性需求并不是特别明显,这会导致这个市场从原来传统市场到现在的线上互联网市场,都是一个慢发展的过程。

现在这个行业在科技和人工智能,包括数据方面的投入已经进入到相对比较理性的市场阶段,其实更多考虑的是实用化。本来市场问题是在用户层面,就像市场目前提到的保险有坑的问题,其实更多的也是用户体验问题。而恰恰这个方面,技术、AI能发挥绝对作用。

但是这个周期伴随着这个保险产品的属性一起发展的,它就是周期长的过程。所以这个寒冬本来在互联网保险行业早就开始了,只是这个寒冬周期比较长。如何在这个寒冬期能让自己生存,并且在寒冬期练内功,我想这个都是大家要做好准备的。我相信,随着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用户需求的逐渐唤醒崛起,随着国家政策在这方面倾斜,在不太远的春天,科技效果和2C效果会显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