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中受困的老年人:完善老年人保险迫在眉睫!

2022-04-26 09:55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上海疫情袭来,非常多的老年人看病就医问题开始突出。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对待新冠疫情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导致在封控区内的上海老人无法外出就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老龄化情况也最为严重,数据显示,到2020年年底,上海的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老年人群体不可避免的自带一些基础疾病,需要定期就医,就医需求更大,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医疗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局限与上海,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也已经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七普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10年间增加了8600万人,占比达18.70%;65岁以上人口1.91亿人,占比达1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4.2%。

 

老龄人口的“医与养”引发社会和国家关注。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到2019年已达19.6%。高抚养比之下,年轻人的压力与日俱增,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攀升。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62.3%,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更为突出,照护成本同步递增。

 

同时,日常护理缺失、社会基础设施对老年人不友好、遇到紧急情况求助难等情况,都是老年人会面临到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426092104

我国65岁以上居民慢病患病率,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人口老龄化已经逐渐成为重要且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必然持续加深,如何科学合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将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构成。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无数次,但大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次上海疫情中老年人们遇到的巨大困难非常真切地提醒我们:发展、完善老年人保险迫在眉睫!


1

以日本为对照,

我国长护险发展时间短、覆盖面较小

 

如果说国内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是上海,那么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则当属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称,截止2020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这是日本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在老龄化程度方面高居全球第一位。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日本建立了包括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介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2000年通过的《介护保险法》。所谓介护,主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按照该法律规定,日本人从40岁开始就需要缴纳介护保险金,此后如果出现需要介护服务的情况,则由介护保险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介护保险法》规定,介护保险对象主要为65岁老年人,40岁以上国民必须加入并缴纳介护保险金。按规定,享受介护保险服务必须等到65岁以后。对于参加介护保险但不满65岁的老年人,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等15种疾病,可以享受介护保险服务。《介护保险法》明确表明护理照顾老人的责任在于社会,而不在于家庭,由此而规定子女照顾病卧的父母,可以依法领取一定的报酬。

 

近年来国内也在探索类似日本介护险之类的产品,其中以社保“第六险”长护险为代表。

 

所谓长期护理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

 

2016年,长期护理险开始试点,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

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增至49个。

2020年11月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明确长期护理保险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

 

微信图片_20220426092108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保观整理


整体来看,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行长护险,在摸索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国家医保局消息,截至2021年8月3日,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52万人。

 

但客观来看,我国长护险发展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大都与医疗保险基金有关联,甚至大多数基金来源于医保基金,这就对基本医保形成很大的依赖。同时,我国护理人才和护理产品也处于短缺的状态。另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低,传统家庭照护方式难以满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等因素,农村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加剧,这样的问题在未来可能会更加突出。


2

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以上海智慧养老医疗体系为例

 

事实上,上海市也很早就关注到了老龄化问题,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四类18项主要指标、十大主要任务和五个重大项目。

 

我们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目前长宁区已经上线了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养老数据平台,建成覆盖敬老卡管理、社区养老管理等6个功能系统,并配套了智能分析、呼叫中心等6个辅助模块。目前,平台已实现与市养老服务平台对接,服务对象覆盖全区22.42万名老年人。依托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呼叫中心,创新运用智能语音外呼技术,主动关爱独居老人,服务覆盖全区近万名独居老年人,累计拨打关爱电话107万次。


微信图片_20220426092111


其中,也有不少公司对长宁区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友康科技是长宁区智能养老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运营单位。该公司是一家智能养老平台服务提供商、养老平台运营服务提供商、养老服务系统集成商和民政部门数据整合商。友康科技自主研发覆盖为老服务全过程的“友康养老云”,友康养老云已实际应用于近百个市级、区级、街镇级智能养老平合。作为上海市智养老领城的品牌企业,友康科技具有超过十年的智能养老平台运营服务经历,已覆盖上海市及周边城市超过517万名老年人,提供超过3100万次为老服务。

 

总体来看,目前不少省市已经关注到了老龄化的问题,自上而下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同时建立了很多帮扶平台,让老年人获得相应的服务,满足其医疗需求。

 

如果说政府提供的是统一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老人想要追求差异化、定制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往往需要一些商业公司来进行提供,其中保险公司对这块市场一直以来都是跃跃欲试。


3

差异化服务缺失,保险公司要勇于抓住机会补位

 

事实上,过去几年大量商业保险公司都在涌入养老这条赛道,而养老赛道中很重要的一块服务就是对老年人提供对应的医疗服务。

 

目前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包括自建养老院,用户购买入住权以及居家养老,提供对应的服务(医疗服务为主)。

 

前者一般价格较高,面向高净值的中老年客户,后者价格相对较低,可以覆盖更多的老年人群体,解决这部分群体医疗需求痛点。

 

我们认为目前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痛点主要有三类:一是线下的医疗问诊需求,二是突发的医疗需求,如各种突发状况,三是药品的需求。

 

第一点的话,目前各大保险公司的很多产品项目中都有大型三甲医院的绿通服务,帮助用户在有需求时第一时间获得最优质的的医疗资源。

 

第二点,突发医疗需求,目前在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的居家养老中,就有类似应对用户突发身体状况不佳需要紧急治疗的方案,如阳光人寿推出的“孝无忧”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中,就有护士上门基础套餐体检、摔倒一键呼救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426092115


我们在之前的保观直播中也与来自台湾的数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远盟展开过交流,其中远盟的紧急救援主要包括境内外救援和车联网(UBI)服务。其紧急救援有自己的一个整体平台,包含了120智慧报警、急救黄页(离用户最近距离的医院或急救中心查询)、被俗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查询等,这也给国内的有志于该项业务的机构提供了思路。


第三点,药品的需求,其实在居家养老的产品中,保险公司也注意到了老年人对药品的需求,一般都配备了在线购药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上海疫情中,所有有紧急用药需求的用户,均可以通过镁信健康旗下的药康付平台提交个人用药需求,即可完成找药需求申请,后续镁信健康将由专人跟进,迅速帮助患者及时用药。

 

此外,平安健康开启线上“疫诊”通道,为居民提供7*24小时无偿在线问诊服务,疫情期间整体线上接诊量已增20%。针对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平安健康并紧急上线慢病用药需求登记平台,在严格遵守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联合上海本地线下药房,助力保障居民的用药需求。

 

实际上,保险公司由于具备强大资源配置能力,完全可以从养老、康养等多个角度来给老年人做配套的诊疗、药品配送服务,而这也是保险公司健康服务的重要触手,保险公司一定要勇于补位这块市场的空白。

 

尾言:不论是从上海这一次疫情暴露出来的老年人就医难问题,还是我国长远来看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要给到老年人更多的医疗关怀。在这个过程中,保司不论是出于商业化还是社会责任的目的,都需要主动扛起这一份责任,向社会输出更多力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