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越演越烈 监管措施升级防范风险

2016-02-28 14:40
作者:
来源:

  临近年底,国内A股市场又一次风起云涌。保险公司入场扫货、大量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引起市场各方高度关注,尤其是“宝能”与“万科”的控股大战更是演变为火爆的全民话题。险资为何热衷于频频举牌?多样化的投资布局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监管层又将如何引导?

  险资“扫货”热情高涨

  自下半年股市频现“过山车”行情以来,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进入12月以来,一批举牌概念股出现大幅上涨,有的甚至接连涨停,随之而来的财富效应令人侧目。而引发这波火爆行情的“始作俑者”就是保险资金。

  事实上,自年初以来,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举牌就动作频频。据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统计,2015年约有81家上市公司获得各类机构及个人举牌,其中保险机构成为举牌大军的重要力量。

  据同花顺(300033,股吧)的统计,6月11日至12月11日,共有26家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被险资“举牌”,这些险资包括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百年人寿等。其中,万科与宝能系的股权大战则将险资举牌推向了舆论顶点。

  所谓“举牌”,按《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20多年来,最早的举牌可以追溯到1993年深宝安举牌延中实业,但当时资本市场并不成熟,机构力量也较为薄弱,很长一段时间内举牌事件也仅是零星出现。随着金融市场政策制度的日趋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日渐成熟以及社会财富投资配置需求的增加,举牌事件加速爆发。不过,即便如此,像今年保险公司遍地开花式的“举牌大战”也是不常见的,尤其是,目前这一轮资本市场举牌潮仍未显露出停歇之意。

  据媒体统计,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案例,早在2013年1月已经开启。当时生命人寿举牌农产品(000061,股吧)。此后,生命人寿举牌农产品超过五次,持股比例也超过30%。2014年12月,安邦保险连续举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金融街(000402,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金地集团(600383,股吧)之后,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做法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作为被媒体戏称为“A股市场最大举牌专业户”的安邦保险,对二级市场收购似乎情有独钟,又得心应手。继2014年发力之后,安邦保险今年依然在A股市场上频频扫货,仅12月份以来,在大多数机构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就动用了约291亿元资金扫货,被举牌公司包括同仁堂(600085,股吧)、金风科技(002202,股吧)、远洋地产、欧亚集团(600697,股吧)、大商股份(600694,股吧)等。目前安邦系举牌行业囊括了地产、医药、商业等领域。

  12月19日,金风科技公告,安邦集团及旗下安邦人寿、和谐保险、安邦养老等已合计持有金风科技普通股股票2.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其中,安邦人寿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守型投资组合”账户累计购买金风科技1.15亿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9%;安邦集团通过QDII账户购买0.22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0.80%;和谐保险通过“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账户购买1.13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4.14%;安邦养老通过“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团体万能产品”账户购买0.24亿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7%。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举牌距离上次举牌仅约十天。12月9日,金风科技刚刚公告,公司于7日收到和谐保险、安邦养老、安邦人寿发来的通知书,上述三者合计持有金风科技普通股共计1.38亿股,占金风科技总股本的5%,首次达到举牌线。对此,安邦集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主要是出于对金风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情况并结合金风科技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等因素,决定何时增持金风科技的股份及具体增持比例。”在安邦系资金的力挺下,金风科技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12月21日,金风科技早盘封死涨停,股价报22.97元,涨幅10.01%。

  举牌对象有讲究

  除了安邦,其他保险公司在今年的资本市场也表现出类似的活跃性。据媒体统计,截至9月30日,君康人寿就持有东华科技(002140,股吧)、中视传媒(600088,股吧)和三特索道(002159,股吧)三家公司的股份,且比例超过5%,达到了举牌线。另外,新华人寿出现在海格通信(002465,股吧)、华闻传媒(000793,股吧)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中国人寿现身于华微电子(600360,股吧)、长青股份(002391,股吧)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高鸿股份(000851,股吧)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还包括泰康人寿。

  12月1日晚,中青旅(600138,股吧)、京投银泰(600683,股吧)及承德露露(000848,股吧)三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于近日获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人寿、阳光财险增持并触及举牌线。京投银泰披露的信息显示,阳光人寿当天增持该公司19.99万股,占总股本0.03%,增持后,阳光人寿与阳光财险合计持有京投银泰总股本的5.01%,构成举牌。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的这种举牌大战并没有随着上述保险公司布局完成而偃旗息鼓,不时有新的保险公司加入行列,持续推进。

