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上方正的医疗业务,但平安能下好这盘棋吗?

2021-05-26 12:13
作者:保观
来源:保观

4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平安人寿签署关于方正系重整的投资协议。平安百亿收购案正式浮出水面,对这起收购,市场议论纷纷,究竟是接盘还是业务大整合?


4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平安人寿签署关于方正系重整的投资协议,参与接盘的,除了平安人寿,还有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转让的包括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方正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本次重整投资者最终支付对价金额及持股比例取决于债权人受偿方案选择情况,其中平安人寿将以370.5亿-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70%的股权。

 

方正集团曾是北大下属的明星型校企,债务四伏,重整传言已久。这纸公告正式宣布平安成为“白衣骑士”,但市场却对这次投资的评价产生了剧烈的分化,有人认为平安这次拿到了一块好资产,更有人直言平安这是“接盘侠”行为。原因在哪里?这次收购对平安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平安和方正的这次联姻。


1

大手笔收购方正,市场为何褒贬不一?

 

首先,市场之所以对这次投资褒贬不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平安刚刚在一季报中对华夏幸福暴雷事件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金额为182亿元,导致市场对平安的投资能力产生了怀疑。

其实华夏幸福的暴雷早就不是新鲜事,今年2月26日,华夏幸福就已发布公告,称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近期公司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本息金额58.17亿元债务,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10.54亿元。华夏幸福暴雷的导火索则是房地产市场近两年的持续低迷,特别是华夏幸福的大本营——环京地区,以及自身在企业发展策略中的一些问题。

 

平安最早在2018年以137.7亿元入股华夏幸福,持股比例为19.7%,后在2019年初,平安方面再度以42亿对价受让5.69%股权,由此平安成为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

 

在投资华夏幸福失败已成定局后,平安又马不停蹄的收购重组风雨飘摇中的方正集团,市场对此出现了分歧,这次收购究竟如何,关键点在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性,接下来我们主要从这两点来谈。


2

方正还拥有什么?

 

来看资产的质量,这次收购方正的核心资源主要涉及三个板块,分别是医疗资源、金融板块和信息技术与教育。其中医疗资源是平安最看重的一部分,目前北大医疗集团拥有11家医疗机构,10000张床位,旗下北大国际医院拥有1800张床位,60余个医疗临床一级科室,是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最早达到美国医疗七级医院。同时旗下拥有国内首家从事医疗信息化企业北大医信,中国医药骨干北大医药和医疗产业园。

 

金融板块则是最值钱的一部分,主要由方正证券和北大方正人寿组成,其中方正证券目前在A股的市值达到700亿以上,而北大方正人寿则拥有寿险牌照。但是我们要知道,平安作为综合金融平台,旗下拥有平安证券和平安人寿,也就是说原本就已经拥有了证券和寿险两大牌照,所以方正在金融板块的资产对平安的业务开拓意义并不大。

 

信息板块的估值相对较低,但是具备一定的战略意义,平安之后如何处置这部分资产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

 

所以总得来看,这一次的收购中,医疗资源对于平安的意义最大,金融板块尽管值钱但对业务的帮助并不大,信息板块估值较低,属于附带品。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能对平安的业务产生多大的帮助。

 

具体来看,医疗板块的主要公司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旗下主要涉及药品研发和制药、医药流通的公司有西南合成医药集团、北大医药,医疗部分则拥有多家专科连锁机构和综合医院,医疗配套部分则是北大医疗产业园科技公司。

 

这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方正系拥有的多家综合医院,覆盖的医院主要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其中尤以北大国际医院最为突出,北大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兴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是企业出资兴办的非营利医院,由于背靠北京大学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持,北大国际医院的医疗资源非常优质。

 

3

 

作为非营利性的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所得利润不能用来股东分红,只能用来继续投入医院的运营。北大国际医院从一开始就被明确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它在北大医疗集团中属于“旗舰”地位,为北大医疗输出管理经验等。而北大医疗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在用资本手段收购、盘活传统医院、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打通药品、医疗器械、保险、养老地产、健康管理等全产业链,在医院之外的环节释放利润。

 

在2020年年报中,马明哲认为,平安的过去十年属于金融,而未来十年则属于医疗健康,平安也积极的将自己对标联合健康、凯撒医疗。不过我们之前在讨论管理式医疗时,发现其在国内还有两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实现资源整合以实现高效协同,以及如何实现价值医疗,达到主动控费的目的。

 

对于平安来说,想要解决上述两个难点,线下的医院可能就是最后一块拼图。因为从资源的整合以及高效协同来看,平安在线上拥有平安好医生,支付端拥有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等,但保险公司控费诉求和医疗机构盈利诉求间有较大的博弈,故而管理式医疗难以形成闭环,但一旦有了线下医院的加持,平安就可能做到资源整合的闭环以及主动控费。


4

暗流涌动的百亿收购,平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从这起收购的愿景来看,平安依靠方正补齐了线下的医疗版图,对整个集团的健康管理业务有极大的正向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笔收购其实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北大医疗板块近几年来的发展遭遇了一定的困境。根据市场信息,拥有4000多张床位的四家枣矿集团的医院计划和北大医疗解约,所以原来的10000张床位很有可能只剩下5000-6000张。经营上,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医疗板块的营业收入虽有66.26亿元,但却有13.78亿的净亏损。近况并不算好的北大医疗,在平安这个白衣骑士进场后,能否发生质变?

