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打通保险机构与其他组织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

2019-03-22 11:54
作者:张锐
来源:证券时报

     中再集团联合众安科技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出国内首个区块链再保险实验平台,中国平安与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ingularityNET合作拓展区块链业务, 韩国邮政事业部将投资3亿韩元构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险理赔系统……国内外商业资本正在不约而同地朝着保险与区块链嫁接的地带集结。

  据普华永道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中,有20%以上涉及保险。在分析人士看来,将信任视为核心价值主张的保险行业与天生携带信任基因的区块链技术就是“天生一对”,保险将因为大面积植入区块链而发生颠覆性变革。

  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带动保险行业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目前,保险公司获客与展业的主要方式就是派出大量销售人员进行艰难的线下推广,交易生成后通常采用纸质合同进行客户管理,同时还要在后台动用不菲的设备对客户数据进行维护,由此产生了惊人的人力与材料成本。不仅如此,处理用户索赔还要遣调相应人员到现场与客户交涉,像P&C(财产保险)的赔偿还要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标的损失评估,认证过程还容易出现差错并可能发生诉讼成本。但是,运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共识机制,客户可以在平台上自己的入口轻松下单,后期数据都会实现自动更新,不仅智能合约可将纸质合同转变为可编程代码,而且保险理赔在智能合约下自动发生,同时,区块链是天生的“记账专家”,赔偿标的价值可以追本溯源,并实现永久性审计跟踪。普华永道估算,保险业采用区块链技术可节省出15%~20%营运费用。

  其次,区块链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增强客户的体验满足度。“接案→立案→初审→调查→复核→审批→结案归档”是目前还在运作的保险理赔流程,其花费的时间少则几周,多则数月;如果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因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发生分歧,可能要经过更多周折。如此耗时慢长、程序繁琐以及服务质量不稳定的理赔无疑在一定程度伤害了用户的体验。而借助区块链的赋能,保险行业的理赔流程可完成全新迭代,并实现理赔效率的飞速提升。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作为理赔凭证,会在生成、传送、储存和使用的全过程中盖上时间戳,既保证了发票真实性,又节省了人工审核环节,理赔流程大大简化;另一方面,区块链智能合约保证了保险合同、条款的公开透明,一旦满足理赔条件便自动触发赔款流程,由此大大提高用户的获得感与体验度。

  再次,区块链可以加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放大保险公司服务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保险企业更多地关注渠道创新,即便是时下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也只是将原本线下的保险产品搬到线上,保险产品的形态设计依旧还是停留在卖方层面。但是,通过区块链将用户信息、保单信息以及理赔信息记录储存起来,并依靠区块链的安全多方计算技术挖掘数据价值,服务于保险产品的开发,与此同时,区块链数据是开放的,行业之间在合规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数据共享,由此便可帮助保险企业更完整与更清晰地加强KYC(客户认知)管理,依据买方需求开发出更多有效性产品,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演进。

  第四,区块链可以增强保险产品的自我弹性,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因为区块链上信息记录是准确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就可以将同样一份保单的合同按时间分段,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内,根据风险的临时变化提供临时性保障,如轻级险种中的感冒,其在春季和夏季是不一样的,保险据此完全可以提供产品组合去应对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风险。同样在空间上,保险公司也可以开发出弹性保障产品,如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险里都有免责条款,若一个人进入到战争地区时是免赔的,但又很难证明他是否进入到战争区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再加上地理位置信息定位之后,就可以实时的观测到这个人,一旦进去之后,信息在区块链里记录下来,就可以让当前的保单进入冻结的状态,同时又可以生成另外一份临时的保单,针对他在战区的风险形成保障,而一旦离开战区回到国内,短期的保障又失效了,原来的保障就可以继续。这种柔性赔付机制,可以使保险公司更好地分布存量资金,也能提高赔付的精准度。

  第五,区块链有助于保险行业识别与防控客户的道德风险,形成宽厚的危机“隔离墙”。“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一直是保险业的固有痛点,一方面,客户利用保险公司与自身的信息不对称进行骗保的欺诈事件不断发生,而且索赔从被保险人转移到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是一个缓慢的、由文件驱动的过程,有许多活动部分,这就为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他们可以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就单个损失提出多个索赔,另一方面,欺诈风险不仅仅发生在承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比如各个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中介,中介组织完全可以利用结算不及时的时间差与客户“合谋”造假,以达到骗保的目的,由此给保险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其中美国的保险欺诈总额年均超过400亿美元。但是,搭建了区块链平台之后,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块自证明模式,通过区块链的公开信息对个人身份信息、健康医疗记录、资产信息和各项交易记录进行验证,做到核保、核赔之时实现十分准确的判断,同时,区块链存储用户数据即客户信息独立于承保人存在,数据能够通过客户的公共密钥让第三方获得,保险公司就可以根据完善的行为记录将传统理赔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等欺诈行为挡在门外。

  最后,区块链可以打通保险机构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数据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并创造出信息资源服务公众的普惠性红利。保险是一个覆盖口径宽大、关联性很广的行业,比如健康险牵及到医疗机构,财产险涉及城建和房屋主管部门、车险涉及交管等部门,而目前的状况是,相关的数据割裂存在于不同管理组织,出现了明显的数据孤岛,特别是保险公司本着对客户保密的商业原则,更是不愿意将信息资源吐露给相关服务提供商与行政机构,由此就极大限制了数据资源的开发空间。但是,区块链的开放性可以让各个机构实现对数据的共享,并形成共赢互惠效果,最终将更多的普惠功能传递到公众。以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为例,除了前者可以利用患者的信息倾向开发出适合对路的保险产品外,后者也可从保险机构那里获得的用户信息对就诊者制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包括药品类型的选配、床位等非药服务品的配置等,达到控制患者就医成本与增大实际疗效二者兼具的效果,而且医院还可以根据用户投保的健康险种提供后续咨询供给服务。当然,区块链存在非对称加密机制,即信息获取方要获得对方完整信息必须同时取得对方的“密匙”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