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计划又见新玩家 苏宁“宁互宝”进入内测阶段

2019-04-10 12:41
作者:孟凡霞 李皓洁
来源:北京商报

前有蚂蚁金服“相互宝”、京东商城“京东互保”,滴滴打车“点滴相互”,如今苏宁也紧随其后。4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电商巨头苏宁也推出了“宁互宝”互助计划。分析人士指出,该类网络互助计划之所以引起模仿跟随效应,源于该类产品引发的巨大流量。

“宁互宝”低调内测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苏宁“宁互宝”已启动内测,宣称“0元即可加入,最高可获30万的抗癌互助金和最高10万的身故互助金”。苏宁金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宁互宝”互助计划正在内测中,下一步待产品成熟后将对向所有客户开放。另外,产品的具体信息需等产品成熟可正式对外时再进行公布。

该类网络互助计划近半年来热度不断升温。2018年10月,蚂蚁金服率先推出“相互保”,该产品由蚂蚁金服联合信美相互社联合推出,宣称“0元加入,最高享受30万元保障”。10天内加入人数超过1000万,一个月加入人数超过1860万,单一一个产品能引来庞大的客户量和流量,不得不令传统保险业侧目,令互联网平台垂涎。

2018年11月13日,京东金融与联合众惠相互保险社推出了“京东互保”,同样打出“0元加入,最高赔付30万”的口号,此外还比“相互保”还多了3万元的轻症保额。接着滴滴打车APP于今年1月2日上线“金融服务”频道,同时推出“点滴相互”,除了0元加入,还宣称最高互助金额为50万元,数据显示,“点滴相互”计划上线1天的参与人数已超过3万人。截至目前已有53.86万人参与。

网络互助计划监管前景未明

这类网络互助计划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消费者加入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2018年11月13日,“京东互保”上线1天就被叫停,京东金融方面称公司当日属于灰度上线测试,此后将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不过该产品至今未再上线。

半个月后,蚂蚁金服的“相互保”突然宣布升级为“相互宝”。升级原因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受到监管约谈,信美相互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混为一谈”是这类产品的问题所在。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报告》就明确指出,此前“相互保”定义为产品创新不当。该报告指出,“相互保”产品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仍在创新摸索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互助计划目前还在创新摸索阶段,目前相关政策还不够明朗。另外,互助模式让会员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关系更加默契,主要靠全体成员监督以及技术监督,监管方面相对显得较弱,因此在管理方面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对此,这类产品也在积极改进,北京商报记者比较发现,此前发布的此类产品,在健康告知方面更加严苛。仔细对比可发现,“点滴相互”的健康认可门槛更加严苛。例如在就医行为方面,“相互宝”要求近两年没有连续住院超过15天,“点滴相互”要求近三年没有因为疾病连续住院超过7天。在过往疾病方面,“点滴相互”比“相互保”包含的禁忌范围更广,包括甲状腺疾病,三度烧伤,失聪、失明、失语等问题均不能加入“点滴相互”计划。

此外,“相互宝”还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以及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使之所有赔案相关证据等信息做到不可篡改并且具有法律效力。

一位保险经纪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该类网络互助计划政策不明朗,但依然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从产品征收的管理费中可能为企业带来30%的利润。据了解,管理费主要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证及日常运维开销,升级后的“相互宝”管理费为费用分摊总金额的8%。

而从整体来看,该类网络互助计划的优势在于让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但相对于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而言,目前的各档保险金额提供的保障仍然较为有限,特别是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