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DISS整个保险圈,折射的是互联网巨头式的战斗檄文

2018-07-19 17:48
作者:今日保微信号
来源:今日保

“我脸盲,根本不知道她漂不漂亮”、“扛着麻袋回家乡发现金”、“老家还有苏宁门店,是京东的耻辱”、“保证京东快递员的收入要比县长高”、“OPPO模式是京东的耻辱”......

以“大嘴”、“敢言”、“怼人”著称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近来狠狠怼了一把中国保险行业。

这位京东掌门人,或许是上头条频率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大佬,“奇言”与嘴仗颇多,自带流量。

从当当、国美、苏宁,到环绕嘴边的阿里, OPPO、社交电商,刘强东每一次怒怼的背后,多指向新的发力方向。

这一次DISS了整个保险行业后,京东意欲保险何为?

01

一条朋友圈与九个感叹号的檄文

昨晚和安联的老板Oliver聊了一个晚上!

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

作为一家超过两百年历史、欧洲最大保险公司掌门人!

Oliver总是激情澎湃、快言快语、重点突出!

这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又有智慧的家伙!

我们对中国保险业达成三点共识:

1、必须让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才有未来,很多中国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

2、过去在中国几乎投啥都赚,保险公司收益看起来都不错,未来中国保险的资产管理和风控将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3、保险业务都必须从20年时间开始起步!才能见到一点效果……

最后一点我乐了,我说我目前做的物流供应链和技术投资都是要20年才能看到效果的,我喜欢长期业务!!!

7月中旬,一条来自京东掌门人刘强东的朋友圈,热闹了保险江湖,围观者众。

相对于60后那几个互联网顶级大佬老练且颇具政治智慧的公开言论,70后的刘强东似乎总给舆论留下一副“口无遮拦”乃至“性情中人”的脸谱。

此番亦如此,短短两三百字,九个感叹号穿插期间,依旧是典型的刘氏语言风格,简单、直接、粗暴、吸睛,但也直指问题所在。

殊不知他怼天怼地的背后,是一条彪悍的创业历史。从早年当当,到后来的国美、苏宁,环绕嘴边的阿里,甚至还有OPPO、社交电商……并未妨碍它成长为BAT之外的中国互联网的另一极,一家市值数千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巨头。

抛开“脸盲”类娱乐八卦的佐料,刘强东每一次怒怼的背后,多指向京东大发力板块所在。

联想新近融资了130亿、整体估值1300亿的京东金融,及独立经营后的各大金融板块的相继调整到位,京东的保险心也不会简单满足于一纸经纪、财险牌照下的卖卖保险,必有更大的保险动作。

我们坚持之前的判断: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有一颗保险帝国的心,一颗改变或者是他们最喜欢的“颠覆”的心。

一通犀利的DISS背后,代表的是京东的保险战斗檄文。

02

并不顺利的京东保险之路

京东有着不亚于阿里、腾讯的大保险之梦,一手保费、一手赋能。

相对于顶级互联网巨头风声水起纳入财险、寿险、代理等各色保险牌照,且大干快上的保险业务,京东的保险之路并不顺利。

无论是牌照的获取还是业务的推进,都与主要竞争对手相距甚远。直至2015年方才拿下一纸保险中介牌照,京东金融旗下的保险事业部人事几经调整,2018年初方才落定新一套班底。

热闹的退货运费险、百万医疗险、碎屏险,甚至是此前的互联网理财险、车险始终难见与之江湖地位匹配的市场影响。

事实上,京东在保险方面的发力并不算晚,起于2013年。

那一年京东金融独立运营,开始布局保险业务,与太保、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销售涵盖财险和寿险全产品线。

2015年,京东将保险作为第六大业务板块并入京东金融体系,先后一批传统保险公司人士加盟京东保险事业部。

随后,京东金融推出5款保险产品,众筹跳票险、海淘交易保障险、投资信用保障险、家居无忧服务保障险和30天无理由退换险等场景化、碎片化险种。

同年于四川投入多年后,刘强东宣布,与四川省政府联手设立京东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那正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财险公司设立的黄金时段,顶级巨头皆在关注,奈何无一拿下互联网保险牌照。

那也是地方政府痴迷保险牌照的岁月,几乎每一家省级政府力挺、主导的牌照最终都会放行。

多年酝酿,本可一马当先,奈何2016年时任四川省长连降四级后,戛然而止。金融大环境随之而变,地方政府对金融牌照的热忱大不如前。

期间,京东一度追逐沿海城市一家多年亏损的小型寿险公司,尽职调查后无疾而终。直至2018年4月,方才传出入主安联财险(中国)的消息,以8.05亿元拿下33.33%股权,成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依旧是安联。

