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家被接管保险公司:内地“千亿房企”全资持股
7月26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香港保监局)宣布,委任德勤的三位人员--黎嘉恩、甘仲恒及郑文龙作为香港泰禾人寿联合临时清盘人,全面接管泰禾人寿在香港的所有事务、业务及财产。清盘人的任务是配合保监局的监管行动,维持泰禾人寿的运营以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并采取适当行动以评估泰禾人寿现时的财政状况。
至此,泰禾人寿成了香港180年来第一家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它的股东正是来自福建的著名房地产公司--泰禾集团。泰禾人寿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境地,和违规投资以及内地房地产市场下行、房地产企业爆雷有直接关系。
泰禾集团斥资106亿布局港险:
泰禾人寿成进军全球的重要平台
泰禾人寿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前身为香港大新人寿,获授权在香港经营长期保险业务,主要从事承保人寿、年金及投资相连保险业务。
2017年,泰禾集团斥资106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新金融集团旗下的寿险业务--大新人寿与大新保险服务有限公司,并与新金融集团旗下的大新银行签订了为期15年的独家银保协议。其中,大新人寿香港及澳门业务的对价分别为77.83亿港元和2.17亿港元,银保合作的对价为26亿港元。泰禾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永兴达企业间接持有泰禾人寿100%的股权。

泰禾人寿股权结构
2017年11月,大新人寿被更名为“泰禾人寿”,泰禾集团由此正式进军香港保险业。

当时,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泰禾人寿的成立,标志着泰禾投资首次将业务拓展至香港”,“泰禾人寿在香港的发展是顺势而为的决定,泰禾人寿为泰禾投资提供立足香港、面向国际的保险金融平台。”
黄其森还说:“香港拥有完善透明的金融市场,是中国企业进军全球的切入点,泰禾要背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泰禾人寿的首要目标是成为香港十大人寿保险公司,为泰禾打造理想的金融平台。”
可以看出,黄其森将泰禾人寿作为泰禾集团开展全球金融、甚至综合业务的一块“敲门砖”。按照黄其森的规划,借助泰禾人寿的平台,泰禾集团的各项业务都可以和其有机结合,包括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等行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要,从而有效推进集团全球布局。
地产业务深陷泥潭,
泰禾集团难撑金融野心
虽然没有参股内地保险公司,但出问题之前的泰禾集团对金融业务很有野心。这家福建房地产巨头制定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以金融和投资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战略。
2010年,泰禾集团旗下的泰禾投资先后投资了福建海峡银行、福州农商银行、东兴证券;2015年,泰禾投资与泰禾集团共同斥资25亿设立平潭金控公司;2016年,泰禾集团全资收购福建一卡通公司,并投资了互联网房产电商吉屋网,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本来,2015年时,泰禾集团就计划与福建能源集团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海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持股10%。然而,当时的保监会处罚了一批房地产企业持股的保险公司,海峡人寿也就“胎死腹中”。“两条腿走路”的泰禾集团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转向香港市场。入主泰禾人寿后,泰禾集团终于完成了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全面布局。
泰禾集团在金融领域的突飞猛进是以地产业务的发展为基础的。泰禾集团于2010年上市,并于2013年启动了全国扩张,在2013年~2017年期间实现了销售额从百亿到千亿的突破,成为“千亿房企”,总负债从2012年的100多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2100多亿元。

各大评估机构估算的泰禾集团销售额
然而,2018年开始,内地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整个行业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加上疫情的影响,泰禾集团的主业很快受到了重创。
2019年,泰禾集团的房地产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72亿元。2020年泰禾集团的贺词中提到,“停止拿地,清退部分项目,加大、加快销售回款力度,与志同道合、门当户对的优秀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同时主动梳理合作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解决问题肯定不是定目标、表决心那么简单。受销售回款大幅下降的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泰禾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9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大幅减少。对于房地产这种很依赖高杠杆经营的行业来说,紧张的现金流是致命的。

2020年泰禾人寿的一系列公告
接下来的半年,泰禾集团又出现了大股东股权全部被冻结、因欠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拖欠薪资、过半数高管离职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当地产这个核心出问题后,其他各项业务自然也就难以为继。2023年7月28日,泰禾集团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泰禾人寿违规向母公司“输血”,
房地产爆雷“炸”出的违规问题
泰禾人寿是一家规模比较小的公司,2017年时它的总保费只有16.69亿港元,主要业务是非投连寿险业务,2017年该业务总保费16.34亿港元,全年新造非投连个人寿险业务保费只有4.31亿港元。
泰禾集团入股后,泰禾人寿迎来了短暂的快速增长时期。2018年,公司实现总保费28.7亿港元,同比增长大约72%,到了2019年,总保费增长至31.01亿港元。这两年的新造非投连个人寿险业务保费分别为15.64亿港元、17.31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2.88%、10.68%。