 

事实上,平安还没过成功管理一家线下医院的经验。平安早在2015年就开始尝试做线下医疗,2015年3月,平安万家诊所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当时官方对这一计划的解释是“投入500亿用10年时间开设万家诊所,打造类星巴克连锁模式的平安诊所”。但后来由于自建诊所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公司改变策略,同时通过自建、合资、认证加盟的方式建立平安诊所。万家诊所也并没有达到平安预期的效果。


2018年,平安曾希望通过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利用科技创新,首创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业态。未来计划五年内投资30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家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深入中国第三方健康检测行业。但是这次实验并没有让平安的医疗-保险业务完成闭环。随后2019年,平安智慧医院成立,但两年时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去年5月,平安投资30多亿元,与深圳市龙华区签订协议,共建平安龙华医院,据悉进展缓慢。


所以平安在经营管理医院方面,经验不足是客观情况,而像北大国际医院和北大鲁中医院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医院,平安能否对其进行成功的管理,谁都没有底气,我们知道经营保险业务是一门复杂的生意,而经营医院复杂程度则是更甚。


员工的稳定性也会成为不小的问题,原本北大医疗旗下的国企医院,合作的时候都要求收购方有国资背景,而平安没有任何的国资背景,这批员工的身份置换如何解决,就涉及到平安跟当地政府之间怎么进行安排处置,在未来也是不小的问题。

 

其次是我们在前面聊到了北大国际医院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医院,所得的利润不能用来股东分红,只能用来继续投入医院的运营。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能否在业务协同性上给平安带来更多的回报,需要时间给出解释。

 

而平安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金融科技集团,在行业内的步子迈的是最快的,例如最先启动寿险改革等,这样的发展管理风格会不会与北京大学学院派的股东产生冲突,未来北大医院是否要依从于平安来运行,整个战略方式的是否能够目标达到统一,还是未知数。

 

所以我们发现,在这起百亿收购的背后,平安想要真正把方正和北大医院这块业务做好,难度不小,将会对平安的运营能力将会提出极大的考验。


5

补齐线下,猛攻管理式医疗和养老产业

 

在国际上,著名的医学院对于保险公司的合作本身就是非常深入的,对于保险的理赔等等环节,形成一个紧密的关系链,我们国家由于体制的原因,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模式,现在平安与北大医疗体系的融合,我们认为还是有机会把联合健康的模式来深度借鉴过来。

 

客观来说,北大医疗能够带给平安的资源是具有多重意义的。首先是将线上和线下的闭环完成,平安好医生作为线上平台,北大医疗作为线下平台,从而拓展医联体,用线上好医生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增加医院的流量,从而增加收入,并通过北大信息平台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

 

尽管目前平安健康已经有了三甲医院副主任领衔的医学团队,并实现了22个热门科室的全覆盖,但是当用户真正出现了线下的问诊需求后,平安还是只能把用户推给一些合作的医院,这样平安-用户-医院间就无法形成闭环,但在拥有了北大医疗这一线下资源后,平安就完全可以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内,增强了自身的服务提供能力,同时在控费等项目上做出改进,真正做到管理式医疗。


其次是把金融和保险打通,尤其是保险和医疗。过去平台的服务主要通过卖保单、后期理赔,在拥有了线下医疗资源后,平安开发的产品就可以通过以健康服务为主要开发,打通健康管理(慢病、重疾、养老),开发组合型产品。


另外在最近非常火热的养老产业上,拥有北大医疗资源的平安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养老产业一直受到政策限制,无法形成自身的医疗产业群,只能通过与外部医院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


拿下了北大医疗的平安,加上集团本就强大的医疗体系布局,在养老产业上的优势逐渐显现。


5月9日,平安正式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 "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公司金融、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布局康养产业。


平安臻颐年客户通过康养社区入住权益和保单相结合的方式,投保平安臻颐年体系产品,即可享受康养生活体验。


拥有了北大医院的加持,我们也相信平安能够更具竞争力的养老产业方案,同时在成为中国版“联合健康”的道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