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卖业务:保险科技公司“减负”,为何引发市场不同反应?

2022-08-08 09:53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保险科技,一边是裁员,一边是并购。近日,美股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宣布完成对UBI车险公司Metromile的收购

 

这笔交易于2021年11月宣布,当时双方达成最终协议,Lemonade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Metromile,交易完全稀释后的股权价值约为5亿美元,净现金略高于2亿美元。根据交易条款,Metromile股东将以19:1的比例获得Lemonade普通股。

 

时隔9个月之后,双方宣布已完成合并,在满是波折的保险科技市场也算是好事一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完成合并之后,Lemonade立马大刀阔斧,对Metromile又裁员又变卖业务。

 

针对这一举措,市场的反应很积极。在Lemonade宣布剥离Metromile的SaaS解决方案后,其股价有所上涨,8月4日收盘价达到23.31美元,反映了市场对这一举措及其指向的Lemonade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看好


微信图片_20220808091731


这一点也让我们联想到,今年以来,国内也有一些保险科技公司进行了调整,例如缩减营销费用,但是市场却并没有给出热烈的反应。同是业务调整,国内外公司引起的市场反应完全不同,如此天差地别,原因在哪?

 


裁员又卖业务:Lemonade的两大举措


在完成与Metromile的合并后,Lemonade采取了两大举措,分别是出售Metromile的理赔和欺诈系统Enterprise Business Solutions(EBS)以及裁掉Metromile20%的员工


卖掉入不敷出的理赔和欺诈系统EBS


在完成收购后,Lemonade的第一个举措是将Enterprise Business Solutions出售给数字保险平台EIS。根据媒体Coverager获得的信息,EIS支付的费用在300万至600万美元之间。

 

Enterprise Business Solutions是Metromile的SaaS理赔自动化和欺诈检测平台,于2019年推出,提供像Metromile一样的app功能和服务流程,包括:车险报案、道路救援、自助拍照和理赔、自助代步车租用,以及一整套中后台系统,包括:车险理赔后台、AI反欺诈、无代码流程再造。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授权给不同的保险公司。

 

该软件为Metromile带来了多少营收呢?2022年第一季度,Metromile的企业软件收入为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00万美元。软件营收在该公司的整体营收中占比很小,2022年第一季度的占比约为5.8%。这点营收与投入在软件上的几千万美元开发和运营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卖掉这一业务,在情理之中。

 

再者,虽然理赔系统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来说相当重要,但是同样作为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在理赔和反欺诈方面已经有所深耕,其应用的人工智能运行数十种反欺诈算法,自动审核大部分索赔,并将无法决定的索赔交由人工团队处理,同样提升用户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808091735

 

针对出售Enterprise Business Solutions,Coverager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是,Lemonade创始人Shai Wininger在推特上发文,表示收购这一软件让人感到兴奋,但是最终由于Metromile Enterprise客户的反对,导致Lemonade不得不出售业务。


裁员:设计、工程和产品团队遭受重创


在完成收购Metromile后,Lemonade采取的第二个举措是裁员

 

尽管Lemonad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会为大多数Metromile员工提供职位,例如,Metromile前首席执行官Dan Preston被任命为战略计划高级副总裁,但是,Lemonade确实也实施了裁员。

 

据匿名社交网络 Blind称,Lemonade解雇了Metromile约20%的员工,约为60人。根据经过验证的Metromile员工的帖子,设计、工程和产品团队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三名高管,包括首席财务官以及通信和产品高级副总裁,也将离开公司。

 

Metromile的首席财务官Regi Vangalil在领英上宣布,将被裁员。传播高级副总裁黛布拉·杰克也在领英上上透露,将离开公司。下图是Metromile的一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她也在领英上透露了被裁员的消息。


微信图片_20220808091738


福布斯的消息显示,一位离职的前Metromile员工说,遣散费包括45天的工资、股票和三个月的持续健康保险,而且离职员工必须签署一项协议,防止他们在媒体或 Glassdoor等在线论坛上贬低Lemonade。

 

裁员和变卖业务之后,Lemonade得到了Metromile最核心的业务和资产,这也是这一收购的最终目的。

 

在完成收购消息发布的当天,Lemonade创始人就在推特上表示,

 

“作为1.45亿美元Lemonade股票的回报,我们获得了超过1.55亿美元的现金、1.1 亿美元的车险保费、49个州持牌的保险实体以及来自5亿次汽车行驶的数据!”