  据媒体透露,目前中融人寿已举牌了3家上市公司,并位列18家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真视通(002771,股吧)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5日公司收到中融人寿发来的通知。截至2015年12月25日,中融人寿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交易增持公司股份达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增持均价为102.46元。公告表示,中融人寿在投资市场、融资市场和产业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认可并看好真视通的业务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此次股权增持,获取上市公司股权增值带来的收益。中融人寿除本次股份增持外,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真视通股份的可能。另外,鹏辉能源(300438,股吧)也在同日发布公告称,中融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达4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首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举牌大战,并不仅仅带来茶余饭后的谈资,更重要的是随着而来的投资收益。这些举牌概念股,以及未来可能有举牌倾向的股票正成为散户和机构追逐的热点。

  12月以来,深陷股权之争的万科涨幅高达62.11%;紧随其后的同仁堂、金融街、欧亚集团、金风科技等月内涨幅也惊人,而它们股价飙升的来源都在于近期被险资频频举牌。

  有机构测算,过去一年,安邦举牌概念股的平均涨幅已经达到73.30%,部分个股近期更是大幅上涨。从安邦的投资效果来看,去年12月,安邦保险就对金地集团、民生银行连续举牌,硬生生地将持股比例打到了20%、15%,目前虽然民生银行的股价变动不大,但是金地集团的股价却大涨了近80%。小盘股欧亚集团一年来的涨幅已经达到一倍。

  股价的大幅上涨吸引了更多游资和机构的注意力。据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多家举牌概念股吸引机构和游资的眼球,尤其是万科A和金风科技颇受资金青睐,分别获席位资金净买入37.06亿元和14.28亿元,远超其他标的。依次来看,机构在12月17日和18日连续净买入万科A,净额为23.24亿元和12.00亿元。至于金风科技,12月17日,一家机构单独揽筹8.43亿元成为多头司令,买入净额接近该股当日总成交额的三成,并且近两周未见机构席位卖出。

  到底哪些上市公司吸引保险资金?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这些被保险资金举牌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集中在传统行业,以房地产、商业贸易、银行等居多。同时,这些公司大多具备估值较低、高股息率、股权分散、市值较低的特点。

  上述人士表示,从被举牌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和商业贸易,各有6家,其他还有银行、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同时,被举牌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30%的公司共有27家,占总数的73%。另外,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主板。除7家为中小板公司外,其他30家均为主板公司。其中,深市主板公司有9家,沪市主板公司有21家。“从此前险企的动作分析,未来,低估值、高股息、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个股;险资近期调研过的标的;股权分散且市值较低的股票;险资此前已经布局,但持股尚低于5%的上市公司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猎物。”

  在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显然成为重点目标,保险公司通过认购、不断增持上市地产企业股份或者购买房地产项目部分股权投资房地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133家A股房企中,被险资进入前十大股东的房企有25家,占比达到18%。其中,中国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险入股4家,中国人寿入股3家,生命人寿入股2家,前海人寿入股2家,保险资金流入房地产企业持续升温。

  而除了对国内房地产行业感兴趣,险资对海外房地产投资的追逐也在今年得到展现。比如,中国平安(601318,股吧)购入英国伦敦金融城劳合社大楼,中国人保联合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控股7.95亿英镑收购伦敦金丝雀码头一处办公楼,安邦保险出资4.15亿美元买下曼哈顿第五大道717号办公大楼等。有分析师表示,险资对地产股和优质物业的青睐,首先是认为龙头房企和区域性重点房企仍然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其次,保险企业拿地后,除了开发办公楼和商业,养老地产也成为其突出的业务类型。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养老、健康等相关的产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在资金成本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在项目开发上尚欠缺经验,捆绑一家龙头房企,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会事半功倍。

  有利于险资资产配置

  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搅动风云的同时,也引起市场各方的疑虑。据券商统计,下半年以来,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等10家保险公司参与二级市场扫货,合计动用资金超过千亿元。“有钱、任性”成为险企的新标签,但业内专家认为,险企看似粗狂的动作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配置需求,同时兼顾竞争需求、销售需求和流动性需求。尤其是在债券收益率下行环境中,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说明这些公司对于权益投资更加重视。”上述专家表示。保险公司集中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经营理念的进步与探索,一方面也与新常态下整体经济环境、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保险投资政策不断放宽、鼓励险资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无风险利率下行预期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升投资的风险偏好、扩大权益和其他投资占比,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

