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真的撑不起千亿估值吗?

2017-07-10 10:22
作者:
来源:

从去年开始就屡屡被传要上市的众安保险,终于在近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6月30日,众安保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一出,炸裂的不只是保险圈,还有整个金融圈。

关于这家公司的背景,小观不做过多赘述,毕竟都是在保险圈混的人,如果连众安的三位马爸爸都不知道,那小观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了。

今天小观想来谈谈从众安上市消息一出,诸多媒体都在质疑的一个问题:凭众安现在的业务发展,能支撑起千亿的估值吗?

根据小观的总结,提出这个问题的无外乎以下几点依据:

承保利润亏损,盈利能力堪忧

2014-2015年众安保险净利润分别实现3698.1万元和4425.7万元。但2016年实现净利润937.2万元,与2015年同比下滑78.8%,2017年一季度亏损达到了3.17亿。而从财报来看,其利润主要靠投资收益,承保利润亏损。其五大险种承保利润之和为负数,从2014年到2016年,众安保险的赔付率虽然从77.82%下降至42.02%,但是其费用率却从32.28%上升至63.37%,综合成本率一直在105%以上,其中2014年为110.10%,2015年为127.32%,2016年为105.39%。

众安真的撑不起千亿估值吗?

渠道费用高,业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2016年年报显示,众安保险的技术服务费高达10.27亿元,占保险业务及管理费的六成。这些“技术服务费”其实是给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推广费,或者说流量成本。

另外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众安业务对于股东的依赖。退运险于2014年至2016年分别产生保费6.13亿元、12.98亿元以及11.94亿元,在众安保险的总保费占比中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77.2%下降至2016年的35%,不过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险种。

营收能力、产品结构、对股东的依赖·······成为众安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困扰。小观认为,剖析一家公司的隐忧与问题是必要的,但不应过于放大。众安作为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受到的过高期望,实际上让其承受了诸多非议。

要说明,本篇文章并非软文。小观只是觉得,在新经济时代,对于那些顺应新趋势,用新技术和新经济体构建的商业形态,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宽容。

并且,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用传统保险公司的标准去衡量众安?

首先,从盈利来看,众安保险的主要赢利点与传统的保险公司不太一样。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众安保险的营业利润主要是靠营业外收入,这和传统保险公司以保费打天下有所区别。有意思的是,这恰恰打破了财险公司7年盈利的“魔咒”。

众安真的撑不起千亿估值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从保费收入来看,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从绝对规模看,众安距离财险行业巨头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当然,这样简单的对比对于众安保险并不公平,毕竟这些传统财险企业都已经开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众安目前开业还不足4年,能做到34亿元的规模,应该说是不错的成绩。

事实上,大家对于众安的估值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作为保险和互联网的“混血儿”,众安在享受两边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双重标准的考验。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目前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

比如,此前已经上市的宜人贷和信而富,虽然它们也一再强调自身的科技基因,但由于P2P平台在估值方面其实更多参考了信贷的逻辑,将放贷规模、通过率、坏账率等数据视作主要的衡量标准,而弱化了互联网方面的因素。众安同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很难去衡量众安的估值是不是存在泡沫。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对快速发展中的公司用每股收益和市盈率指标看,会有一定程度失真。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如果众安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坐拥5亿用户(有保单),这个数字已经足够说服其接受众安的高价。

而从长远的战略规划来看,众安的价值或许会更大。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守封闭的保险业也开始感受到数字效应了。数字化正在改变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方式,并将越来越不断地改变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甚至改变保险业务模式本身。行动果断迅速的公司将可能迎来蓬勃发展,而众安从一诞生就背负了这个使命,当然也是这样做的。

众安的高管透露,用小额碎片化的产品不断积累了用户和数据,进行品牌露出,沉淀了技术能力,这是第一阶段。等技术成熟,再改进销售和售后两端的服务难题,不再需要海量的地面人员,互联网和技术的进步能否迅速帮众安做出业绩,满足资本市场的期待,这也是众安最大的赌局。

目前,众安保险不遗余力在技术上进行投入,2014年至2016年众安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240万元、6390万元及2.144亿元,分别占同期总保费的2.8%、2.8%及6.3%,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占比,都有加大的趋势。

此外,众安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则体现了其不止在应用层面进行技术创新,更是在底层技术层面进行创新,比如与横琴人寿合作输出S系列产品,为新兴保险业态提供一站式的保险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是其对于整个保险行业互联网化的一次探索。

我们认为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保险业的低效环节吞噬了太多成本,而这恰恰是众安赚钱的机会。按照众安CEO陈劲的话说:“未来的终局,不管新进入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还是现有保险公司,殊途同归,共同提高整个保险业的信息化水平后,才能做好新市场。”

众安的估值存不存在泡沫,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们知道,衡量一家有潜力的公司,大家往往更看重它的创新程度、想象空间,你究竟是在做一个存量市场,还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什么是未来?用技术的力量,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众安等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所谓的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们在做的这件事,想象空间有多大,值不值一千亿?这个问题抛给时间去证明,保险行业需要创新,需要有人先行突破,我们很乐意看到众安成为先行者。而对于行业来说,保险科技的下一波浪潮,或许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