 

微信图片_20220808091740

 

这大概也是Lemonade最大和最核心的收获。

 

我们都知道,Lemonade的一个战略是不断拓宽产品线,从租房保险拓展到宠物险、寿险以及车险。尤其在车险上,缺少行驶数据、获得牌照,都是很难推进的。由此,Lemonade想到了一条终南捷径——收购Metromile。

 

正如Lemonade创始人所说的:“这就是Metromile的用武之地。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了数十亿次,他们的专有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旅程中最耗时和成本最密集的部分。在像汽车保险这样庞大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今天的交易为我们的客户和股东释放了巨大的价值。”


保险科技的业务调整:

能否带来对业务的想象空间?


在Lemonade宣布将Metromile的企业业务解决方案剥离给数字保险平台EIS后,其股价迅速作出反应,上涨10%,达到每股20.67美元。

 

这一点说明,对于Lemonade调整业务这件事,市场持看好态度。

 

实际上,不仅国外保险科技企业在调整业务,我们也注意到,国内有一些公司采取了削减营销开支等手段进行了调整,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这两类调整带来的市场反应截然不同,而且有着本质的区别。Lemonade这种调整实质上是砍掉拖后腿的旁支,目的在于强化核心业务,从而改善盈利。国内以削减营销费用为代表的调整在改善盈利的同时,却伤害了业务增长

 

Lemonade的核心是提供保险产品,并利用自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保险全生命周期的便利性,而不是一家保险SaaS供应商。在这一基础上,Lemonade收购Metromile扩展了其一直想要发展的车险产品、市场以及数据,实现了核心保险产品业务的拓展。出售Metromile的企业解决方案,则是去除了和自己核心业务无关、且带来严重亏损的一块业务。

 

相比之下,国内许多保险科技公司更多是在保持业务布局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缩减营销费用的举措,实现盈利

 

虽说调整也带来了成效,但是市场和投资者似乎并不满意,反应在股价上,没有任何上涨,甚至在调整的消息和结果发出后,股价还下降了。

 

而对于通过大幅缩减营销费用取得盈利这一做法,市场以及投资者采用的一个描述是“公司戏剧性地称自己扭亏为盈”,由此可见,对于这类战略调整,市场并不满意。

 

从业务方面来看,一家公司通过节流的方式,获得盈利,其实可以理解为,已经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了。这种调整虽然会带来盈利,但原本的业务模式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市场对其业务的想象空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甚至于,缩减费用影响了业务的增长性,对于保险科技初创公司来说,这一点是更为致命的。

 

微信图片_20220808091742


总结来看,以Lemonade为代表的出售业务这种调整和缩减费用调整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是否改变了业务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是否能够持续

 

Lemonade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务模式,将原本2B的SaaS业务出售,只留下并突出了2C的核心保险业务。这样一来,Lemonade砍掉了亏损业务,可以将原本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释放出来,将这些资源分配在核心的保险业务上,从而形成持久的影响。

 

相比之下,国内典型的缩减营销费用对原本业务模式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并不会增加市场对其本身业务模式的更多想象空间。节流意味着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由此严重影响了核心业务模式的增长性,这一点对于保险科技初创公司而言,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此外,缩减营销费用只是产生了短期、不可持续的影响。例如,一家公司在第二季度缩减了营销费用,也只会影响其二季度的财务数据,原因在于,二季度的营销费用将会转化为三季度的业务增长,营销费用缩减,意味着三季度的业务增长有限,即使三季度再缩减费用,财务表现也会比二季度差。这样每个季度轮下去,意味着公司需要裁减越来越多的费用,否则达不到同样的盈利水平。

 

保险科技公司当下面临着烧钱和早日盈利的压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尤其在现今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承受的压力更重,因此也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从上述Lemonade和国内公司的举措来看,同为调整业务,除了追求短期效果,保险科技公司更应该思考长期影响,致力于那些对公司的业务模式带来提升的调整,而不是局限在现有的版图内,自断门路,丧失作为初创公司和颠覆力量的意义。

 

时势艰难,对于保险科技初创公司来说,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核心业务本身根基不稳,为了短期盈利牺牲业务的增长性,这样一来,再怎么调整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