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的“丰满“与”骨感”

2019-03-28 12:35
作者:《解码新金融》
来源:第一财经

本期嘉宾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运涛: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凭借其高效、便捷、高性价比等特点发展迅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然而近期,曾经一度被称为“互联网车险第一平台”的网易保险选择关停,这意味着诞生于2011年的网易保险将走完近8年历程。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网易保险一直以来都没有保险经纪牌照,此次退出或出于监管压力。无独有偶,3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在总体投诉明显回落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却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20%。反观此前,互联网保险由于渠道优势和创新标签,一度被各方资本所看好。而随着越来越多问题的暴露,曾经风光无限、立于投资风口的互联网保险似乎在一瞬间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纯线上的互联网保险机构 服务“缺条腿”?  

您怎么看待网易保险关停?

郝演苏:首先网易保险没有牌照,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互联网保险现在也是处在一个很热的状态,但是从大量的数据来看,有线上、线下业务结合的保险机构做得好,而只有线上、没有线下的好像缺了一个腿。这样一来,在市场上,包括很多的只有线上业务、没有线下业务的互联网保险机构过的日子并不是很轻松。准确地讲,互联网保险在目前的状态下,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产品。但是销售产品最终有一个怎么样服务的问题。保险的产品和其它的产品有一个区别,在互联网买东西是一手钱、一手货,但是买保险不是这样,因为保险发生事故是有概率的。一旦发生事故,如何索赔?怎么样帮助客户?目前我们国家的整个互联网保险公司好像在这方面能力不足,必须依靠线下的机构来进行配合,也出现了一个 “瘸腿”的状态。

网易保险的关停,可以理解为是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吗?

郝演苏:它不应当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应该给独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敲了一个警钟。你做的产品再好,怎么样能够真正地落地才是关键,尤其在索赔方面。我打一个比方,有一家上市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它拿到了车险牌照,它的客户发生了交通事故,你有没有修理机构,有没有服务配合的机构?但是那些既有线上业务,又有线下业务的保险公司,我是北京的客户,我开到了拉萨,然后出了问题,当地的保险公司会帮我进行安排。而互联网公司通常就是在网络平台,它并没有全国的分支机构,所以相关的服务可能有点跟不上。线上、线下,包括维修的互联网平台,应当讲并没有完全成型,接下来服务的成本、管理的成本就会相对巨大,所以目前整个中国独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理论上包括现实当中经营的状态并不是很良好。

保险经纪、代理牌照边界被淡化?  

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牌照?

郝演苏:实际上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这个牌照都可以。那么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是有区别的。理论上来讲保险经纪公司是可以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的。保险代理公司就是卖别人的东西。但是事实上我们国家很多保险经纪公司,披着“保险经纪”的牌照,自己的开发能力不足。所以,它和那个代销产品一样的,因为市场上同质化很强,你做了我也做,但是我在做的过程当中,我有没有改进的、提高的、提升的,这方面是一个瘸腿,所以导致了目前我们整个市场当中的保险业务在某些管理,包括制度,包括条款方面同质化太强。所以,淡化了所谓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公司这样的一个概念。

周运涛:郝老师也提到了关于经纪公司跟代理公司的区别,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很多的互联网平台,在从事保险相关领域的一些业务的时候,发现有的持有经纪公司的牌照,有的持有代理公司的牌照。实际上它们两个从经营区域上来讲是有一定区别的。本身代理的牌照有区域性的牌照,也有全国性的牌照。而经纪公司只要批了,基本上都是全国性的经营区域。而从它们的本质上来讲,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有以下几个区别的。首先第一个是在委托人方面,我们的保险代理人的委托是受保险人的委托。而经纪公司本身是受投保人的委托。所以,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别。

另外,在代理权限上面,它们两个也有本质的区别。刚才郝老师也提到,代理牌照它本身实际上是代理公司代理的保险产品进行一个销售;而我们经纪公司,实际上它的权限相对会更大一点,包括它对于投保条件的一些设定,甚至于它可能深度地参与一些产品的开发。

第三,关于收入来源上面。我们的保险代理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手续费,经纪公司的收入来源来自于佣金,可能在它的收入构成上会不一样。

第四,在它们两者的法律地位上有较大的不同。我们保险代理公司本身是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它的一个法律主体实际上是我们的投保人,而对于保险经纪公司,它是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所以我们的保险经纪公司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它需要承担独立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有这些差别。

在我们这些平台当中,我们怎么来定义它是一个持牌公司?是不是只要入股了一家保险公司,它就相当于持牌呢?

郝演苏:它不是。首先因为一个企业有N多股东,你加入这个企业,这个企业有牌照,那么它就一块儿作业了。所以,你要进入保险中介也好,进入保险代理机构也好,一般跟股东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是大家一起整合起来来做保险业务。这是可以的。它不会因为A股东做什么,B股东做什么,因为A、B、C都结合在一起了,共同来做保险市场的业务。

流量为王并不能成为制胜之道? 

网易关停是因为它没有牌照,今日头条和美团是有牌照的也下线,这反映什么问题?