此时的腾讯早已和台湾富邦深度绑定,给保险留下了重要的微信入口位置——微信钱包九宫格,微保的横空出世连续缔造数个爆款产品,也先后参股了众安在线、和泰人寿一财一寿两家保险公司;阿里则在参股众安后,收购了国泰财险、主导了信美相互人寿也是财寿各一家,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日渐做大,保险动作颇多,行走于保费和赋能之间。

03

怎么理解刘老板定下的调子:长期业务

“挂羊头卖狗肉”的DISS,和“资产管理和风控将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力”的判断,一语中的,找到了中国保险问题的根子,也摸到了保险运营的脉搏。

顺之“我喜欢长期业务”一句简单的话,代表了京东对保险的理解。这应该是京东未来保险经营的方向之一,亦符合当前金融大环境和监管大方向。

如何理解刘强东的“长期业务”,若特指长期限的保险产品未免狭隘。

“我说我目前做的物流供应链和技术投资都是要20年才能看到效果的”,应该是他对保险产业及商业模式的理解,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非长期类保险产品。

据此将之三点判断通盘考虑,语境应该是:前端销售真正的保险产品、做好后端的投资和风控,坚持20年以上。

事实上,在“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路上,不论从监管方面,还是产品端口,都在回归真正的保险。而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更倾向于长期运营积累。

这一点无论财险、寿险皆如此,需要长期、大量数据的积累和风险管控。寿险更是如此,动辄一款产品伴随消费者20年、甚至终身,对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而言都是经营底蕴、积累的考验。

伴随更多保险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互联网巨头的保险布局正在由浸淫保险多年的专业人士操刀,且保险人为主技术为辅的格局形成。

恰逢保险行业格局演变,坐拥新技术、庞大用户数据、更为垂直高效的组织体系的互联网巨头所需要做的,只是将专业人士正确的保险理念、保险经营逻辑注入期间,迭代升级改善传统保险业。

这种操作模式也正在成为互联网顶级巨头的主流切入模式,也代表了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产业的理解——广积粮、筑高墙。

04

京东的保险图谋代表所有互联网巨头的想法

互联网巨头关于保险的顶层设计,是一个终极问题。

一手保费、一手赋能,何以平衡?这两个都是巨头们的方向,看似并行不悖,确又让行业担心。

想起了刘强东曾经描述的两个保险场景:

“车险方面,未来所有汽车,每个部件都是联网的,在你撞车那一秒,京东就已知道哪个部件必须更换、哪个部件只需维修。撞车那一刻,京东的理赔就已经到位;你还没把车拖到4s店,京东就已经把需要更换的配件全部送达。

健康险方面,未来,通过基因测试完全能测算出来客户的预期寿命,在什么岁数易患什么疾病,得病的概率是多少。如此,京东对健康医疗、寿险可以做到千人定价,一人一价。”

再看一些豪言壮语:

“京东要自己干保险,自己开银行!”

“我不会发展任何一个分支机构,不会发展任何一个所谓各地区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

“遍布全国的京东12万快递员,未来既送快递,还担起保险员,可以上门服务或现场勘探定损。”

快递员兼查勘定损的想象,已经在2018年被外卖员实现。

如在此基础上,加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画像,从而了解用户特性与需求,特定的场景设置特定的产品,一批十几万的“代理人”之下,将催生怎样的保险分销场景,极具想象空间。

再看赋能领域,作为当今互联网巨头必争领域。

“不做金融,致力做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乃各路互联网巨头旗下金融集团的主流语言。

2018年初,京东保险事业部,迎来新的负责人,空降多位颇具保险公司经验的专业人士。

随后销售、风控、甚至代理人展业方面皆有产品推出。to C的京东保险频道产品端的丰富,如宠物保险、碎屏险、百万医疗类、年金类产品、车险比价平台;to B的面向小微公司的综合风险管理服务,甚至面向A端的,代理人展业工具等,甚多。

这几乎是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赋能路线,凭借丰富的数据、强劲的研发能力和资金、人力等资源,几乎有能力染指大部分保险领域。

事实上,BATJ之后,小米、美团、滴滴、今日头条、新浪、唯品会……相继入局保险,路径方向亦相似。

关于未来,保费、赋能何以平衡,未知。唯一肯定的是,它们将在保险投入重金,并极大改变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