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互联网 打造贴心服务

2016-01-27 14:01
作者:肖扬
来源:金融时报

filehelper_1453168895027_15.png导读:

       在2015年天猫“双11”当天912.17亿元天量交易的背后,10余家保险公司与蚂蚁金服及天猫平台,共同参与并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保险,由此也创下了为网购狂欢护航的最新历史纪录——退货运费险单日保单量达到3.08亿单,同比增长65%;天猫正品险覆盖所有天猫订单,品质保证险、物流破损险这两名“新兵”,覆盖商户数量超过6万家。 以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航空退票险”为例,该险种上线之后赔付率一度高达190%,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赔付率。通过建模和优化,先把购票者的年龄、消费习惯、历史退票记录、买机票时间、起降地天气、不同机场管理水平等多种因子置入模型,计算每一张机票的退票概率,并据此研发出一套“千人千面”的定价规则。退票概率高的,保费高,反之则低。


  在2015年天猫“双11”当天912.17亿元天量交易的背后,10余家保险公司与蚂蚁金服及天猫平台,共同参与并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保险,由此也创下了为网购狂欢护航的最新历史纪录——退货运费险单日保单量达到3.08亿单,同比增长65%;天猫正品险覆盖所有天猫订单,品质保证险、物流破损险这两名“新兵”,覆盖商户数量超过6万家…… 

  当互联网企业加速跨界融合,互联网保险的新机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出现和发展之时,2016年,互联网保险的爆发点又在何处?传统保险业依靠新兴互联网技术怎样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和服务升级?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尹铭。 

  互联网帮助保险“聪明”定价 

  记者:众所周知,互联网对于保险的价值不仅局限于渠道价值,这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一价值究竟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尹铭:互联网保险不是简单的“传统保险+互联网”,不是把既有的保险产品放到线上销售那么简单,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保险。互联网实际上重新定义了保险大数法则。 

  可以说,大数法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但限于技术能力,传统的大数法则只能建立在历史数据和抽样调查基础上,存在较大缺陷和不足。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获取更大量的数据,而且数据维度更加丰富,实时性更强、准确度更高。 

  以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航空退票险”为例,该险种上线之后赔付率一度高达190%,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赔付率。通过建模和优化,先把购票者的年龄、消费习惯、历史退票记录、买机票时间、起降地天气、不同机场管理水平等多种因子置入模型,计算每一张机票的退票概率,并据此研发出一套“千人千面”的定价规则。退票概率高的,保费高,反之则低。经过重新部署后,赔付率大幅降低,使保险公司扭亏为盈,满足了保险公司的核保要求。 

  实践证明,互联网技术正在帮助保险精算更“聪明”地定价,从而推出更多的用户能够承受、保险公司能够盈利的保险产品。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等险种上。 

  不仅如此,目前国内的保险代理人已超过500万,这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而代理人模式只有变得更科学,才会有生命力。互联网技术可以服务代理人,为他们提供更多资讯,更便捷出单,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客户。 

  互联网加速保险业转型升级 

  记者:正是看好互联网保险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过去一年,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保险领域,尤其是获得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相继开业,从产品、渠道、运营等全方位冲击传统保险业。今后“互联网+保险”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尹铭:事实证明,保险在互联网的助力之下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一,赋予保险以场景价值。“保险+互联网”场景,除了能够诞生大量新险种,往往还能衍生出不菲的关联价值。比如,退货运费险可以让消费者更加大胆地购物、账户安全险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快捷支付。这些保险不仅是对用户的经济补偿,更是关联了互联网场景所有方的营销价值和客服价值。 

  其二,弥补保险公司数据短板。过去保险业有一个“痛点”,就是用户信息较为静态,而且不同险种之间较为割裂,缺少完善的账户体系,而互联网平台拥有对用户综合性和动态化的跟踪分析能力,弥补了保险公司的数据短板。 

  其三,高效提升运营服务。通过移动互联和生物识别等技术,有望大幅度提升未来个人保险自助理赔效率。如航空延误险,通过后台数据,系统自动根据航班延误信息完成理赔流程,理赔款一分钟内到达用户账户。类似这样的体验,我认为将是未来个人保险发展的趋势。 

  其四,打破传统服务的技术壁垒。保险以往以低频服务为主,购买周期长达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在互联网和保险结合后,保险服务发生的频率将大大增加,如退货运费险在“双11”当天产生了3.08亿笔保单。这样的处理压力对保险公司传统核心系统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但阿里金融云计算技术已经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所以说,当“保险遇见互联网”,应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大胆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跨界合作,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保险新业态和多主体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圈。 

  2015年,蚂蚁金服启动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旨在助力金融机构一起向新金融转型。蚂蚁金服旗下的保险服务平台,可从场景、数据、运营和技术等多方面与保险公司广泛合作,我们也欢迎并期待与更多保险公司一起合作。 

  互联网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记者:互联网思维的深入以及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使保险业拥抱互联网的速度正在加快,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也层出不穷,互联网保险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您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愿景? 

  尹铭:互联网保险其本质还是保险,判断其优劣,关键看其是否具备经济补偿价值、资金融通价值以及社会管理价值。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互联网保险能够促进保险服务多样化,能够促进保险更多地回归保障本质。 

  事实上,市场上不缺保险公司,但缺少的是能帮助众多保险公司提高服务用户能力的互联网平台,这就是我们定位保险服务平台的原因所在。基于用户价值的创新,比构筑所谓的闭环更有价值。 

  同时,保险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线下服务优势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且具有发展空间。关键是如何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这种线下服务更科学、更高效。这也是互联网平台与保险公司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保险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要让保险真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国民服务。而国民服务,就是人人都能获得的、低门槛的贴心服务。在用户需要保障的各种日常点滴中,处处都有保险的身影,有便捷的购买渠道,有简单易懂的保险条款,有良好的性价比,有清晰的理赔服务……这样的保险才是国民需要的保险。 

  随着对互联网保险认知的用户越来越多,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主动体验保险、亲近保险,让保险真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国民服务,从某种角度上讲,互联网保险也是保险教育的一种载体,我们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才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行业愿景。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保险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一天不会太远。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