泰禾人寿2017~2019年业绩
然而,母公司的问题很快传导到了泰禾人寿,暴露出了其投资组合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
香港保监局发现泰禾人寿涉嫌违反监管规定,进行了一些关连交易,包括自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购入与股东泰禾集团有关的债券连结结构性票据及投资基金,涉及金额大约22亿元,而由于泰禾集团的经营出现问题,这批债券从2020年7月起已经违约,使得相关投资产品的价值大跌。

这些交易是如何逃过香港监管的“法眼”呢?本来按照法规,如果保险公司要投资与其股东相关的资产,需要要向香港保监局提前报批。但由于泰禾人寿投资的这些关联的结构性票据是由第三方发行,所以更难直接发现实质持有人的身份。如果泰禾人寿当时按规定进行了申请,监管是不可能批准这类交易的。
泰禾人寿的投资出现问题后,香港保监局从2020年年中开始向泰禾人寿施加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对其投资加以限制,加强监控以防止继续出现违规的关连交易。
2020年5月,香港保监局就泰禾人寿一些投资相关资料向香港寻求证监会协助。随后,香港证监会对几家持牌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检查,发现泰禾人寿持有的一些资产被转入与其内地关连公司有关的金融工具。2021年6月,两家监管机构对一家持牌基金管理公司采取了联合行动。
根据香港证监会披露的消息,2020年5月瑞丰证券在出任一只基金的投资经理期间,将基金9450万美元资产净值的90%投资于一支与内地房地产相关的优先票据,而购买资金来自发行人的关连人士,这笔交易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发行人与投资者皆为同一人控制。媒体综合这些资料退单,或许就是泰禾人寿通过瑞丰的投资基金将资金转移到股东泰禾集团。

交易结构
压力之下,泰禾人寿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包括从2021年2月起暂停承保新保单(当时预计为期3个月),以及在2021年5月由现有股东注资1亿元以进一步改善偿付能力。
泰禾集团还考虑出售泰禾人寿,2020年时曾传出中国平安有意收购泰禾人寿,但由于价格没谈拢,以及泰禾人寿拒绝透露平安提出的关于可疑资产的详情,这笔交易无疾而终。
2022年6月,直接控股泰禾人寿的永兴达由于无力还债而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香港立法会的保险界议员还曾收到过泰禾人寿客户关于其股东清盘的查询,而泰禾人寿的资产已经被分隔,无法被大股东提取。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泰禾人寿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新闻,2022年7月,大新金融及大新银行发布公告称,已经终止与泰禾人寿的分销协议。不过泰禾人寿并不认同大新银行单方面终止协议,已经委托律师处理有关事宜。

这些打击之下,泰禾人寿的业绩也明显下滑。2020~2021年,泰禾人寿的保费逐年下降,总保费分别为21.99亿港元、13.2亿港元及10.83亿港元。由于从2021年年初开始暂停承保新业务,2021年和2022年基本都没有新保单。到2022年为止,泰禾人寿还有近360亿港元的承保保额。

泰禾人寿2020~2022年业绩
显然,靠泰禾人寿自己是很难扭转局面了。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保监局于2023年8月16日宣布,委任普华永道的两位高管作为顾问,为泰禾人寿在包括资产和财产管理、投资策略及向保单持有人派发分红等若干特定范畴提供支援。
然而,泰禾人寿至今没有提交2022年和2023年的经审核财务报表,也没能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问题还有待改善。此外,泰禾人寿的主要股东--泰禾地产被卷入了多起被追讨债务的法律诉讼。可以看到,依靠现有股东支持泰禾人寿的稳健经营有很大压力,因此香港保监局采取了进一步措施。
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委任了临时清盘人来全面接管泰禾人寿,以维护保险客户的利益,确认泰禾人寿的最新财务状况及偿付能力,并未泰禾人寿寻求及执行有效可行的修复方案。由于泰禾人寿的注册地在百慕大,所以这次接管是香港保监局与百慕大金管局共同采取的行动。所有泰禾人寿承保的现有保单将不受此次行动影响,公司的保费收取、理赔、客户服务等工作都将继续正常运作。
根据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 年3 月31日,泰禾人寿的有效保单超过92000份,目前涉及保单负债约180亿元。好消息是,泰禾人寿称其资产还足以抵债,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理赔,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
泰禾人寿危机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保险公司股东的背景实力以及保险资金的合法合规应用。
从目前的处理情况来看,香港的保险监管还是比较完善而且具有前瞻性的,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与保险公司保持沟通、监测,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了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香港保险业也在持续加强监管。今年7月,香港保险行业开始正式实施“风险为本资本制度”,即RBC制度,规定需要穿透票据的底层资产来计算资本,这一制度大大提高了通过第三方参与来规避监管的难度。
我们常说,防微杜渐。希望泰禾人寿的危机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也为我们今后的保险行业监管、风险防控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