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龄化到大健康的险资机会

2016-02-28 14:28
作者:
来源:

  大健康和养老产业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可以依托保险资金的先天优势,先发性地进入这个领域,选择适合机构自身特点的投资项目和投资产品,未来必定能享受行业高增长的红利,同时也能反哺保险主业本身。

  图:大健康和养老产业仍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果可以依托保险资金的先天优势,先发性地进入这个领域,未来必定能享受行业高增长的红利,同时也能反哺保险主业本身

  文/谢璐 赵越 杨博

  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不仅经济正在进行深度调整,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人口加速老龄化使得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人们对于医疗和健康重视度的提升将对整个商业保险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在大健康和老龄产业相关投资中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课题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主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十分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措施可谓种类繁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改善和调整人口结构直接应对老龄化问题,包括鼓励生育及移民等;第二类是通过调整制度设计间接应对老龄化问题,包括延迟退休年龄、推行医疗健康改革和养老基金改革等。

  目前,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决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2014年开始,全国已有部分省市开放“单独二胎”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或“双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此外,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方案有望于2017年推出,2022年实施。

  与此同时,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切实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公平的配置,才能促使整个经济和社会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成立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部际研究小组已就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增收节支保持基金长期平衡等问题逐步达成共识。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也已经依次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关细则正在制定中,地方资金将会陆续归集上来;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按照计划将在年内出台。

  然而,与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然处在广覆盖、低保障的阶段相比较,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医疗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层面,而是逐渐转向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医疗消费,包括医疗水平、服务水平、就医环境的提升与个性化护理的提供等。虽然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逐步缓解居民的就医压力,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医疗服务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医疗方面的健康需求也将长期存在。

  健康行业成应对老龄化重要手段

  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但就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而言,将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重压力。政策推动下,发展商业保险和相关产业投资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无法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涨步伐,而自愿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尚不完善。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以及“四二一”家庭结构都弱化了传统的家庭支持体系。

  其次,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治疗覆盖范围、服务质量和药品品类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在长期护理方面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保险机构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特别是保险机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到整个健康养老产业链中。

  例如,“新国十条”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以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搭建了广阔平台。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都包括了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支持,并将健康保险作为健康服务业的核心板块和重要保障机制加以规划。2014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并重新定位,提出将商业健康保险建成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构筑民生健康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服务业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5月8日,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操作层面的细则逐步出台。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支持健康养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出三个实招:促进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并将强化融资用地等支持。

  此外,一些地方性政策也陆续出台,实质性放开医疗资源管制,为保险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敞开大门。2013年11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今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又提出大力支持社会办医。

  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保险业将进入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通过保险行业的制度设计和引导,一方面形成符合国情需要的健康养老保险产品,一方面通过长期稳定的资金推动养老产业的相关投资,已经成为保险业关注的课题和重点发展的方向。

  大健康行业:待开发的蓝海

  图:2010年9月,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之后养老地产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配置渠道

  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大健康产业政策的推动,国内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将会逐渐改变,也使得医疗健康、养老、护理等领域成为改革红利的覆盖之地,涌现出不同的细分领域和相应的投资机会。

  目前,各路资本都在重新审视和发掘医疗服务、移动医疗以及传统医药产业中的投资机会。其中,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规模大、稳定性强的特点,与健康养老产业十分契合。随着保险“新国十条”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落地,保险资金将以更快的速度布局到健康养老全产业链中,同时做大养老和健康保险,使保险产品与养老健康产业更好对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保险资金在大健康行业中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内已有很多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健康养老产业,在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发展的同时共享此朝阳产业的投资机会。具体方式为以下两种:

  一是布局养老型地产。2010年9月,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之后养老地产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配置渠道。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泰康模式”和“平安模式”。所谓“泰康模式”,主要是大型的生态宜居的一站式养老社区,客户通过购买年金等保险产品获得优先入住权;所谓“平安模式”,主要是将会员型养老型公寓、产权型亲情社区和度假休闲三类产品融合在一起,整合旅游、医疗、商业、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一站式的养老综合平台。

  二是投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体检机构等,推行“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业务模式。一个方向是直接投资,即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例如,2014年6月阳光人寿与两家医院共同出资25亿元人民币设立阳光融合医院事宜获得保监会批准,阳光人寿成为国内第一家直接投资综合性医院的保险机构;另一个方向是通过参股方式进入现有医疗机构,如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早在2008年就通过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了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又于2013年战略投资了美年大健康有限公司;今年1月5日,中国人寿也公告斥资17.5亿港币收购康健医疗24.5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未来,保险机构还将以其他更多模式进入健康养老产业链中。例如,设立健康管理中心,将体检、门诊、线上线下药房整合在一起,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业务推动保险主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的布局,探索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建立新型互联网化的健康管理整合平台,与社保医疗系统有效对接,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等。

  大健康和养老产业仍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果可以依托保险资金的先天优势,先发性地进入这个领域,未来必定能享受行业高增长的红利,同时也能反哺保险主业本身,并支持国家战略和推动产业发展,一举多得。所以,保险机构应该积极投身到大健康行业中,选择适合机构自身特点的投资项目和投资产品。同时,呼吁监管机构和其他组织在保险资金投资大健康和养老产业链上给予更多政策和技术支持,从各个方面推进大健康和养老产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谢璐单位为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赵越、杨博单位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研究部。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