  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部分平台型保险公司主打以万能保险和分红保险为主的理财性质保险,这类保险收益均进高于同期银行理财,而且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竞争对手,目前看保险产品收益率已经完胜银行理财。

  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存量的万能险结算年化利率普遍在4.5%—5%的水平。而举牌上市公司的最大好处是随着持仓比重上升,股价下跌的概率会小于上涨概率,有利于保险公司账面资产实现增值。

  交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郑嘉梁认为,保险公司频频举牌的行为动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明年“资产荒”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收益率下行,大盘蓝筹股目前估值较低,股息合理,是较为不错的标的;二是出于满足监管要求的需要,2016年偿二代即将实施,如何平衡收益和资本消耗是保险公司要解决的课题,大盘蓝筹股很好地平衡了收益和监管的需求,而如果蓝筹股上涨,保险公司还可以提升净资产,从而提升偿付能力;三是出于业务需求,“进取型”保险公司采取了资本驱动负债策略,通过提升资产收益率,而带动负债端销售,负债端以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吸引保费,急速扩充资产规模,但目前负债端收益率也有下行趋势。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称,在经济下滑和利率下降周期中,决定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从负债端逐步过渡到投资端,特别是在养老险和健康险短期难有显著改善、各类险种预定利率全部放开,以及投资端限制逐步放松的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在投资端如何应对利率下行,将成为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泰君安总结称,参与举牌的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特点是在负债端主要依靠扩大万能险规模在业务上进行突围,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5%以上,负债端成本较高,投资端压力较大。同时,在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公司占比31.25%,其次为银行,且持股比例比较分散,被举牌的公司多数符合保监会鼓励险资增持蓝筹股的标准。

  “举牌至重大影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避免股价波动影响,且这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普遍超过10%,权益法核算能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偿二代"下,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占用较低,对于改进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正面影响。”该券商分析称,部分被举牌上市公司具备高股息率,资产配置荒下提高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举牌业绩优质上市公司至重大影响,不排除后续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的可能性。

  “同时,部分保险公司也举牌了一些市值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国泰君安称,“举牌这类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看中这类公司的壳资源,未来可能借助保险公司的优势资源,存在一定资本运作的可能。”

  监管措施升级防范风险

  一方面,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豪气尽显。另一方面,如何保证资金合理、健康使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也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12月23日晚,为规范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推动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投资运作风险,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

  《3号准则》共八条,对保险机构披露举牌信息进行了重点规范。一是列明披露的情形。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应按照要求进行披露。二是明确披露内容。除披露相关股票名称、代码、公告日期、交易日期等基本信息外,还应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三是规范披露方式。明确披露的时间和要求,增强操作规范性。同时,为增强政策覆盖面和公平性,《3号准则》要求保险集团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适用本准则,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市场上市公司股票,达到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规定举牌标准的,参照适用本准则。

  事实上,近一个月,保监会已连下发三份文件,直指包括万能险在内的高现金价值产品及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其中,《关于近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收缩高现价产品的规模。《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重点险企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意在规范保险资金投资内部控制的短板。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分析师罗毅表示,《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是截至目前最为系统、全面、具体的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政策,是现阶段保险资金市场化进程顺利推行的保证。从现在的宏观环境来看,低利率、资产荒、项目荒给资产端带来很大的冲击,保险资管必须转变传统投资方式积极转型。保费收入资金成本不断上升,加大了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而今年以来已出现多起财务数据作假、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的情况。《指引》能够确保保险资金市场化的发展向正确方向行进。

  国金证券分析师徐飞表示,险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资产配置也更趋灵活,未来对于优质上市公司仍有继续增持可能,同时也将提升险资收益。监管层鼓励保险资金投资优质蓝筹股,为后者增持优质标的提供了条件,而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和发布险资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可以有效防范险资配置出现流动性风险,提升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3号准则的发布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系列规则,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体系,有利于在充分尊重投资市场化原则基础上,督促保险公司切实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经营透明度,防范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采取提高资本约束、完善比例监管政策等措施,推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