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CEO陈劲:互联网保险不应靠规模取胜

2016-08-01 09:58
作者:陈劲
来源:互联网保观

互联网保险靠规模取胜?互联网保险到底应该怎么做?产业格局会如何?众安保险CEO陈劲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以下内容来自于其公开演讲:

20多年前,我在一家银行工作。彼时,那还是家很小的商业银行,但董事会提出,要把科技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此后,他们推出了很多创新产品,并逐渐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科技信息化。
科技对保险的改造虽然来得比银行晚,但同样深刻。如今,保险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登记、交易等,都有了长足进步。而当科技不断改变金融,被改变的金融又不断影响生活,互联网保险到底要怎么做?这个产业的终局又会如何?这些是我最近一直思索的问题。


“范围经济”中做活金融
去年4月,在人民银行的一次讨论上,有观点指出,互联网保险应是立足于互联网生态的保险。这也是众安成立的初衷。截至目前,包括阿里、腾讯、携程在内,众安服务了200多家互联网公司。
期间,我们的探索集中于现有保险公司难以定价、销售的产品。此前,有业内观点指出,高频、海量、分散的互联网保险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一直以来,保险是金融业务中的低频需求。而通过碎片化的保险,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理解用户、连接用户的方法,进而能够重新思考车险、信用保证保险、投资型保险等现有保险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我理解的“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方法重新审视传统领域。
以信用保证保险为例,财险公司过去很少涉及,但如今却觉得大有可为。众安是最早做这类业务的财险公司之一,而且从开始就没有采用传统做法:我们先在淘宝生态里做“众乐宝”,再到互联网场景里“授信”,进而又进入线下收单业务。

互联网保险做的不应只是简单的保险,而要深入更多金融业务,强化与用户的关系和粘性。在很多场景里,用户其实希望获得一揽子综合服务。这是经济学里的“范围经济”。我们过去做保险产品时希望靠规模取胜,而今,在场景里,需要更多考虑“范围经济”:如何在限定范围里做活金融,同时又控好风险。


技术是重要着力点
技术是互联网保险需要着力的另一重点。
在金融圈内,众安是第一家在云上搭建去IOE核心系统的公司。离开这套架构,互联网保险不可能落地那些碎片化的业务。
目前,众安的核心系统已趋于完善,通过云计算的三地灾备,众安自研的全网监控、自动化运维等技术,其自动化承保率和理赔率都超过99%。再以最考验技术实力的峰值体验为例,Visa曾是全球单秒交易量最大的公司,峰值交易量超过1.4万/秒。而去年双十一,众安在虚拟容器技术的支撑下仅用很小的投入成本就使保单处理速度达到了1万笔/秒。这正是互联网保险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除此,时下火热的区块链技术,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也很有意义。目前,众安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和数据存储技术,而结合智能合约开发框架,未来可以提供很多开箱即用的工具和Open API。利用它们,保单、理赔等信息的存储将会更加安全,不必担心泄露或丢失。
这些技术能力,众安希望沉淀到开放平台上,并逐渐对外输出,从而更好地服务长尾市场,提升整个保险业的科技能力。其实,不管新进入的互联网保险,还是现有保险,未来,各凭己力,或许两者都无法服务好整个市场。唯有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后,用户才会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如今的他们并不存在颠覆之争,只是切入市场的角度、路径不同而已。

除了保险,用户还需要服务
除了金融和科技,互联网保险需要挖掘的另一维度在于,如何让更多的生活场景风险可控?如何让人更有安全感?
去年底,我们做了一个APP。用户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这个应用可将信息迅速告知公安机关或他的家人。最初,很多人都奇怪,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为什么做这个?但和颐酒店事件后,怕怕的下载量增长很快,而且至今都维持较高水平。这或许说明,用户需要的不只是保险产品,还有服务。

再如前两天,我发现,在滴滴打车上,用户若有紧急情况,可以启动一个安全软件,借此及时报告后台。这种基于安全保障的产品,背后其实可以嵌入很多保险产品。

通过技术进步驱动以保险为载体的金融服务升级,从而识别、管理生活中的风险。这或将是互联网保险在探险之路上的成长方向。而这个过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并非最为重要,关键因素在于人。互联网保险的跨界是人的跨界,是从业者打破束缚,进入新的场景,新的生态,真正理解互联网保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