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百度、莆田,来聊聊互联网医疗+保险

2016-05-06 11:09
作者:
来源:

注:互联网医疗接通保险已经达成了共识,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这是一种变现途径,而对于保险工作则能满足其对健康管理拓展的需求。预计,2016年商业保险和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结合仍是一大热点。

互联网医疗+保险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其“盈利难题”依旧难解。事实上,从这个行业诞生,就没有停止过对于商业模式的探寻。而今天,他们似乎找到了答案——保险。


不久前,阿里健康宣布,将协同阿里、中国太平、太平人寿等成立健康保险公司,从事互联网健康保险业务,阿里健康下血本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而更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则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支付方式之一,商业保险被看作是互联网医疗的终极商业模式。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医疗+保险正在成为一种热潮。


部分案例整理如下:


捕获1.PNG

分类参考健康界


根据以上案例,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几个特征,一是保险为多方合作,玩家有互联网医疗项目、互联网保险公司、传统保险公司;在合作案例中,大多数都是以医疗服务作为保险的增值项目存在,即用户在购买保险后,可以享受到由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的医疗服务,如健康咨询等。


 “联姻”缘起

那么,促使互联网医疗和保险频频“联姻”的原因又有哪些?


对于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不可言说的一大痛点是商业模式!医疗服务的产业链大体包括患者、医院、医生、企业(药品、医疗器械等)以及支付,从理论上来讲,各个环节都能成为赢利点,但因为受限于我国医院、医生的垄断以及患者对在线医疗信赖的缺乏,无法从这三方入手完成支付。于是,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成为互联网医疗公司打通支付环节的重要途径,也被看作是其探索商业模式的主流途径。 


而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医疗需求在快速释放,尤其是随着税优健康险的推行,我国的商业健康险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面对这个万亿市场,保险公司自然都想要分一块蛋糕。但是仅仅卖几款产品还不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参与到对医疗行为的干预中,也就是要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而干预医疗行为的前提是数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大数据的挖掘价值在于提高对患病概率的精准判断。具体而言,如果用户支付同样的保费,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增值服务能够降低患病或者加重病情的概率,在理赔金额下降的背后是利润空间的增加,这是互联网医疗对于保险的价值所在。


以众安、丁香园、腾讯推出的“糖小贝”为例,腾讯的糖大夫负责收集、处理大数据,丁香园提供医疗端支持,众安则在后端对大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应用。数据的另一个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保险公司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保险产品,以“妈咪保”为例,“妈咪知道”的一大特点是利用大数据算法为妈咪匹配场景化、个性化的资讯、问诊服务,这就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


所以,且不论数据规模如何,保险公司无法在封闭的公立医疗体系获取数据的难题,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可以预见,互联网医疗和商业保险的结合,仍是2016年的大热门。


长路漫漫

诚然,互联网医疗与保险的“亲密接触”,对双方均利好,但是总体而言,互联网医疗+保险仍处于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问题与挑战并存。


1、数据是起点,也可能是终点。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如何获得更高价值的规模化数据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只有具备连续性、关联性的数据,在保险企业眼里才有更大的价值。目前,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数据仍需积累。而保险公司一直在探索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自立门户,或许在保险公司眼中,更愿意通过医疗机构这条途径来干预医疗行为,而不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不信看下表:


捕获2.PNG


2、其次,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能力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是在线问诊模式的合法性、可行性没有明确的定论,另一方面基本上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线下服务能力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未成气候。而在获取用户方面,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究竟拥有多少用户,拥有多少粘性用户,又拥有多少付费用户,基本还都是迷一样的状态。

3、国内的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看还更多着眼在将互联网医疗作为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或加强用户忠诚度的手段,未来还有许多创新的可能性。