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大佬纷纷跨界“卖保险” 目的何在?

2016-03-28 10:58
作者:
来源:

       恒大、万达、三一、中联重科……越来越多的实业大佬加入“卖保险”的行列。

  3月18日,由三一集团牵头筹建的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财险)在珠海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三一集团正式进军保险业。

  就在此前几天,中联重科公告称,拟出资2.4亿元与其他7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泰邦财险。“港股挖掘机”又联想到之前恒大地产收购中新大东方人寿进军保险业,万达集团通过增持百年人寿摘得保险资管牌照,碧桂园也传出有意进军保险业,越来越多的实业公司开始跨界“卖保险”。

  对于来势汹汹的各路巨企,分析人士对智通财经指出,这些大佬都在押宝保险牌照产生的反哺效应,以及想趁保险业处于快速上升期分得一杯羹。不过,保险牌照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如愿淘得一桶金,其中暗藏的风险也不容轻视。

  两百余家企业排队争食“保险”蛋糕

  2015年可谓保险业辉煌的一年。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2万亿元,保险公司预计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保险业平均投资收益率达7.56%,同比增长45.6%,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蛋糕又香又大,大家都想吃上一口。智通财经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有超过200余家企业加入排队等待保险牌照的阵营,这还不包括通过收购股权间接涉足保险业的公司。它们主业分布的领域也五花八门,包括工程机械、互联网、电子、金融、房地产等。

  比如,1月8日中国中车公告称,成功竞得中华联合保险20亿股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中华联合保险13.06%的股权;1月12日积成电子公告称,将与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人寿保险公司;1月19日,乐视网也联合新沃资本、欧菲光科技等公司发起成立新沃财险公司。

  3月18日正式开业的久隆财险是三一集团和珠海当地资本巨头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

  房企方面,比较惹人关注的要数恒大、万达和碧桂园。去年8月,恒大耗资39.39亿元揽入中新大东方人寿50%的股权,收获保险牌照。

  今年2月初,保监会批复辽宁时代万恒将所持有的百年人寿1亿股股份转让给大连万达集团。至此,大连万达集团累计持有9亿股股份,占百年人寿总股本的11.55%,晋升为第一大股东。同月,碧桂园被指有意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大新金融估值约10亿美元的寿险业务资产。

  除了声称要参股设立财险、寿险公司外,不少企业还结伴向健康险领域发起进军。如今年2月24日,东软集团联合阳光财险、阳光人寿设立阳光融和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并非谁都能通过保险这一独木桥,尤其是申请牌照的路仍然漫长。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日公开表示,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申请保险牌照,这个量几乎和目前已有保险公司的总量相当。去年至今,只有15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另有3家公司被保监会给予“不予许可”的批复。

  期望从保险业低成本融资反哺主业

  对于来势汹汹的各大巨企,有分析人士指出,它们都在押宝保险牌照产生的反哺效应,以及想借保险行业快速上升的“东风”趁机赚一把。

  2014年新“国十条”出台,鼓励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各类保险机构以及加大推动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发展,这让实力雄厚的企业嗅到了商机。加上去年各大保险公司“有钱任性”的疯狂举牌,让各大企业“大开眼界”,既看到了保险公司的“威力”,又看到了保险行业的资金优势。

  首创证券分析认为,吸引产业资本投资保险股权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产业资本供给过剩却缺少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保险行业身处经济效益较高的金融行业,自然受到产业资本青睐。

  其二是保险公司本身的经营特点确保其可以为控股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其三是保险行业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红利持续落地为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四是部分投资公司经营业务可以与保险业务产生行业协同效应,介入保险业务有利于其现有业务的良性发展。

  虽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不过各大企业在争夺保险牌照时却各怀心思。如地产起家的大名城在公告中便明确表示,参与发起设立黄河财险是名城金控集团金融板块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金控业务的协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另有一些企业则试图将本公司优势与保险业结合,向健康产业挺进,还有一大部分科技企业则试图对积累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再开发,卖保险成为其赚钱的另一场生意。

  如参与设立融盛财险的东软集团就表示,将充分发挥公司在汽车电子/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与行业优势,充分释放东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积累,与东软原有优势业务形成互动。

  不过,不少企业则另有图谋,希望通过保险渠道获取保费,来反哺主业。“与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相比,保费获得更为直接,成本更低,这也是传统企业看中的。”一位保险分析师向智通财经表示,一些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就体现了股东的这一用意。

  捞一把就走?想得美!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强调,“社会资本进入保险行业,需要具备四个硬件条件:一是自身条件硬、财务报表良好;二是有很好的持续投资能力;三是良好的社会信誉、公司信任度;四是优秀的管理团队。”

  对于各大企业参设保险公司的热潮,项俊波提醒道:“保险行业盈利需要7-10年,要是捞一把就走,那不行”,进入保险行业必须有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准备。与此同时,现有的保险公司中运营10余年仍无盈利的也不在少数,对此上市公司要有清醒认识。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表示,保险新设主体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有保险公司为冲规模,大力发展高利率的投资型险种,而当前又处于低利率环境下,可能会为利差损埋下隐患。

  缴文超认为,由于大型保险公司在保费和投资端理念已较为成熟,这一趋势对于未形成竞争优势的中小险企影响更大。

  “港股挖掘机”注意到,在不少上市公司参设的保险公司中,再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明显更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再保险公司资源稀缺,但市场潜力较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保险也站上投资风口。也有分析认为,这更多是一种概念炒作,最终能够实现真实业绩的公司少之又少。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众多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说明保险的春天来到了。“商业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保险越稳健,参设保险公司的企业嗅觉很灵敏,保险市场绝对是值得做大的市场。”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保险资本通过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获取盈利,从而回馈客户身上,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而承保与投资盈利休戚相关。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让更多非金融企业见证了保险行业的“多金”。

  此外,更多民营资本的进入也不会对现有保险格局带来变化。王绪瑾认为,我国保险市场现在处于做大蛋糕的阶段,而不是分蛋糕的阶段,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而新的血液必将给行业增加新的动力,增加更多合作的形式,正如近年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一样,通过新的形式、新的手段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参与到保险当中,从而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