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入市 安全边际是第一原则

2016-04-05 10:12
作者:
来源:

  李克强总理日前签署第667号国务院令,5月1日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下称《条例》)将开始施行。掌管近两万亿元资产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终于有法可依。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不已,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基本养老金的入市前景。对此次《条例》的解读,最常见的新闻标题是《社保基金顶层设计方案出台,业内料年内300亿入市》。

  在《条例》的实施背景下,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入市”,无论是预估规模,还是对股市的正面提振效果,都不宜过高估计,更不能拿以往的经验硬套。

  几年前,有学者就反复呼吁,社保基金改革方案需要“顶层设计”。对社保基金改革来说,何为“顶层设计”?为什么要强调“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核心,是社保基金“全国一盘棋”,统筹管理。之所以要统筹,是为了避免相反情形,即“各地自行其是”,自行其是的弊端显而易见。目前格局,实际上很多地方在省一级社保基金也没有做到统筹。部分省份养老金已收不抵支,且赤字省份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各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社保基金在省一级统筹后,很容易把过渡状态固化,反而成为新的改革难点。因此,由中央自上而下出台社保基金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不仅必要,且越早越好。

  “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早已成型。2011年,就曾有过一次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改革的尝试,最后还是暂时搁置。自2011-2015年,几乎每年媒体报道中都能看到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的消息,但直到2016年才终于成行。其间波折,可想而知。

  主要阻力,一是源于“贫富差距”,较发达省份必然会提出一些条件。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确实存在着社保基金全国统筹后,如何让各省区权责收益相匹配的问题。

  另外一种较大的阻力,则来自民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改革2011年版”的参与者之一、中国社科院学者郑秉文认为,“2011年改革”之所以没有推进下去,主要的教训,是投资改革的专业化讨论推向互联网后,导致“技术问题易庸俗化,专业问题易社会化,偶然问题易情绪化,孤立问题易趋势化”,使本来就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更加艰难。

  此说未必全面,但也可以看出,在社保基金这个极为重要、牵涉面极多的改革事项上,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是极其敏感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卷起后果难料的舆论风暴。这就决定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必然是在极为保守的思路下开展的。

  对社保基金进入股市,一直争议未断。对养老金投资股市持反对意见的原因是,美日发达国家,都已大幅度降低了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比重,转向投资实体经济,特别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一直缺少有效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若将养老金的重点投资到股票证券市场,必定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而且,在中国资本市场现实语境下,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也存在一定道德风险。

  目前,《条例》虽已出台,但之前的质疑、压力与风险并没有凭空消失,也没有提前消解。无论谁操盘社保基金,都不可能在这个敏感、重大的事项上,作出风险大于收益的决定。

  社保基金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国民最基本的财务需求,所以,社保基金可以增值能力差,甚至可以后期降低养老金发放额度,但是不能有亏损缺口。这一基本前提也决定了,安全边际而非盈利空间将是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的第一原则。

  股市很重要,但无论对政府还是社保基金的实际操盘者来说,社保基金的安全性、稳定性乃至避免舆论风险,都是比股市涨跌更重要的事。社保基金一定要尽可能注重投资的多样性、稳定性、安全性,即便“入市”,也未必一定是股市。对社保基金进入股市的期望值,不妨放得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