郝演苏:它的主业实际上不是保险,保险是它的一个副业。如果这个副业做得不好,会影响它的主业。所以,它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做出一个战略性的判断和评价,保证它的主业做得好。而保险这个副业如果做不好的话,它可能短时间内宁可放弃。包括从整个市场的环境,从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因为美团它有它的主业,今日头条有它的主业,如果做不好,会影响它的主业,我想是不是他们的决策层有这样的考虑和判断。

流量大户是否因为互联网保险业务做得不是很好而下线?

郝演苏:不一定是因为做得不是很好。首先从整个市场,就是互联网保险整个行业来看,它可能认为它不可能超过现有的那些知名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同时,对到底怎样做互联网保险心里没有底,或者是没有谱。与其这样,我尽管有了牌照,但是我现在不敢动。一旦动就要能够后来居上。像这种大的品牌,如果它能够不能够马上占领这个行业的主导地位,它可能宁可先保守一下。

是不是持牌、有流量就可以做互联网保险?

周运涛:首先,互联网保险不是保险的互联网化,它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渠道,也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工具。实际上互联网保险给保险行业带来最大的革新在于保险经营逻辑的变化。实际上它是实现了我们传统保险由企业为中心、经营逻辑为本,向客户为中心、服务为本转变。实际上这是它最大的一个转变。而我们互联网保险的一个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尊重并服务于客户的逻辑,真正地从客户的思维出发,尊重于客户的需求。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实现科技与保险的融合,同时协同于我们保险行业,共同打造一个保险的新生态。而这个新生态是用来提升客户的价值,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的。

入局者众多 行业空间还有多大?

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郝演苏:准确地讲我们这个空间是相当大的。为什么呢?从一些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按照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去年的寿险业务总的销售量是8000万,一个亿都不到,准确的讲我们目前处在老龄化社会,面临长寿风险,养老是个大问题。但是这个方面,13亿人口,只有8000万人有这样的保险。单从市场的发展潜力上看,我国当前保民的数量大概在2.22亿人左右,而这个数据在我国的网民当中渗透率只有27.7%。而且过去5年,我国的互联网保单增长得非常高,爆增了18倍,所以不管从互联网保险的增速上看,还是从我国保民的渗透率上看,未来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银保监会《2018年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互联网保险投诉包括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理赔条件不合理、拒赔理由不充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而其中大部分问题早在2017年就曾被消费者反映。具体来看,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量居前5位的分别为众安在线、安心财险、泰康在线、人民健康、平安财险。

陈年顽疾为何迟迟未能解决?  

为什么这些投诉到现在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郝演苏:准确地讲,2017年,我记得整个互联网的保险业务件数大概是58亿到60亿左右,2018年增加到了100亿,所以按照业务量的同比增长,一些负面的东西也会包含在里面,所以导致了在统一指标当中互联网保险的投诉率高于去年的100%以上,因为它的业务也在增加。那么业务在增加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包括线上的所有经营主体,对于如何改善我们的产品、服务,防止一些误导行为,防止一些对客户不礼貌的行为,这方面思考不到位。

所以我想互联网保险在中国应当讲短期内是以标准化为主,而这应该是行业统一的标准。因为从长远来看,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大家能够互相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竞争。但是最初的做法,我想还是在新兴的市场,一个新的行业,最初有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发生问题就好处理了,否则A公司和B公司某些条款某些预设条件不一样,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纠纷和问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 平台如何差异化创新? 

为什么会产品同质化如此严重?

周运涛:实际上我们的互联网保险更多是集中于线上,而线上它侧重于客户的体验,客户体验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我们产品的标准化,从供需两方来说,都能感受到这个问题。就保险公司来说,标准化的产品易于设计,整个设计周期比较短,能够更快的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从需方,就是我们的客户来理解这个问题,简单化的产品在网上销售,没有我们面对面的这种沟通更容易理解保险产品的实质跟内涵。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体两面,就是标准化的产品在我们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初期容易被市场接受,容易上规模。但同时它的可复制性非常强,也就造成了多家主体跟进,容易造成市场同质化的现象。在创新方面,其实我个人感觉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应该坚持这么几个原则:第一个,还是以保障为中心,我不管你互联网保险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其实你的核心跟本质,解决的还是风险保障,所以保障还是作为第一位的。

第二点,还是要从客户维度出发。刚才我们提到了,互联网保险之所以给人带来这么好的客户体验,更多的还是产品的设计到服务后端的对接,更多还是要从客户的维度去出发。

第三点,我们还是要遵循科技赋能的原则。其实互联网保险能够发展到今天,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我们科技创新的有利助推。

第四点,我个人感觉未来要打造更多的是保险生态,多家主体实际上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更多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赢发展,而并不是瓜分这个蛋糕,更多是大家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

选择互联网保险产品如何“避险”?  

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周运涛:首先我感觉作为保险消费者要树立一个意识,就是买保险的核心实际上是买保障,核心的诉求实际上在于实现自己对风险的覆盖需求。所以投资本身是作为一个次要功能,我们不能主次颠倒,盲目的追求高收益。第二点,要客观评估自身的资产状况,针对自身核心的风险需求,去选择合适合理的保险产品方案。在有限的资金约束内,实现最大程度的保险保障。

最后一点,大家还是要不断的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因为现在所谓的热点产品,或者噱头产品比较多,所以要防止噱头产品的误导。另外也要去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