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的年底扫货逻辑:偏爱地产金融,严守监管红线

2016-02-28 14:16
作者:
来源:

  市场观察

  早报记者 徐庭芳

  A股连日震荡之际,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中国人寿资本轮番“暴动”,伺机而动的险企开始又一轮对上市公司的围剿。

  继前一日公告拿下港股远洋地产(03377.HK)二股东之位后,安邦保险昨日又举牌了三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有中国风电市场第一股之称的金风科技(002202,股吧)(002202)、同仁堂(600085,股吧)(600085),以及“老朋友”万科A(000002)。

  两天内举牌三家上市公司,并成为另一家上市房企二股东,如此豪举不禁让人想起2014年安邦大举入市,彼时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金融街(000402,股吧)、金地集团(600383,股吧)等个股接连被其拿下,安邦一度成为股市投资风向标,甚至出现“安邦概念股”一说。

  选择在“动荡市”里大举前进的险企,并非安邦一家。浦发银行(600000,股吧)12月8日晚间公告,已被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生命人寿)持股20%。当晚,中国人寿也公告,拟斥资130亿元,参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邮储银行)。

  保险资金为何选择在此时集中出手?

  “暴动”的险资

  市场对安邦并不陌生。

  早在2014年,安邦以举牌民生银行、一举夺下大股东之位震惊市场,此后相继举牌金融街、金地集团等房企,并买下美国百年酒店华尔道夫。

  成立于2004年的安邦用了11年时间,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版图囊括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销售、保险经纪、成都农商银行、邦银金租、世纪证券的大型金融集团。

  如今,安邦似又重演2014年“举牌潮”,在一日内举牌三只A股,投资范围更是横跨能源、医药、地产领域。

  为何在如此短时间内集中举牌?安邦方面称不方便回应。

  不过,相关方向早报记者透露了其投资逻辑,即所谓的“人”字战略,以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等金融作为集团核心投资战略。此外,还有所谓“五根手指”的投资方向:生命科技、不动产、汽车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以及互联网投资。

  这也解释了,此前一向中意银行股、地产股的安邦为何突然间投资能源企业金风科技。

  偏爱地产龙头的不止安邦。

  就在两天前,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前海人寿)宣告成为万科A(000002)第一大股东。据悉,前海人寿属潮汕籍姚氏兄弟“宝能系”旗下。

  当然,房企只是“五根手指”中的一指。

  前海人寿在近期的诸多举牌动作,还包括增持明星电力(600101,股吧)(600101)、南宁百货(600712,股吧)(600712)等个股。

  一周前的12月1日晚间,中青旅(600138,股吧)(600138)、京投银泰(600683,股吧)(600683)、承德露露(000848,股吧)(000848)三家公司先后公告称,于近日获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人寿、阳光财险增持并触及5%举牌线。若按当天均价计算,阳光保险仅在11月30日当天的举牌资金就达2343万元。

  再往前看,7月-8月救市期间,资本大佬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相继举牌有研新材(600206,股吧)(600206)、国农科技(000004,股吧)(000004)、天宸股份(600620,股吧)(600620)等多家上市公司。

  据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这半年来,遭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已近20家。

  持股比例20%玄机

  总体来看,险企举牌的上市公司类型正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

  此前,险资大多偏爱地产股,无论是此前安邦举牌金融街、金地集团,抑或前海人寿举牌万科A,主要原因在于地产企业投资回报周期一般较长、股息稳定,与保险企业负债久期较长这一特性吻合。

  当下,被险企举牌的上市公司不同程度上具有以下特征:股权分散(如民生银行)、拥有重大重估价值(如万科A、浦发银行)、现金流高(中青旅、承德露露)。

  举个例子,举牌地产公司后,险企能通过股权投资收益形式获得稳定现金流,充盈资本;此外,养老社区投资也成为了未来房企、险企共同的发展方向,在低估值时期入股房企能为将来兴建养老地产战略作铺垫。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险企举牌时通常会以股权的20%作为重要节点,例如生命人寿举牌浦发银行、安邦购得远洋地产股份均以20%为上限。

  业内人士称,此举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像浦发银行这样估值较低、高股息率、资金容量较大的个股对险资具有极大吸引力,但保险公司持股银行超过20%需报银监会特批,恐因监管因素对其收购造成风险。

  更重要的是,按保监会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未达到投资标的20%以上,在会计成本损益表上将缺少分红一项,如果遭遇市场环境恶化,就会影响险企的损益表账面导致其偿付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公司业务开展。

  由此看来,无论是安邦抑或生命人寿,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远洋地产、浦发银行派驻董事会成员,从而丰盈自己的账目资本,抵消可能带来的账面损失。

  “举牌”风险

  对险企来说,尽管资本能力雄厚,但如此大举举牌上市公司,仍有不小风险。

  传统保险一般通过“资产-负债”匹配的模式控制其经营风险;而安邦、生命人寿则是通过所谓“资产负债错配”来获益。

  简单解释,就是以高现金投资型保险产品为公司提供持续的投资资金和时间,然后通过高风险的股市从而收益维持公司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举虽然能让险企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投资现金,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同比上升,一旦遇到例如股市暴跌或是市场“黑天鹅”,险企可能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

  从保监会数据来看,2015年1-10月内资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为13017.22亿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这一数字为5890.37亿元,近其一半;而通常后者代表的是短期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类似万能险产品。

  这也意味着,依靠短期保户保费快速积累投资资金的模式正被不少险企运用。

  对此,险企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抵御风险,一是股东增资,二是扩大销售渠道。

  以安邦为例,在快速扩张的2014年、2015年上半年,安邦先后多次进行股东注资,以此满足相关偿付能力的要求。

  此外,通过入股银行合作售卖,险企还能通过交叉销售提升保险产品销售量,维持较高的收益。

(责任编辑: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