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沪蜀倒卖医保药 1年获利百万

2016-02-28 14:50
作者:
来源:
部分参保人贪图小利,损害的却是大家的医保基金。 青年报资料图

  如今,非法倒卖医保药品已成为一条产业链,医保基金的流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遏制这种医保“蛀虫”的发展,各地司法部门都加大了打击力度。2014年2月,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在上海低价收购医保药品,运住四川成都后加价对外销售,涉案人数众多、交易金额巨大的医保药品非法买卖案件。2015年3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依法作出一审宣判,邵某、李某等12名被告人犯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年至1年1个月不等,并处罚金8万元至1万元不等。上月,二审法院驳回了李某等3名被告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青年报记者 卢燕 通讯员 富心振

  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加价售往四川成都

  今年46岁的邵某,江苏人,无固定职业。2007年来到上海打工。自2013年3月起,邵某耳闻目睹别人无证经营药品能赚钱,就产生倒卖药品的想法。据邵某交代:“先联系一些收购药品的上家,我从他们手中收药后再加价卖出去,从中赚钱。”“原来的下家有几个都在河南郑州,并与之建立药品销售关系。”

  2013年4月间,邵某赴四川成都“考察”药品批发市场时,认识了在当地无证经营药品生意的李某,并将手头药品卖给了他。时隔不久,邵某为了扩大生意又一次来到四川成都,在宾馆里与李某会面,双方洽谈了所谓的“合作事宜”:由邵某按照四川成都市场的药品零售价和李某介绍定出的指导价,把邵某在上海收购的药品通过物流渠道运往四川成都,在其收购价上加价5%至10%出售给李某。这样一来初步形成了跨越沪蜀两地倒卖医保药品的产业链。

  李某,42岁,四川人,无固定职业。案发后,据李某交代:“邵某曾对我说,这些药品都是他的下家从上海一些老头、老太那里以低价收购的,这些老头老太都是用医保卡从正规医院里配出来的药,配多了就将多余的卖给这些下家,药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邵某所说的下家,大都是他的江苏老乡,有男也有女,共有10余人,他们会根据邵某需要收购药品名称、收购参考价的提示,分头到上海各大医院、菜市场等处进行收购,主要是低价收购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医保药品。

  每当收购的医保药品达到一定数量后,这些所谓的下家就会与邵某联系,双方约定好交易时间、地点。对于下家收购来的这些药品,邵某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5%至10%回购,并整理后通过物流方式运到四川成都销售给李某。

  李某在四川成都某药业公司营业大厅租柜经营一家药铺,在收购到药品后以低于市场价对外销售。同时,李某还会根据药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定期向邵某下发“药单”,明确某一阶段重点收购的药品名称,并提出相应的收购指导价。

  一举抓获10余人捣毁窝点10余处

  据警方披露,2013年3月间,上海浦东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辖区某家医院门口有人非法收购药品。”随即组织力量开展查证。

  经过近一年的缜密侦查,公安民警逐步发现总有那么10余名药贩子长期在本市各大医院游荡或在某些菜场门口出示“收药”招牌,向患者或市民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并等到一定药品数量后,加价出售给同一名下家邵某。

  警方掌握了大量情况后,终于一举破获了这起以邵某为首的流窜于上海市各医院周边、菜市场门口等处,向申城参保人员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再进行贩卖牟利的犯罪团伙。

  通过循线深挖,警方又逐一摸清了每一个药贩子的落脚点和药品存储、交易方式。同时,还发现了邵某还有一个远在四川成都的下家李某。

  2014年2月21日晚10时许,上海警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先后在多个区域将邵某等1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一举捣毁非法经营医保药品窝点10余处,当场查获尚未销售的各类药品上百种共上万余盒。

  次日,远在千里之外的药贩子李某闻讯后向四川成都警方投案自首。

  案发后,邵某、李某等12名涉案人员均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涉案医保药品金额高达280万元

  2014年11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邵某等12名被告人的非法经营案提起公诉,公开开庭进行审理。

  经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3月间,邵某、李某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预谋合作进行医保药品的收购和销售,由邵某在上海低价收购医保药品销售给李某,再由李某在成都进行销售。其间,邵某按照各类医保药品的收购指导价联系涉案人员孙某、王某、周某等10余人,让他们在上海各大医院、菜市场附近等地向他人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后进行回购,涉案的医保药品金额高达280万余元。

  事后,邵某将在上海租赁的住宅房作为存储药品的仓库,对收购的药品进行分类整理后将其中大部分药品通过物流公司托运至四川成都,加价销售给李某。李某雇用他人并在租借的四川某药业公司营业大厅作为经营场地对外销售药品,非法经营数额高达201万余元。

  法院还查明,涉案人员孙某、王某、刘某等10余人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分别在上海各大医院、菜场附近等地向他人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后,加价销售给邵某,非法经营额多则70.6万余元,少则7.8万余元不等;被查获的药品多则51万余万,少则2900余元不等。

  据此,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纵深]

  小小一盒药养肥多少人?

  据了解,在上海医疗保险制度中对退休职工的医疗补贴比例较高,对于2000年以前退休人员医保报销比例个人自负部份:一级医院10%,二级医院15%,三级医院20%。这样一来,那些贪图小利的老人就会卖药补贴家用,如果卖掉100元的药可以赚40元钱,回去的菜钱有了,晚饭可以加个菜。如本案中,复方丹参滴丸的市场价格是24.99元,药贩子通常以11.5—12元从参保人员手中收购,再以13元的价格卖给邵某,而邵某再以16.5元的价格销售给李某,李某又通常以低于市场价格5%左右销售给药房和诊所。

  如果按照参保人员10%的比例计算,参保人获利9元,邵某等药贩子获利将近11元,在这个链条上参保人和药贩子获利至少20元。

  一盒小小的药让参与卖药倒药的人非法获利这么多,而最终真正受损的是医保基金。

  [说法]

  医保药利润空间“培育”黑产业链

  主审法官肖波指出,倒卖医保药品案缘何频发?一是参保人出售医保药品有利可图。在此案中,参保人将所配的药品出售给药贩子,明显是贪小便宜心理作祟。这个成因和犯罪嫌疑人选中的老年退休人员这个群体有关,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工资相对较低;另外医保综合减负政策设计原理是收入低、医疗总费用高、自付医疗费用高的参保人,可以获得自付金额中90%的减负金额,这一政策使得此类退休人员又可获得“额外收入”,于是少数退休人员愿意将所配的药品出售给药贩,却造成医保基金巨大损失。二是药贩子收购医保药品能够获利。药贩子要想获利,支出的成本必须小于正规途径药品进货价。据该案犯罪团伙成员交代:“我们在医院、菜市场收购医保药品,通常用药价50%的价格收购,再非法倒卖药品赚钱。退休老人配药自付30%,我们就可以赚20%。”退休人员医保支付水平比在职职工高,如门急诊自付段标准为300元。参保人一旦个人账户段用完,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医保共付段,而且在共付段的个人支付比例也很低,这就给了药贩子较大的获利空间,即只用药品售价50%的成本,就可获得药品。

  目前,倒卖医保药品和非法收购药品行为的存在“培育”了药品非法交易市场,贩卖医保药品不仅有一道、二道贩子,甚至还有三道贩子;贩卖医保药品不仅在本地,甚至跨省区域,形成倒卖医保药品牟利“一条龙”的产业链。

  近年来,虽然破获了不少倒卖医保药品的案件,但是由于有巨额利润的诱惑,仍有不少贩卖医保药品者铤而走险。这说明现阶段,套用医保基金大量配药、卖药的现象难以根除。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